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校正与PID控制.ppt
《系统校正与PID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校正与PID控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系统校正与PID控制,7.1 问题的提出7.2 系统校正的几种常见古典方法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7.4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7.5 几种改良的PID控制器,系统校正的几种常见古典方法 PID模型形式 PID控制规律分析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本章要点,系统分析:在系统的结构、参数已知的情况下,计算出它的性能。系统校正: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某些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辅助装置,来改善系统的性能,这里所用的辅助装置又叫校正装置。一般说来,被控对象(G2(S)的模型结构和参数不能任意改变,可以称之为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如果将这个被控对象简单地组成一个反馈系
2、统,常常不能满足控制要求。为此,人们常常在系统中引入某种环节校正装置(G1(S),以改善其性能指标。,7.1 问题的提出,当 时,可以求得当 时,有 恒定成立。说明系统输出Y(s)不受干扰N(s)的影响。,(1)对干扰补偿的前馈补偿,被控对象,我们已经初步学过的几种校正方法:,7.1 问题的提出,(2)对给定输入进行补偿,7.1 问题的提出,则,下图表示引入了一个比例微分控制的二阶系统,系统输出量同时受偏差信号 和偏差信号微分 的双重控制。试分析比例微分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比例微分控制,7.1 问题的提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等效阻尼比:,7.1 问题的提出,分析,系统
3、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右图是采用了速度反馈控制的二阶系统。试分析速度反馈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速度反馈控制,7.1 问题的提出,式中kt为速度反馈系数,其中:,为系统的开环增益,(不引入速度反馈开环增益),闭环传递函数:,7.1 问题的提出,等效阻尼比:,显然,所以速度反馈可以增大系统的阻尼比,而不改变无阻尼振荡频率n,因此,速度反馈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应用速度反馈校正时,应适当增大原系统的开环增益,以补偿速度反馈引起的开环增益减小,同时适当选择速度反馈系数Kt,使阻尼比t增至适当数值,以减小系统的超调量,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以上的校正方法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章重点讲解一种工
4、程上最为常用的PID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7.1 问题的提出,7.2 系统校正的几种常见古典方法,1、串联校正2、反馈校正3、前馈校正4、顺馈校正5、校正类型比较,7.2 系统校正的几种常见古典方法,1、串联校正,如果校正元件与系统的不可变部分串联起来,如图所示,则称这种形式的校正为串联校正。,图中的G0(s)与Gc(s)分别表示不可变部分及校正元件的传递函数。,2、反馈校正,7.2 系统校正的几种常见古典方法,如果从系统的某个元件的输出取得反馈信号,构成反馈回路,并在反馈回路内设置传递函数为Gc(s)的校正元件,则称这种校正形式为反馈校正,如下图所示。,3、前馈控制 如果干扰可测,从干扰向输
5、入方向引入的以消除或减小干扰对系统影响的补偿通道。,7.2 系统校正的几种常见古典方法,4、顺馈控制 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为目的,从输入方向引入的补偿通道。,7.2 系统校正的几种常见古典方法,5、校正类型比较:串联校正:分析简单,应用范围广,易于理解和接受.反馈校正:最常见的就是比例反馈和微分反馈,微分反馈又 叫速度反馈。顺馈校正: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为目的。前馈校正:以消除或减小干扰对系统影响。,本章以最为常见的串联校正中的PID校正为学习目的。,7.2 系统校正的几种常见古典方法,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1、PID控制器模型2、PID控制规律分析3、PID控制器的特点,7.3
6、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1 PID控制器模型,2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其中Kp 为比例系数或称P型控制器的增益。,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控制器,1)比例控制器,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K 近似成反比,即:,对于单位反馈系统,0型系统响应实际阶跃信号R01(t),试分析比例调节器引入前后性能的变化。,例7.1,解,当Kp=1时,=1.2,处于过阻尼状态,无振荡,ts很长。当Kp=100时,=0.12,处于欠阻尼状态,超调量p=68%当Kp=2.88时,=0.707,处于欠阻尼状态,p=4.3%,ts=0.17s,此时较理想。,7.3 PID
7、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其中Kp为比例系数,TD=KD/Kp为微分时间常数,二者都是可调参数。,具有比例加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D控制器。,2)比例加微分控制器,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PD控制器的Bode图,PD在Bode图上展示的特点:有相位超前作用,可改善系统品质。,PD控制器的Bode图,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该环节的作用与附加环内零点的作用一致。,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P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微分调节器作用由TD决定。TD大,微分作用强,TD小,微分作用弱,选择好TD很重要。,由以上时域分析可知:微分控制是一种“预见”型的控制。它测出 e(t)
8、的瞬时变化率,作为一个有效早期修正信号,在超调量出现前会产生一种校正作用。如果系统的偏差信号变化缓慢或是常数,偏差的导数就很小或者为零,这时微分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注意:模拟PD调节器的微分环节是一个高通滤波器,会使系统的噪声放大,抗干扰能力下降,在实际使用中须加以注意解决。,PD调节器及其控制规律深入分析,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例7.2,设具有PD 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试分析比例加微分控制规律对该系统性能的影响。,解,1、无PD控制器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则系统的特征方程为:,阻尼比等于零,所以其输出信号是等幅振荡。,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2、加
9、入PD控制器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因此系统是闭环稳定的。,阻尼比,系统的特征方程为,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3)积分控制器,具有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积分控制器,其中,KI是一个可变的比例系数,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例7.3,如图所示,系统的不可变部分含有串联积分环节,采用积分控制后,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解,特征方程为,应用劳斯判据,这表明采用积分后,表面上可以将原系统提高到II型,好像能起到改善系统稳态性能的目的,但实际上系统却是不稳定的。,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4)比例加积分控制规律,具有比例加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积分控制器,其中,Kp
10、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二者均为可调参数。,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PI控制器的Bode图,PID在Bode图上展示的特点:1)引入PI调节器后,系统类型增加了1,对改善系统的稳态特性是有好处的。2)系统的类型数提高,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了。所以,如果Kp、KI选择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不稳定。,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设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不可变部分的传递函数为,试分析PI控制器改善给定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例7.4,解,由图求得给定系统含PI控制器时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由原来的I型提高到含PI控制器的II型,对于控制信号r(t)=R1t来说,未加PI控制器前,系统的误
11、差传递函数为,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加入PI调节器后,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采用PI控制器可以消除系统响应速度信号的稳态误差。由此可见,PI控制器改善了给定I型系统的稳态性能。采用比例加积分控制规律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方程:,即,由劳斯判据得,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5)比例加积分加微分(PID)控制器,是一种由比例、积分、微分基本控制规律组合而成的复合控制规律。PID控制器的运动方程为,7.3 PID模型及其控制规律分析,其中,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为微分时间常数,均为可调参数。,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当4 Ti 时,上式可写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校正 PID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