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相关性肾病.ppt
《肥胖相关性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胖相关性肾病.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肥胖相关性肾病,由于热量摄入过多导致的肥胖发病率在逐渐增高,已经成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标志。肥胖不仅威胁着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对肾脏的损害已经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患者会出现蛋白尿、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缩短寿命。目前国内外将该病命名为“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本病早在1923年由Pyeble等首先观察到40%的肥胖患者可以出现蛋白尿,但直到1974年Weisinger再次证实并首先命名。而我国是在2002年由南京军区总医院的陈惠萍首次报道,此后包括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陆续有少量病例报道。,中国2
2、002年由一肥胖问题工作组提供的数据表明:国人的肥胖率由1992年的不足3%上升到1998年的50%-60%,上海糖尿病研究所所长项坤三院士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上海20岁以上的人群中1/5存在糖调节障碍,1/3有腹型肥胖,1/10患代谢综合征,其中“大肚子细腿”为高危人群,同时强调体重指数为23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虽然本病的确切发病率还不清楚,但随着肥胖发病率的增加,本病必有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代谢有关,但非免疫因素所致。肥胖本身常伴有代谢性疾病,如血脂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糖尿病,1999年WHO将此命名为X综合征,即目前认为的代谢综合征。其肾脏病
3、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一),血液动力学改变:该病的免疫病理特点为无免疫复合物沉积,偶尔仅为非特异的IgM沉积,说明免疫因素并未参与该病的发生,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可能起了主要的作用。其中肾脏高灌注起了主要作用,文献报道,肥胖者GFR及肾血流量分别比对照组高31%和51%。肾脏的高灌注、高滤过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引起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二),胰岛素抵抗(IR):临床主要出现游离脂肪酸增加、高胰岛素血症、脂肪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皮质激素水平异常。其中高胰岛素血症是重要原因。胰岛素能直接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入球小动脉收缩,胰岛素抵抗能扩张入球小动脉,引起“三高”。此外胰岛
4、素还能刺激多种细胞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2,增强转化生长因子(TGF-),胶原I、IV及纤连蛋白mRNA的表达,它们可以加重肾小球的肥大和硬化;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导致高尿酸血症;刺激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AI-1)的产生,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血生长激素(GH)水平的增高,不仅可以导致胰岛素的抵抗,还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可能并不明显。,发病机制(三),高脂血症:可直接导致肾小球硬化。高胰岛素血症刺激肝脏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临床表现为高脂血症。研究表明:排除年龄、性别等因素外,肥胖的程度与甘油三脂、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正相
5、关。高脂血症是除高血压、蛋白尿外的第三个促进肾脏病进展的因素。脂质进入肾小球后附着内皮细胞并穿透至内皮下,并与单核巨噬细胞发生作用形成泡沫细胞,在脂质浸润的过程中受损的内皮细胞和泡沫细胞又进一步释放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血栓素A2(TXA2)、TXB2、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等刺激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加。,发病机制(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部分肥胖患者可同时合并SAS,SAS患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缺氧可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前者增加血红蛋白加重了血液黏滞度,后者可加重肾小球通透性,导致和加重蛋白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肥胖 相关性 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