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doc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适用学科高中地理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适用区域人教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含义;2。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理解不同发展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影响;4、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理解全球定位系统(GP)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6。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思路;3S技术应用方向的区分。教学难点会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思路,熟悉
2、3S技术应用方向的区分。学生学习本节时估计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到困难:。 区域差异与区域地理联系较大,学生在分析中易出现死记硬背,或者分析过于片面等问题、建议讲解时细化板书,培养学生分析思路。2、 3S技术较抽象,语言偏书面,学生不易理解。建议结合PPT或者平板电脑,以图片或短片形式呈现。【知识导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考虑图中甲乙丙丁分区的依据有哪些?二、知识讲解知识点1 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含义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与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 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与边界。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
3、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区域。()地理位置特征位置内容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依照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与区域范围海陆位置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与判断区域的位置相对位置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与判断区域的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依照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与判断区域的位置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与判断区域的位置()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要素内容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
4、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人文要素内容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与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与交通)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与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知识点2
5、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
6、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与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商业贸易规模相对较小3。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考虑角度案例分析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温终年高温(
7、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与;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阔)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春)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土壤类型、肥力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贫瘠、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严重植被类型及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资
8、源种类及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贫乏);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考虑角度案例分析农业农业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土地价格、科技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传统工业或新工业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原料、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地价、科技;环境条件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
9、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交通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环境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利用不当与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知识点3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时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初期时期、成长时期与衰落时期。初期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时期可分为工业化时期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时期。(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
10、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区域不同发展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与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或一、二、三加速期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
11、成熟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与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知识点4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与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3、主要环节:4、优势:遥感技术探测的范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不受地物阻隔的影响。相对成本低。5、应用()资源普查与环境灾害监测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
12、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能够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务环境监测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与改善灾害监测旱灾、水灾、病虫害、农林病害、森林火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等有利于防灾减灾()林业与农业部门应用主要原理林业清查森林资源、监测火灾与病虫害着火树木、病害树木与正常树木反射光谱不同农业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与农业生态环
13、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知识点5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2、组成3。功能:提供周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程)、速度与时间。4、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与实时性的特点、5、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与纬度)、高程(海拔)。知识点6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与应用评价、3、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4、应用知识点7 数字地球
14、的含义。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3、 “3S的功能特点比较3S特点与功能简单理解遥感(R)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获取是什么?有什么?全球定位系统(PS)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定位在哪里?地理信息系统(GI)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处理分析为什么?有何联系?如何做?如何办?三、例题精析【教学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与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例题1【题干】(21全国文综)19世纪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
15、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21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与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2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答案】1、 、D【解析】第1题,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改由山东入海,淮河故道淤塞,因此作为南北方分界的标志,淮河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第题,由于长
16、江的阻隔作用,造成苏南与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异明显。例题2【题干】(01全国文综)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9年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与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34题。3。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答案】3。D 4、B【解析】第题,由材料可知,剪纸表现的内容能够反映人
17、们的生活环境、习俗与风情,图中反映出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苏浙一带景观,故选D。第4题,图中景观为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泽国的真实写照。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地形与气候有关,反映了当地年降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出行工具为船,故选B。例题3【题干】依照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材料二 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
18、区与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答案】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瑞丽试验区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边境贸易便利;土地与劳动力价格较低。(任答两点)贵安新区交通便捷;科教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任答两点)【解析】依照材料二内容,瑞丽试验区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与原料密集型产业,贵安新区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两区相比较,瑞丽靠近边境,适合发展边境贸易,周边(包括邻国)资源丰富;贵安新区高速公路、铁路交织,交通便利,科技相对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例题4【题干】埃及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国。下图为“埃及农业分布示
19、意图”。农业部门为了及时了解全国棉田面积增减,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地理信息系统【答案】C【解析】利用遥感技术可识别地物,结合往年数据可对比出棉田面积增减例题5【题干】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入艾比湖,全长220公里。近年来,冰川加速消融对该流域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左图为奎屯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6 9年奎屯河流域冰川面积与储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为提高研究精度,需对卫星图像中的冰川部分进行锐化增强、叠加影像以及目视解译等一系列处理。这些处理需要借助A、 RS技术 B、 GP技术C、 GIS技术 D。 AI(人工智能)技术【
20、答案】C【解析】IS技术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各种组合、分析、统计、查询等功能。四 、课堂运用【教学建议】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进行课堂检测,依照学生情况建议分3个难度层次:易,中,难。基础由环境保护部门与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把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据此回答问题。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答案】A【解析】区域划分的指标能够是单一的,也能够是综合的,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可使人们
21、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并非引导人口流动、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与明确区域归属。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特别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与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
22、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如此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环境 区域 发展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