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湖总规文本.doc
《太极湖总规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湖总规文本.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发展目标2第三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2第四章 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2第五章 土地使用规划3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4第七章 旅游规划6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6第九章 景观系统规划7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9第十一章 四区控制与建设强度10第十二章 工程规划10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规划12第十四章 分期建设与实施措施13第一章 总则第01条 编制目的:为了更好落实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推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遗产保护事业全面深化,引导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科学建设,特编制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深度为分区规划深度,以下简称本规划
2、)。第02条 编制重点:确定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定位,提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土地使用方式;建立完善合理的交通、绿地和景观系统,提出旅游发展的空间应对措施,明确空间管制和环境保护要求;合理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和工程基础设施。第03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东至龙王沟村以东;西至特区西边界;北至特区丹江口水库(太极湖)分界线;南至襄渝铁路。规划范围总面积64.93平方公里。(将老城以及汉十高速和襄渝铁路之间过渡区域纳入研究范畴。)第04条 适用期限:2009年2020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第05条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
3、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 13790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城区总体规划、丹江口库区水体旅游规划初稿。本规划未涉及内容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第06条 本导则由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局执行并负责解释。本规划执行过程中,如遇与国家相关城市规划法规、条例、
4、规范及其他相关国家法规、条例、规范相抵触时,以规划法规、条例、规范为准。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发展目标第07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机遇,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保护和培育各类稀有资源,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开发建设,尽快建设成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功能区,成为未来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第08条 规划原则: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要坚持保护优先、区域整体发展、自然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第08-1条 保护优先原则:将文化遗产保护、风景名胜保护、水资源保护作为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以科学的规划
5、推动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保护事业,实现各种资源永续利用。第08-2条 区域整体发展原则:本规划服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旅游经济特区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需要,通过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推动旅游经济特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第08-3条 自然生态建设原则:将自然生态建设理念贯穿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全过程,不仅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并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使其得到进一步强化,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特征。第08-4条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资源和生态保护为前提,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适当强度控制,达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兼顾,实现旅游区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09条 发展目标:世界知名
6、的高端养生休闲度假地、国际一流的道家文化传承展示地、国内领先的旅游目的地、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示范地。第三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10条 功能定位为:以道家文化体验、山水休闲养生为特色的高端旅游度假区;辐射全国;统领大武当的旅游目的地。第11条 发展规模:本规划采用武当山城区总体规划的人口预测结果,至2020 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总人口将达到8.69万人,规划范围人口规模控制6.80万人。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4.85平方公里。第四章 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第12条 总体结构:一环、二轴、两核、四版块。第12-1条 一环:沿湖环。滨湖路作为沿太极湖道路,不仅起组织和串联主要功能分区的作用,
7、而且是重要的滨水观景游线,是功能结构和景观结构双重作用的环线。第12-2条 二轴:自然景观轴和人文景观轴。自然景观轴:由山脊线形成自然景观轴线,是太极湖生态文化旅区控制性景观轴线,规划沿着该轴设置非机动车旅游专线,沿垂直该轴山谷布置各功能组团。人文景观轴:从武当山金顶和山门轴线延续的人文轴线,不仅组织了主要道家文化展示内容,也是主导规划区空间形态的重要轴线。第12-3条 两核:新城配套中心和旅游配套中心两大综合服务核。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分为城市功能和旅游功能两大职能,两核分别为两大功能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第12-4条 四版块:空间独立、功能完整的四个功能版块。包括武当新城版块、旅游度假版块、
8、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第13条 功能版块:规划范围分为武当新城版块、旅游度假版块、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4大版块。(其中,旅游度假版块、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对应空间范围称作旅游功能片区,武当新城版块对应空间范围为城市功能片区。)第13-1条 旅游度假版块:主要分布在西部区域。该区域具有很好的自然山水景观。规划该区域以旅游度假相关功能为主,具体包括管理中心区,文化体验区,集散中心区,度假酒店区,运动公园区和国际创意区。第13-2条 水上游览版块:位于北侧太极湖内,以旅游码头为中心,是未来开展水上游乐活动的主要区域,具体包括旅游码头区,主题公园区,水上游乐区和森林公园区。第13-3
9、条 户外休闲版块: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该区域河湖岸线变化丰富,存在较多的滩涂。规划该区域以生态休闲旅游相关功能为主,具体包括户外营地区,户外大本营区,后勤服务区和新农村示范区。第13-4条 武当新城版块:沿太极湖内湖两侧分布。太极湖内湖以内河改造而成,该区域沿湖岸两侧布置,景观层次丰富。规划该区域作为未来城市功能拓展主要区域,以居住和公共设施为主,具体包括高端生活区,新城核心区和综合服务区。第五章 土地使用规划第14条 用地控制:规划范围总用地64.93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建设用地14.8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22.88%;不适宜建设用地总计50.08平方公里,包括水域、生态环境控制的区域,占总用
10、地77.12%。第15条 主要用地布局第15-1条 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和武当新城版块。共计277.15公顷,其中,一类居住用地192.18公顷,二类居住用地76.78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19公顷。第15-2条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共计305.86公顷,包括市属办公用地7.23公顷、非市属办公用地1.15公顷,商业用地196.10公顷、旅馆业用地72.28公顷、服务业用地4.31公顷,文化娱乐用地8.65公顷、体育用地4.11公顷、医疗卫生用地6.80公顷,文物古迹用地5.23公顷。第15-3条 对外交通用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和户外休闲版块。共计19.
