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圆教案.doc
《北师大版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圆教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圆单元教学计划单元第一单元 圆所需课时15课时设计意图本单元主要通过六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本质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3、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
2、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评价建议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应围绕以下几个要点:能正确描述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能解决一些与圆的周
3、长和面积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评价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是能让学生说出圆的特征,同时,能根据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玩套圈游戏时,为什么要站成圆”等。课时间:2017年 9月 1日 上课时间:第1周 星期5 第 节第 一 单元 第 1 课课题圆的认识(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2、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教师多
4、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学生圆规、直尺课时安排第1 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二、引导探究新知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3、展示探究结果 。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
5、呢你怎样发现的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学习画圆 (5分钟)三、应用拓展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圆的半径、直径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2、应用练习。(10分钟)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四、
6、总结全课(3分钟)1、质疑 (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延伸:1、用圆作画2、谈谈我眼中的圆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圆心(o) 确定圆的位置半径(r)线段 确定圆的大小 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d)线段 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d/2教学反思备课时间:2017 年 9月 4日 上课时间:第 2 周 星期1 第 节第 一 单元 第 1 课课题圆的认识(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用圆规熟练地画圆。2
7、、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教学重点用圆规熟练地画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学生圆规、直尺课时安排第2 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说说什么是直径、半径并在圆上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2、说说画图的步骤,并画一个圆二、展开1、讨论: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2、演示圆形和方形的运动痕迹。3、小结4、想一想:解释下列现象并说为什么。三、练习1、画一个指定半径的圆2、画一个圆心自定的圆3、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你能用哪些方法画圆四、总结正方
8、形的中心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全相等,这样的车轮滚动时不平稳。而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车轮滚动时比较平稳。五、延伸1、能用圆解释下列现象吗(1)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呢(2)人们在转观时,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呢2、数学万花筒六、作业板书设计圆的认识(一)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圆 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相等-中心点运动成一条直线-平稳 正方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不相等-中心点运动不是一条直线-不平稳椭圆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不相等-中心点运动不是一条直线-不平稳教学反思备课时间:2017 年 9月 5日 上课时间:第 2 周 星期 2 第 节第 一 单元 第 2 课课题圆的认识(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
9、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2、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学生圆规、直尺课时安排第1 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课前让学生先在家里实践一下)二、圆是轴对称图形1、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
10、)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2、圆是轴对称图形(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大小图形多折几个)得出了结论。(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三、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小结: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四、练习1、老师出题学生口答2、填表3、画圆的对称轴五、总结六、作业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无数条)教学反思备课时间:2017 年 9月 6日 上课时间:第 2 周 星期3 第 节第 一 单元 第 2 课课题圆的认识(二)课型练习
11、课教学目标1、巩固圆的认识。2、会用圆规画圆。3、正确解答相关习题。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相关习题。教学难点圆的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及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圆规学生圆规、直尺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温馨回忆:1、我们认识了圆,这节课先来个温馨回忆,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2、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板书出来。 圆的画法 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 圆的对称性 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二、我们认识了圆,还要会应用我们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2、判断:(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
1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都是直径。 ( )3、看图回答:三、作业1、教材第7-8页练一练2、试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1) 圆的画法 定长(r)定点(o) 圆规(2) 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 无数条 d=2r r=(3)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4) 圆的对称性 无数条 每条直径都是(5)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教学反思备课时间:2017 年 9月 7日 上课时间:第 2 周 星期 4 第 节第 一 单元 第 3 课课题欣赏与设计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
13、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教学难点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教师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学生圆规、直尺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看一看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2、涂一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3、展示交流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5、做一做6、总结板书设计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备课
14、时间:2017 年 9月 8日 上课时间:第 2 周 星期5 第 节第 一 单元 第 4 课课题圆的周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教学难点发现和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线、圆形纸片等。学生圆规、直尺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1.实
15、践引题。画圆,指出圆的周长。如果第二个圆一周长度(周长)要求比刚才这个圆的周长大,画的时候该怎么办(半径变大,直径变大。)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2.揭示课题。二、展开1.按课本P11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2.出示P11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什么办法(绳子绕一周,量绳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方法。)在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长度的方法,分别测出直径是2,3,4,5的圆的周长
16、,填表计算,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 然后分小组汇报,由多组汇报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汇报观察结果。经实验得出:不管多大的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是一个常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因此: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或C=2r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大家实验结果不统一,是由于滚动时有磨擦力等因素干扰,无法很精确。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为了计算圆周率的更精确的值,数学家们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终于得到了一个比一个更精确的近似值。三巩固1.请生复述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2.运用圆周长
17、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同桌互相编题给对方做,可以求周长也可以求直径,还可以求半径。练一练四总结五作业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 C=d C=dd=2r C=2r C2=r教学反思备课时间:2017 年 9月 11日 上课时间:第 3 周 星期1 第 节第 一 单元 第 4 课课题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熟记r=d2 、d=2r、C=2r、C=d等公式。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熟记r=d2 、d=2r、C=2r、C=d等公式。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