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务实培训课件.ppt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务实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务实培训课件.ppt(2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务实,从设备安全事故中,大家想到什么?,一时大意酿惨祸,一次次人为的事故造成的深重灾难,击碎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父母妻儿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煎熬。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为了不可重来的生命,请您注意安全!,第一部分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概述,安全重于泰山,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一)设备设施安全危害案例,事故现场图片,案例,2009年4月23日,某企业一员工在清洗纵剪机张力辊轴时,未按照规定要求提升上辊轴,违规用钢套压住内运转开关,右手直接用抹布擦拭运行中的辊轴,导致右手臂被带入机器上下辊轴间,造成右手臂截肢。,事故原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2.安全意
2、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案例,事故示意图片,2010年8月2日,某日用品生产企业的一名班长在边角料粉碎设备切断电源没有完全停止的情况下,直接用右手伸进设备检查口,造成右手4个手指被惯性运转的刀片切断。,事故原因:1.伤者安全意识不足,思想过于自信。在关闭设备电源后,没有等待设备完全停止,就伸手进入粉碎机检查口。,伤者图片,设备整改后图片,开设观察窗以便观察设备运行情况,设置警示标志告知作业人员危险,2.设备存在安全防范缺陷,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到旋转切刀运行情况。3.缺乏安全警示标志,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物理型态 设备在静止状态下所显现的危险性和有害性,以物理作用方式为主而引发事
3、故。如设备或部件外观有尖角、锐边、粗糙面、凸出物等对人体的割伤、擦伤、卡伤;高温设备或部件表面等均属于物理型不安全状态。,(二)设备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形态及其特点,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化学型态 设备所显现的危险性和有害性,以化学作用方式为主而引发事故。如电镀生产设备蒸发的有害蒸气引起中毒事故;管道输送易燃液体、气体泄漏引发的爆炸事故。化学型态又可分为原生型和次生型两种,原生型是指设备所散发的物质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和有害性,可直接引发中毒、伤害、燃烧、爆炸等事故。而次生型,设备所散发物质自身并没有直接引发事故的危险性和有害性,而是通过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新的、具有危险性和有害性的物
4、质,所形成的新物质可引发事故。,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3、行为型态 设备在运动过程或在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显现的危险和有害特性。实际生产中的设备都在不停地运转着,其不安全状态大多在运转过程中显现出来,因此,行为型态是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器具等类设备的一种很普遍的不安全型态。根据具体表现方式不同,行为型态又可分为参数超限型、交叉碰撞型、失控型、挤压型、咬合型、接触型,见表1-1。,表1-1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行为型态特征,续表1-1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行为型态特征,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4、能量型态 上述三种物的不安全型态,在引发事故时都是以一定的能量形式向客体对象(受损物
5、体或受害人)释放。,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物的不安全型态还体现在其可能释放的能量型态。根据释放的能量类型不同,将能量型态分为机械能型、热能型、电能型、电离辐射能型、化学能型和声能型,见表1-2.按释放能量大小可分为高能、中能、低能;按释放速度分高速、中速、低速,按能量大小与释放速度的组合分为高能-高速,高能-中速,高能-低速,中能-高速,中能-中速,中能-低速,低能-高速,低能-中速,低能-低速。组合形式不同,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破坏最大的是高能-高速型,最小是低能-低速型。,表1-2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能量型态特征,续表1-2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能量型态特征,一、设备设施安
6、全管理的重要性,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具有突发性。而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的,或能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强调量的积累。,(三)设备的危险与有害因素,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根据机械类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性质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和非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两大类。前者是指机械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后者指在机械设备生产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导致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1、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 包括设备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所呈现的各种危险,见表1-3所示。,表1-3 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一、设备设施
7、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非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1)电击伤: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产生的静电引起的危险。包括:触电危险,如机械电气设备绝缘不良,错误地接地线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触电伤害事故;静电危险,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将引起爆炸、电击伤害事故。(2)灼烫和冷冻危害: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在深冷处理时或与低温金属表面接触时被冻伤的危险。(3)振动危害: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机械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如在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进行机械加
8、工时,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从而给操作者造成振动危险。全身振动,由振动源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将振动传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动危险。,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4)噪声危害:机械加工过程或机械运转过程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机械引起的噪声包括: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球磨机、电锯、切削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发出的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的噪声,如液压机械、气压机械设备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噪声,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5)电离辐射危害:指设备
