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docx
《地理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 11 台风 寒潮 梅雨知识梳理】(一)台风一、台风的概念 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其破坏力巨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 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威利风。二、气旋 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的空气涡旋叫气旋。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 )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北半球右偏,反之,左偏。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气旋近 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气旋中, 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气旋
2、是全球最常见、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 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和 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按世界气象组织所规定的登记标准,当热带气旋的中心最大风力达到 12 级(风速 32.6 米/ 秒)以上 时,就称之为台风或飓风。补充:“低气压、气旋、台风” 的区别与联系 低气压是就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是静态的;气旋是就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的,是动态的;台风就是 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而且台风仅产生于热带洋面,而低气压和气旋也可能出现在陆地上。三、热带气旋分类名称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米 / 秒)底层
3、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级)热带低气压10.8-17.16-7热带风暴17.2-24.48-9强热带风暴24.5-32.610-11台风32.7-41.412-13强台风41.5-50.914-15超强台风51.016 或以上补充:台风的风圈台风的风圈分为七级风圈和十级风圈。 七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七级或以上; 十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十级或以上。例: 2009 年第 8 号台风莫拉克( 8 月 7日 21 时)1 七级风圈半径 450 千米,十级风圈半径 100 千米。四、台风的形成台风的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 高湿的大气 ( 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 26
4、-27 的暖洋面上, 而且在 60 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 26-27 )。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 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 断加强。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 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 用。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 5 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五、台风的分布和台风路径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常发生在南、北纬5 25 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以 西北太平
5、洋广阔的低纬洋面为最多 。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 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 个海区: 1、中国南海海区; 2、菲律宾群岛以东、琉球群岛附近海面(最重要的地区);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 7至 10月。其它季节明显减少。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造成 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影响我 国的台风主要“出生”在西太平洋上,其常见路径有: 1)西移路径, 2)西北移路径, 3)转向路径, 4) 特殊路径
6、(如打转、蛇行、停滞、突变等等)。热带气旋的移动速度平均约 2030 公里/ 小时,转向时移 速较慢,转向后移速较转向前要快些。六、台风的结构 台风的范围很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垂直厚度为十余公里,垂直与水平范围之比约一比五十。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为台风外围、台风本体和台风中心三部分。台风外围是螺旋云带,直径通 常为 400600 公里,有时可达 8001000 公里;台风本体是涡旋区,也叫云墙区,它由一些高大的对流 云组成,其直径一般为 200公里,有时可达 400公里;台风中心到台风眼区,其直径一般为1060 公里,大的超过 100公里,小的不到 10 公里,绝大多数呈圆形,
7、也有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参见“图表解读”)。台风在垂直方向上分为流入层、中间层和流出层三部分。从海面到 3 公里高度为流入层, 38 公里高 度左右为中间层,从 8 公里高度左右到台风顶是流出层。在流入层,四周的空气作反时针(在北半球)方 向向内流入,愈近中心风速愈大,把大量水汽自台风外输入台风内部;中间层气流主要是围绕中心运动, 底层流入现象到达云墙区基本停止,尔后气流环绕眼壁作螺旋式上升运动;中间层上升气流到达流出层时 便向外扩散,流出的空气一部分与四周空气混合后下沉到底层,一部分在眼区下沉,组成了台风的垂直环 流区。台风气温愈到中心愈高,气压愈到中心愈低。七、台风的危害 台风具有突发性强、
8、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 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台风会造成洪涝灾害, 严重威胁航运安全, 能摧毁地面建筑、 道路、 庄稼等。1、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 60 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 12 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 公斤。2、暴雨: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 300 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 500800 毫米。台风暴雨 造成的洪涝灾害 ,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 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3、风暴潮:所谓
9、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 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 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 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 灾害。八、台风的功劳 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 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其一,提供大量淡水资源。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 水,约占这些地区