11、14公顷,均为码头用地。第15-4条 道路广场用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和武当新城版块。共计141.46公顷,其中道路用地120.33公顷,广场用地11.10公顷、社会停车场用地10.03公顷。第15-5条 绿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共计722.95公顷(不含生态绿地2627.20公顷)。第15-6条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共计18.72公顷,其中交通设施用地4.76公顷,市政工程用地13.96公顷。交通设施用地包括两块用地,一块位于高速公路出口北侧作为高速公路服务区,一块位于旅游度假版块中心位置。市政工程用地中, 1.68公顷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12.28公顷分布于武当新城版块。其中,旅游
12、度假版块需要独立用地的工程设施有:消防站1座,供水厂1处,垃圾转运站6处,分散式污水站27处;武当新城版块需要独立用地工程设施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处,设垃圾转运站2座。表 1规划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指标(单位:平方米)名称数量单座用地面积单座建筑面积位置消防站24000老城1座,旅游功能片区1座10kv开关站4300新区1个,老城1个,旅游功能区2个110kv变电站17000新区供水水厂3100002座老城,1座旅游功能片区垃圾转运站75002座老城,3座旅游功能片区,2座新区集中污水厂137000新区分散式污水站27旅游功能片区液化气储配站13000新城液化气换瓶点2500老城1座、旅游功能
13、片区1座邮电局13000老城邮政所3300旅游功能片区1个,老城1个,新城1个模块局2300旅游功能片区1个,新城1个第16条 建设用地平衡:规划区(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城市总用地共计6492.89公顷,具体构成如下表。表 2 规划范围(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用地统计表序号用 地 性 质用地面积比例(公顷)(%)1R 居住用地277.15 4.27%R1 一类居住用地192.18 2.96%R2 二类居住用地76.78 1.18%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19 0.13%2C 公共设施用地305.86 4.71%C11 市属办公用地7.23 0.11%C12 非市属办公用地1.15 0.
14、02%C21 商业用地196.10 3.02%C24 服务业用地4.31 0.07%C25 旅馆业用地72.28 1.11%C3 文化娱乐用地8.65 0.13%C4 体育用地4.11 0.06%C5 医疗卫生用地6.80 0.10%C7 文物古迹用地5.23 0.08%3T 对外交通用地19.14 0.29%T4 游艇码头用地19.14 0.29%4S 道路广场用地141.46 2.18%S1 道路用地120.33 1.85%S2 广场用地11.10 0.17%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10.03 0.15%5G 绿地3350.15 51.60%G1 公共绿地722.95 11.13%G 生态绿
15、地2627.20 40.46%6U 市政公共服务设施18.72 0.29%U11 供水设施用地1.18 0.02%U12 供电设施用地8.53 0.13%U13 供燃气设施用地0.24 0.00%U21 交通设施用地0.95 0.01%U29 加油站0.20 0.00%U29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3.61 0.06%U3 邮政设施用地1.24 0.02%U41 雨水、污水处理用地2.27 0.03%U9 消防设施用地0.50 0.01%7E 水域E 水域2380.41 36.66%合计总 用 地6492.89 100.00%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17条 道路交通发展策略:立足大武当大旅游,构建综合
16、旅游交通网络;立足生态文化定位,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交通;立足养生休闲定位,构建体验式导向的旅游专项交通。第18条 对外交通:积极构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组成的综合对外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游客到达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可达性。第18-1条 航空:近期,加强与襄樊机场的联建工作,扩大机场规模,增加襄樊机场到沿海重要旅游客源城市的航班;调整或增加适合至武当山旅游的重点客源城市北京、上海的航班时间或班次;开展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与六里坪机场前期运营准备和衔接工作。远期,开通武当山六里坪机场主要直达客源地的航班;积极落实和推动旅游包机的运营,扩大旅游客源。第18-2条 铁路:继续加强铁路合作,巩固和
17、完善旅游专列的团队游客的出行交通模式。第18-3条 公路:近期,加快汉十高速公路旅游区入口改造,实现双向互通;加快316国道城区段改造,完善与生态文化旅游区交通环的衔接;加快武当山神农架旅游专线公路的建设。远期,加快推动武汉西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完成316国道的全面改造。第18-4条 水运:加快太极湖旅游码头和太极湖交通码头建设,开通水上旅游航线,吸引库区周边游客。第19条 内部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旅游区功能布局相结合、加强与外部交通衔接、加强内部交通与旅游区内部游线的协调、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环境的影响、结合生态旅游的特点,兼顾地形条件和景观要求,完善道路网络,丰富太极湖