9、内反射物质,射线装置,射线装置等超出国家标准允许剂量的电离辐射危险。,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6)非电离辐射危害:非电离辐射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等,当超出卫生标准规定剂量时引起的危害。如从高频加热装置中产生的高频电磁波或激光加工设备中产生的强激光等非电磁辐射危害。(7)化学物危害: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作用或产生的各种化学物引起的危害。包括:工业毒物的危害,指机械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引起的危害。工业毒物可能是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产品、废弃物、夹杂物,或其中含有毒物成分的其他物质。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危害。如在金属的清洗和表
10、面处理时产生的腐蚀性危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灼伤、火灾和爆炸危险。,江苏丹化集团 化工助剂厂“1117”重大死亡事故,化学物危害案例,(一)直接原因 该厂硝酸铅车间生产中的反应釜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沉积到新安装转化池内,由于一名安装人员不慎跌落到池底,其它人员相继下池抢救时中毒,这是造成这次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原因分析,(二)事故的间接原因1、该企业对硝酸铅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了解、不清楚,只是依靠聘请的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2、该项目未通过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审查,产品没有领取化学危险物品生产许可证,安全
11、管理不力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二。,事故原因分析,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8)粉尘危害:指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粉尘来源包括: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的抛光、石墨电极的加工;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粉尘,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如木材、焦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铸造加工中,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再次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焊接时由于药皮分解,金属蒸发所形成的烟尘。,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2、,(9)异常生产环境:包括工作区温度过高、过低或急剧变化;工作区湿度过大或过小;工作区气流速度过大、过小或急剧变化;工作区照度不足,照度均度不够,亮度分布不适当,光或色的对比度不当,以及存在频闪效应、眩光效应。,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四)安全意识提升胜于一切,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况,关键在于管理重点在于落实中心在于全员参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控制技术加以控制,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一)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
13、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安全化。,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从设备的设计、使用过程分析,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从三方面入手: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在设计中对齿轮系采用远距离润滑或自动润滑,即可避免因加润滑油而接近危险区。又如将危险区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安全措施。,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避免或及
14、早发现设备故障,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和待用状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3、管理措施: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性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发现危险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基本途径有:*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条件(即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能自动防止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即避免人操作失误或设备自身故障所引起的事故);*通过时空措施防止物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交叉(如密闭法、隔离法);*通过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配置,使系统处于最安全状
15、态。,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二)装设安全防护装置 附加安全装置中有的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的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联锁装置、保险装置及安全监控装置等;还有的是保障在可能出现危险状态下保护人身安全的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紧急制动装置,防护罩等。1、安全装置的作用 安全装置是在设备性能结构中或结构外设置的保证人机系统安全的机构或装置,是在设备结构设计时就应考虑和完成的设备组成部分,以便给操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即人身或设备的安全应该主要靠设备的安全装置来保证,而不是主要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及小心谨慎来保证。所以,安全装置的作用是杜绝或减少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期间,或故障状态下,甚至在操作者
16、失误情况下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它的基本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机械危险部位引起伤害;二是在操作者一旦进入危险工作状态时,能直接对操作者进行人身安全保护。具体作用表现如下:(1)防止设备因超限运行而发生事故(2)自动排除或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危险(3)防止因人为的误操作而引起的事故(4)防止人误入危险区发生的事故,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安全装置必须满足基本要求:安全装置本身及其保护性能必须安全可靠;安全装置不应产生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安全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易拆装、易检查、易维修。,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2、安全
