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第2课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2.ppt
《高中历史复习第2课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第2课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2.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两对矛盾及其演变趋势,1、(06天津)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2、(07广东)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
2、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唐、宋)。,秦朝政治制度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2、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2)内容:中央: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分工细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1、(12海南)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君、王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并为“皇帝”,来
3、突出个人功业。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考点1:皇帝制度,1、皇帝制的由来首要目的:展示并炫耀自己功德 重要目的:是为了圣(神)化自己,使自己成为天下一切崇拜的集中代表。2、特点: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位世袭,不可转移3、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4、理论依据:君权神授学说是皇帝掌握与运用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中国皇帝制度长期延续的重要理论依据。历代统治者都充分利用神权来加强君权的不可侵犯性。,5、影响,1)积极影响:第一,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
4、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第二,在皇帝制度下,各项政令统一,这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消极影响:这一制度毕竟是一种剥削制度,对广大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暴政),从而造成他们的极端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明中期以后停滞不前,落在世界先进国家的后面。,南宋、明朝被蒙古和满洲攻占首都,宋、明群臣拥立皇室后裔以为号召,顽强抵抗。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皇帝是国家、民族的代表和象征。忠君与爱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这也有利
5、于一个国家在精神上的统一。,2、(07宁夏)中国古代,在皇权的影响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考点2:三公九卿制,职能:三公:九卿(诸卿):分别掌管国家和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特点:分工细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知识拓展:朝议制度,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日期的制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王更号为皇帝,以及实行分封制度还是郡县制度,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争议很激烈
6、,最后由皇帝裁断。对于军国大事的决策,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有何积极作用?)这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的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考点3、中外朝制度(汉武帝),外朝官:丞相、三公九卿内朝官:尚书令、侍中等皇帝侍从官“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内先自作出决策,以此分割、削弱相权。,3、(11全国)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
7、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考点4:三省六部制(唐),建设部,财政部、民政部、国土局,司法部、公检法,国防部,教育部、文化部(典礼、学校、科举、宣传等),组织部、纪委(考核官员),秦汉时九卿的职务大部分并入六部。,州(郡),县,六部,决策,审议,执行,4、(10福建)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
8、误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5、(09江苏)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6、(12山东)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考点5:二府三司制(宋),中书门下:主管全国行政的最高机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参知政事(副)枢密院: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使 三司:主管全国财政的最高机
9、构。三司使,7、(11北京)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8、(10山东)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9、(10广东)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
10、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0、(12海南)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那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hng)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实际上限制了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复习第2课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2 高中历史 复习 秦汉 时期 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