18、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景观。第20条 内部路网系统采用“环路+放射路”路网结构、自由式道路形态。第20-1条 路网结构:规划区采用“环路+放射路”路网结构。环路由主环和次环组成,其中主环由太极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新城核心区老城)、316国道(老城北端遇真宫段)组成,承担内外和区域快速交通联系;次环由滨湖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组成,主要起到串联主要旅游点的作用。放射道路主要是从主次环道路放射性尽端路,是进入各个谷地和景点的联系性支路。第20-2条 道路形态:自由式道路形态。规划区采取适应自然地貌自由式路网形态,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节约交通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特色和历史风貌特色。第21条
19、 内部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第21-1条 主干道:由太极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构成。太极路道路控制红线12米,双向2车道,局部地段应拓宽;太极湖内湖环湖路道路控制红线18米,双向4车道。第21-2条 次干道:滨湖路。滨湖路道路控制红线9米,双向2车道,局部地段根据地形展宽,道路断面应考虑滨湖景观效果。第21-3条 支路:其他道路。支路,为进入各组团和景点的尽端路,道路控制红线7米,双向2车道,尽端应提供回车场。第22条 静态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共停车场,其中城市广场9处,公共停车场8处。第23条 旅游专项交通:由旅游公交系统、水上旅游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共同构
20、成。第24条 旅游公交系统第24-1条 公交线路设置:规划沿着滨湖路设立旅游公交线路,组织主要的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第24-2条 站场布置:始末站设于高速路入口、太极湖内湖北端大坝等重要节点;枢纽站设于太极小镇、武当新城版块中心区;中间站设于沿途主要景区入口、居住组团入口、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节点、观景点、非机动游车线与公交游线交汇点设置。第24-3条 实施建议:建议采用零排放的公交车辆;提供招手即停服务,方便游客选择交通体验方式。第25条 水上旅游交通系统第25-1条 水上游线设置:规划沿着滨湖岸线的水上游线。第25-2条 码头:规划设置24处码头。其中,大型公共码头2处,太极湖旅游码头和
21、太极湖交通码头,分别位于旅游度假版块、户外休闲版块;小型公共码头4处,沿着岸线分散布置;小型专用码头17处,主要位于旅游度假版块:维修码头1处,位于户外休闲版块。第26条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第26-1条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共同构成。第26-2条 自行车系统:规划设立两条自行车系统,一条沿着自然山脊龙脉设立山顶自行车游览线路,一条沿滨湖路构建环湖自行车游览线路。第26-3条 步行系统:包括步行主线和步行支线,主线沿山脊由西北旅游度假版块延伸至东南户外休闲版块,支线山体步行路由主线步行路沿山坡连接各个山谷组团。第七章 旅游规划第27条 旅游规划应遵循大旅游原则、区域协同原则、可持
22、续发展原则。第28条 旅游项目规划:规划在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设立六大类旅游项目,分别文化体验项目、户外休闲项目、山地运动项目、水上游览项目、旅游度假项目、旅游服务项目。第28-1条 文化体验项目包括养生谷、太极小镇、老子学院、武当功夫城。第28-2条 户外休闲项目包括户外大本营、森林公园、培训基地、生活基地。第28-3条 山地运动项目包括运动公园、运动会所、运动社区。第28-4条 水上游览项目包括旅游码头、主题公园、森林公园。第28-5条 旅游度假项目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游艇会所、度假酒店、国际创意社区。第28-6条 旅游服务项目包括旅游管理、旅游信息服务、市政、停车场、旅游商业和配套服务居住
23、。第29条 旅游配套设施体系布局: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布局氛围三个层次,一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二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三级旅游配套服务区。第30-1条 一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主要位于旅游度假版块的集散中心区,作为区域的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担酒店、管理、旅游信息服务、商业、餐饮、停车、码头等主要服务职能。第30-2条 二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主要依托老城临近武当山风景区主要入口区域。主要提供商业、餐饮、旅游信息服务和停车等服务职能。第30-3条 三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主要位于主要景点和交通便利区域,包括运动公园、度假酒店、森林公园、交通码头,此外武当新城版块中心承担部分旅游配套服务职能。其中,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极 湖总规 文本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