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三教合一,出现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三教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兴盛。3,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2、.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修身是用正理来指导修行的。齐家是治理家族。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是治理天下。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教强调解脱。都想要解脱了,还在乎什么呢?,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二、程朱理学,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概念:代表人物:“二程”(程颐,程颢)、朱熹思想主张:世界观:1、世界本原是理方法论:2、通过格物至知把握理 人性论:存天理,灭
3、人欲发展:1、朱熹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2、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内容3、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问题探究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点拨:官学是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答案提示: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三、陆王心学,陆九渊1.世界观:提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因此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2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王阳明1.世界观:“本心即理”2.方法论:“至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明中期心学盛行的背景:,明中期,阶级矛盾尖锐
4、,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守仁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王守仁之励志诗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日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山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
5、“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点拨: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么是“心”;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影响:(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4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 必修 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