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教材.doc
《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教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参数取值问题的探讨一、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例1已知当xR时,不等式a+cos2x54sin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a及x,其中x的范围已知(xR),另一变量a的范围即为所求,故可考虑将a及x分离。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3即a+2上式等价于或,解得a8.说明: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及cos2x,而cos2x=12sin2x,故若把sinx换元成t,则可把原不
2、等式转化成关于t的二次函数类型。另解:a+cos2x54sinx+即a+12sin2x0,( t1,1)恒成立。设f(t)= 2t24t+4a+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f(x)在1,1内单调递减。只需f(1)0,即a2.(下同)例2已知函数f(x)在定义域(,1上是减函数,问是否存在实数k,使不等式f(ksinx)f(k2sin2x)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并说明理由。分析:由单调性与定义域,原不等式等价于ksinxk2sin2x1对于任意xR恒成立,这又等价于对于任意xR恒成立。不等式(1)对任意xR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k2(1+sin2x)min=1,即1k1-(3)不等式(2)对任意xR恒
3、成立的充要条件是k2k+(sinx)2max=,即k1或k2,-(4)由(3)、(4)求交集,得k=1,故存在k=1适合题设条件。说明:抽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常需要利用单调性脱掉函数记号。例3设直线过点P(0,3),和椭圆顺次交于A、B两点,试求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中,绝大多数同学不难得到:=,但从此后却一筹莫展, 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题目的整体把握不够. 事实上,所谓求取值范围,不外乎两条路:其一是构造所求变量关于某个(或某几个)参数的函数关系式(或方程),这只需利用对应的思想实施;其二则是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一个不等关系.思路1:从第一条想法入手,=已经是一个关系式,但由于有两个变量,同时这两
4、个变量的范围不好控制,所以自然想到利用第3个变量直线AB的斜率k. 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将转化为关于k的表达式,到此为止,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得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其求根公式呼之欲出.所求量的取值范围把直线l的方程y = kx+3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A= f(k),xB = g(k)得到所求量关于k的函数关系式求根公式AP/PB = (xA / xB)由判别式得出k的取值范围解1: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可求得;当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消去得,解之得 因为椭圆关于y轴对称,点P在y轴上,所以只需考虑的情形.当时,所以 =.由 , 解得
5、,所以 ,综上 .思路2: 如果想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不等式,则应该考虑到:判别式往往是产生不等的根源. 由判别式值的非负性可以很快确定的取值范围,于是问题转化为如何将所求量与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韦达定理总是充当这种问题的桥梁,但本题无法直接应用韦达定理,原因在于不是关于的对称关系式. 原因找到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即我们可以构造关于的对称关系式.把直线l的方程y = kx+3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A+ xB = f(k),xA xB = g(k)构造所求量与k的关系式关于所求量的不等式韦达定理AP/PB = (xA / xB)由判别式得出k的取值范围解2:设直
6、线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消去得 (*)则 令,则,在(*)中,由判别式可得 ,从而有 ,所以,解得.结合得. 综上,.说明:范围问题不等关系的建立途径多多,诸如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法,变量的有界性法,函数的性质法,数形结合法等等. 本题也可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入手,给出又一优美解法.二、直接根据图像判断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例4(2003年江苏卷第11题、天津卷第10题)已知长方形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
7、P沿与AB夹角为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的坐标为(x4,0).若1 x42,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图1图2分析: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并主张在高中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学习活动, 03年数学试题反映了这方面的学习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体现了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题可以尝试用特殊位置来解,不妨设与AB的中点P重合(如图1所示),则P1、P2、P3分别是线段BC、CD、DA的中点,所以由于在四个选择支中只有C含有,故选Cxyo12y1=(x-1)2y2=logax
8、当然,本题也可以利用对称的方法将“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来直接求解(如图2所示) 说明 由本题可见, 0年试题强调实验尝试, 探索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这也是选择题的应有特点例5当x(1,2)时,不等式(x1)2logax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若将不等号两边分别设成两个函数,则左边为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右边为常见的对数函数的图象,故可以通过图象求解。解:设y1=(x1)2,y2=logax,则y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要使对一切x(1,2),y11,并且必须也只需当x=2时y2的函数值大于等于y1的函数值。故loga21,a1,10,则根据函数的图象(直线)可得上述结论等
9、价于)或)亦可合并定成同理,若在m,n内恒有f(x)2p+x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x及P,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显然可将p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2,2内关于p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略解:不等式即(x1)p+x22x+10,设f(p)= (x1)p+x22x+1,则f(p)在2,2上恒大于0,故有:即解得:x3.例8.设f(x)=x22ax+2,当x1,+)时,都有f(x)a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题目中要证明f(x)a恒成立,若把a移到等号的左边,则把原题转化成左边二次函数在区间1,+)时恒大于0的问题。解
10、:设F(x)= f(x)a=x22ax+2a.)当=4(a1)(a+2)0时,即2a0.则原方程有解即方程t2+(4+a)t+4=0有正根。 即解得a8.解法2(利用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4oxy即要求t2+(4+a)t=0有正根。设f(x)= t2+(4+a)t+4.10.=0,即(4+a)216=0,a=0或a=8.a=0时,f(x)=(t+2)2=0,得t=20,符合题意。a=8.20. 0,即a0时,f(0)=40,故只需对称轴,即a4.a0,y0,x,yZ)。计年利润为s,那么s3x+6y-2.4x-4y,即s0.6x+2y作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问题转化为求直线0.6x+2xs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数 问题 题型 方法 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