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ppt
《高中历史复习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4 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第27课跨世界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工作人员将北约的标志安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议会大楼内,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与“冷战”、两极格局的关系(金69):,所谓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格局实际上是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说法。雅尔塔体系是指。(实质:按美苏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冷战”泛指。
2、两极格局是指美苏为中心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抗的格局。雅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又是雅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从时间顺序上说,先有雅系,再有“冷战”,最后才有两极格局。三者结束的标志都是。,一、“冷战”的兴起,1、“冷战”兴起的背景,解析与探究,1、材料一表明战后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材料二表明战后美国要争夺世界霸权。2、原因: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想攫取世界霸权,而苏联也想扩展势力范围,于是双方发生矛盾;苏联是战后惟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被美国视为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障碍;美
3、苏双方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对立。,(1)、“冷战”兴起的客观原因,二战引起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政治大国,战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2)、主观原因,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是重要原因,西欧国家普遍衰落,106页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不应该。两大阵营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之一。这不仅不利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
4、加深了各国人民间的隔阂。更重要的是选取怎样的社会制度,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由各国国情和人民的选择所决定的。,2、什么叫“冷战”?为什么“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含义:(略)原因: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人民所反对。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将两败俱伤。,“冷战”,概念: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表现,1947 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结束,影响:,原因:,名词解释,铁幕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
5、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相同用意是什么?如何认识杜鲁门主义的实质?,用意:通过“冷战”宣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以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实质:干涉别国内政,从而实现美国的霸权。,“冷战”,概念: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表现,1947 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结束,影响:,原因:,阅读材料:材料一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材料二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
6、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问题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问题二:分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有何异同?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尔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1.(09海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
7、(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杜鲁门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冷战”,概念: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表现,1947 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结束,1948 柏林危机(苏联封锁西柏林;加速德国的分裂),影响:,原因:,柏林墙的修筑-第二次柏林危机(1961),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对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并开始在分界线上修建水泥板墙、水泥墙、铁丝网、碉堡、壕沟、铁栅栏等隔离措施,总长达1695千米,通称“柏林墙”。19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复习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 复习 24 两极 对峙 格局 形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