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ppt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一、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8C末至19C30S),(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局势混乱。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但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失望和不满,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催生浪漫主义,(2)特征,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想象力丰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结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
2、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3)代表作,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英国:拜伦:唐璜 雪莱:西风颂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1(08海南)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拜伦的诗充满热情,讴歌革命,追求自由和解放,因此得到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国青年的喜爱。)2(11北京)19世纪上半叶英
3、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2.现实主义文学(19C30S-20C40S)(工业革命后),(1)背景,伴随着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学上各有什么反映?),(2)特征,注重细节描写,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恶;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3)代表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高中历史 必修 文化 17 诗歌 小说 戏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