17、装置的类型与特点(1)按安全装置的使用功能可分为两大类: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控制装置。安全保护装置是指配置在机械设备上能防止危险部位及危险因素引起伤害,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所有安全装置。当操作者处于危险区或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时,安全保护装置能直接起安全保护作用,如隔离防护安全装置、联锁防护安全装置、超限保险安全装置、紧急制动装置等。安全控制装置本身并不直接参与人身保护动作,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安全防护控制装置和安全监测控制装置。,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2)按控制作用方式及功能不同分类,常见安全装置的特点如下:隔离防护安全装置:分为防护罩和防护屏两种类型。防护罩:其作用,一是使人体不能进
18、入危险区,二是阻挡高速飞向人体的外来物。为此,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a.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结构和布局合理,而且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b.防护罩与运转零部件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以免相互接触,干扰运动或碰坏零件。c.防护罩不能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毛刺或尖锐棱角。d.防护罩不应影响操作者的视线和正常作业,应便于设备的检查、保养、维修。根据防护罩的结构特点,分为固定式、可动式和联锁式。,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防护屏:是设置在离设备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根据需要可以移动。主要适用于不需要人进行操作的设备,它除了可以防止设备伤害外,还可以防止
19、由于灼烫、腐蚀、触电等造成的伤害。防护屏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采用栅栏、网状结构或孔板结构。常见的有围栏、防护屏、栏杆等。在设计防护屏时,其栅栏的横向或竖向间距、网眼或网孔的最大尺寸和防护屏的高度,以及防护屏放置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联锁防护安全装置 特点主要体现在“联锁”两字上,它表示既有关系,又相互制约的两种运动或两种操纵动作的协调动作,实现安全控制。它是各类设备用得最多、最理想的一种安全装置。联锁装置可以通过机械的、电气的或液压、气动的方法使设备的操作机构相互联锁或操纵机构与电源开关直接联锁,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的控制:,二、
20、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a.防止同时接通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干扰的运动,如车床上刀架的纵向与横向运动不允许同时接通;机床的启动或制动不允许同时发生等。b.防止几个运动同时传动某一个执行部件,如车床的丝杆与光杆不能同时传动刀架。c.防止颠倒顺序动作,即不允许前一个动作尚未完成,下一个动作已经开始,如机床上工件未夹紧,主轴不能启动;燃气热水器使用中,没有送水,热水器不燃烧;反之,水停,火也自动停等。d.防止误操作功能相反的按钮或手柄,如启动与停止运动的开与关,液压传动中油路的通与断,防护罩门的开和关与机器的起和停等。,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超限保险安全装置 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时,一般都保持一定
21、的输入、输出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参数。当由于某种原因使设备发生故障时,将引起这些参数(振动、噪声、温度、压力、负载、速度、位置等)的变化,而且可能超出规定的极限值,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设备或人身事故。超限安全保险装置就是为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而设置的,它可以自动排除故障,并一般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越位安全装置 机械设备以一定速度运动时,有时需要改变其运动方向或运动速度,或需要停止在指定的位置。如自动加工机械中,刀具的运动有快速趋近、慢速工进、停止运动等变速程序要求。设备直行件运动都有一定的行程限度,如果超越规定的行程,就可能发生撞坏设备或撞伤人的事故。为此,必须设置行程限位安全装置。这种装
22、置有机电式、液压式等。,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超压安全装置 其作用是当设备内部的流体介质压力超过规定限值时进行泄压。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超压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阀、防爆膜、卸压膜等。按结构及泄压方法不同又可分为阀型、断裂型、熔化型及组合型等。其中,安全阀是锅炉、气瓶等压力容器中重要的安全装置。,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制动装置 其作用是当设备出现异常现象(如声音异常、零部件松动、振动剧烈、有人进入危险区域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造成人身伤害的紧急时刻,立即将运动零部件制动,中断危险事态的发展。按制动方式不同分有机械制动装置和电力制动装置。机械制动是靠摩擦力产生的制动力或制动力矩来实
23、现制动,而电力制动则是使电动机产生一个与转子转向相反的制动转矩来实现制动。监测控制与警示装置 当设备发生故障,或人处于危险区域内时,随时有可能发生设备或人身伤亡事故。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装置的监测仪器向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发出危险警报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防触电安全装置 为保证操作人员及检修人员的安全,设备上一定要设置防触电安全装置及安全措施,常用的方法有:a.断电保险装置 最简单的断电保险装置是联锁开关。如当打开设备的防护罩时,与之相关部分的电源被切断,操作人员及检修人员就可以安全地接触这些部分。关上防护罩后,电源又自动接通。b.电容
24、器放电装置 当设备内部有储存电荷最大的电容器时,即使切断电源,电容器及其线路仍需要较长时间的放电,人员接触仍有被触电的危险。电容器放电装置的作用就是泄放设备切断电源后,其电容器内尚存的电荷。如果电容器及其线路的电压不能在切断电源后两秒钟内放电降到30伏以下,则必须设置放电装置。c.接地 为了防止人员受高压伤害,设备的所有机壳、暴露部分都应接地,保持它们的电位与地电位相同。,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三)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要消除生产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其实质是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
25、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发生。,二、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2、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3、距离防护的原则 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应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4、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区域,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如采用安全栅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备 设施 安全管理 务实 培训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