10、总降水量的 1/4 以上,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二,起到调温作用。赤道地区接受日照量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 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会消失。台风可以缓解高温和旱情,使天气变得凉爽。其三,保持热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公里以上,其能量相当于 400颗 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 放出的能量。 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 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 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其四,维持地球生态。能量巨大的台风在形成及运行时,借助闪电等作用,可以击碎水分子长链,形 成具有活性的短链水分子。而地球
11、上的生物在吸入这些短链水分子后,可增添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地球生 态持久发展下去。其五,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 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九、如何防御台风1、加强监测(气象卫星)、预报。2、建立台风防御机制、制订防台减灾的预案,如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风、 疏散居民。(二)寒潮一、寒潮的概念 (1)一般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灾、雨雪等天气。寒 潮是强烈的冷高压活动, 是我国冬半年重要灾害性天气过程。 寒潮所到之处, 寒风猛烈, 气温剧降, 低温、 霜冻、冰雪等灾害性天气常相
12、继出现,给农作物、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造成损害。(2)中国气象局标准 :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 24 小时内下降 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 气温又在 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3 ) 上海标准 : 24 小时内降温,日最低气温;或小时内降温幅度,日最 低气温。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是因为一是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 二是由于我国幅员辽 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 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例如:最低气温没有降到5以下,但对农作物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因此,各地的标准不一样,也不应该一
13、样。二、寒潮的形成 北极地区因太阳高度角极小,地面和大气吸收的热量亦极少,终年为冰雪覆盖。冬半年因太阳斜射, 加以昼短夜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少,其放出的热量远远超过所吸收的热量,因此温度就更低, 天变冷, 蒸发少, 空气越来越干燥, 空气热胀冷缩的特性, 致使寒潮发源地带的空气越缩越紧, 密度增大, 重量加重,造成向地面下沉的趋势,形成地面上的冷高压,使寒冷程度逐渐加强,范围扩大。冬季的温度 一般都在零下 40- 50之间,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零下60- 70的低温。这些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之下,大规模向南倾泻而下。这就是寒潮爆发。三、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
14、 主要有三条:西路,自西伯利亚,经新疆、青海、河西走廊,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经常可达华南。 这路寒潮对中国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影响较大。西北路(或中路),自蒙古侵入中国,经河套地区、 华北平原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冷空气多从北纬25 30入海。这路寒潮影响中国的次数最多、强度最大。北路(或东路),自贝加尔湖以东侵入中国,经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南下。这 路寒潮强度较小,发生次数也较少,常常只影响到东北地区,在北纬35以北入海。从我国的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 东北最多, 华北次之, 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 华南最少。四、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寒潮的功与过 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
15、主要是:风灾、雪灾、冻灾以及由风灾引起的火灾。寒潮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 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 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线电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寒潮 灾害的特征:影响范围大;常有多种并发灾害,如冰雹、大风、降雪或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冬春 两季。但寒潮也能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越冬,有利于盐业制卤等。2、寒潮的防御 目前,对寒潮无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将可大大减少损失。五、气旋和反气旋的比较气流状况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高气压垂直方向上升下沉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16、中心向四周、北顺南逆水平(北半球 - 逆时针辐合(北半球 - 顺时针辐散方向气流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南半球 - 逆时针辐散)方向北半球:右手握拳,大拇指朝上北半球:右手握拳,大拇指朝下南半球:左手握拳,大拇指朝上南半球:左手握拳,大拇指朝下手形记忆(大拇指朝上代表垂直气流方向,(大拇指朝下代表垂直气流方向,四指方向代表水平气流方向)四指方向代表水平气流方向)中心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夏秋季节, 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影响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对我国天气形式秋季: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影响实例冬季:南下的寒潮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17、东西两侧风向东侧:偏南风 西侧:偏北风东侧:偏北风 西侧:偏南风示意图(北半球)(三)梅雨和锋面系统一、梅雨、什么是梅雨梅雨是指 每年 6月中旬到 7 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湖北宜昌以东的26 - 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阴雨连绵的天气。 此时,降雨次数多,降水量大,正 值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称为“黄梅雨”,简称“梅雨”。由于这段时期,多雨阴湿,日照时间短,因此 衣物极易发霉变质,又俗称“霉雨”。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 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的天气特征梅雨是一种大范围的降水过程。梅雨天气的 主要特征是雨量特别丰沛,相
18、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 面风力小,降水多是连续性的(或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 。由于雨带的来回摆动,且多锋面气旋东 移,梅雨期间常有雷阵雨,有时甚至有区域性的大雨、暴雨出现。、梅雨是如何形成的 梅雨是夏季风在江淮地区活动的重要特征。梅雨开始(入梅)标志夏季风到达长江流域。梅雨就是夏 季风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的锋面雨。每年春末夏初,夏季风从海上带丰沛的水汽, 至 6 月上旬暖湿气流推进到我国江淮地区, 并与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在江淮地区上空相遇, 形成一条宽 200 千米 300 千米, 基本上呈西南 - 东北走向的狭长雨带。由于冷暖气团势匀力敌,故锋面雨带在江淮之间摆 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专题 11 台风 寒潮 梅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