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ppt
《第十五章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章 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第一节 公共产品 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个人和家庭为单位分别提出的需要,如食品、服装等;另一类是以整个社会为单位共同提出的需要,例如国防和社区服务。前一类为私人产品,后一类为公共产品。一、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和“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相对于私人产品的特性来说,公共产品具有以下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本身的效用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技术上不能被分割成若干个别部分,分别归某个个人享用,它具有联合受益和共同消费的特点;
2、(2)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公共产品被生产出来后,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个人独享或专有。第一,要将别人排除在外,技术上做不到;第二,有些可能做到排斥,但排斥的成本很高,得不偿失;,(3)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个人或厂商对产品的消费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对它的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非竞争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产品数量既定的前提下,因消费者增加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第二、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这种产品不但是
3、共同消费的,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因此可将公共产品定义为能以零的边际成本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数量的物品。正是因为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上述三个特性,便发生“公地的悲剧”。由上述的第二和第三个特性,还可以派生出公共产品的另一特征,即消费的非排他性。任何人不可能拒绝享受公共产品的利益,即处于公共产品效应覆盖范围的消费者必然和自然地受到该产品的服务和影响,而不以其是否希望、愿意和需要这些消费和服务的意志为转移,或者说,拒绝享用公共产品是违法的,如居住在一国的公民都要接受国防保护,也不可能把自己所得到的国防保护转让给他人。,专栏15-1 公共产品的识别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公共产品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
4、: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如果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同时具有上述三项特征,则该物品为纯粹的公共产品。如国防、基础教育等。这三项特性导致公共产品的消费的不可分割,产权难以明确,无法运用市场原理来提供公共产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这意味着纯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无法通过收费来补偿,只能通过收税来解决。下图是我们对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的识别。通过识别,我们可以大致区分以下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私人物品;既具有非排他性,又具有非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俱乐部物品;和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也有称公共资源誉俱乐部物品为准公共产
5、品的。,混合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并不是普遍存在的,更为常见的物品既非纯粹的公共产品,又非纯粹的私人物品或劳务,西方学术界赋予他们一个特殊的名称“混合物品”。具体来讲,准公共产品进一步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第一,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公有资源”(public resource)。如公共牧场、地下水、江河湖海等,一般称为“公共池塘物品(Common-Pool)”。公共池塘的水谁都能用,但如为了个人灌溉,所抽用的水就成了私人物品。因此,“公共池塘物品”也称“公有资源”。这类物品的私人消费容易产生负外部性,因此一般采用适当收费的方式加以限制,例
6、如“资源使用费、税”、对产生的负外部性征收罚款等手段。第二,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排他性公共产品(excludable public goods)。如本文中研究的对象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产品,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公园、学校以及医院的服务、娱乐场所、收费道路都属于此类物品,通常存在能够向使用这种物品的个人进行收费的排他性技术,因而城市公用事业产品具有谁付费谁消费的特征。这种混合物品若完全当作为公共产品免费供应的话,会大大增加拥挤成本。第三,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有些物品只符合非排他性的条件,但不符合竞争性的条件,因为它达到某一使用水平后会具有竞争性。它所达到的某
7、一使用水平点可称为拥挤点。在出现拥挤效应之前,每增加一个消费者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而在拥挤点之后,容纳或供应一个追加的消费者的边际成本将大于零。这类公共产品可称为拥挤的公共产品,如拥挤的街道、公路、游泳池、桥梁、高尔夫球场等。基于这类物品的消费发生拥挤后具有可排他性,也可以由社会福利或非营利性私人机构来投资提供,因此“俱乐部物品”亦称“私有-公共产品”。但这类物品若一开始就完全靠私人商业性投资来提供,会造成物品供给量过低,导致效率损失或社会福利损失。这些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上是共享性质的,这种物品或服务可以低成本地实现排他性,因此可以叫做局部公共产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
8、。,二、公共产品的均衡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均衡均由其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点即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需求曲线就是该产品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曲线,供给曲线就是该产品生产者的边际成本曲线,二者的交点意味着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此时帕累托最优得以实现。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可以用图15-2来表示。曲线DA和DB分别代表个人A和B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萨缪尔森称其为“虚假的需求曲线”,,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并不会表示他消费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是多少以及愿意付出的价格。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特点,它一旦提供给消费者,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效用评
9、价则不同,也就是说每个人愿意支付的税收价格是不同的,这样公共产品的社会总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DD=DA+DB,如果假定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是SS,则DD与SS的交点决定了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P0=PA+PB,当社会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公共产品提供的数量达到了最优。,因为消费者的出价是与其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边际效用相一致的,所以所有消费者出价的总和就是其边际效用的总和,即边际社会收益。这样在E点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因此公共产品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SR=MSC,其对应的消费量则为个人消费量的总和,
10、即:G=(i=1,2,I;K=1,2,J+K),比较一下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数量的决定,可以看出,其基本相同点是都遵循MR=MC的原则,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私人产品最优供给数量的决定上,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数量的决定上,最优标准则是所有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之和等于边际成本。三、公共产品与搭便车行为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因而难免会产生搭便车 问题。所谓搭便车,就是指某些个人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 费,但却不愿意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完全依赖于他 人对公共产品生产成本的支付因此,公共产品的存在给市 场机制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是;即使某种公共产品
11、带给人们 的利益要大于生产的成本,私人市场也不会提供这种产品。,假如在一个地区建造一个堤坝需要总成本为10万元,该地区住有100户居民。假设每一个家庭的总财产为2万元,如果遭受洪水,则一切财产化为乌有,因此堤坝的潜在收益为2万元。遭受洪水的概率为十分之一,所以,堤坝带来的现实收益为2000元,即建造一个堤坝给每户居民带来的利益为2000元,给这一地区带来的总收益为20万元,是总成本的2倍。如果100户居民每家出资1000元来建造这样的一个堤坝,大家的境况都会改善。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这样的好事却不会在自由市场中发生。因为,每户居民都在想:如果有人出资造起了这个堤坝,即使我不出
12、任何钱,也照样享受堤坝的好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想不支付任何成本或支付很低的成本来享受公共产品,这在经济学上就被称为搭便车行为。如果有很多免费搭车者,那么堤坝就无法建造起来。一般来说,公共产品覆盖的消费者人数越多,搭便 车问题就越严重,公共产品由私人市场提供的可能性就越 小。可见,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产生了一个典型的市场失灵的情形,即市场无力使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由政府集中计划生产并根据社会福利原则来分配公共产品就成为解决“搭便车”问题的唯一选择了。,第二节 公共决策与政府失灵 一、公共决策 政府的公共决策一般通过投票进行。相对于市场经济 中自发、分散、自由的运行
13、方式,政府职能具有人为、集 中、统一的特色。在市场经济中,决策过程相当简单,一 切都是由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最终决定商 品应当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或为谁生产的,是消费者手中 的“货币选票”。在政府的公共决策中,问题就没有这么简 单。在这种决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取舍、公共开支的多 少,都由选民或选民代表投票决定。哪一种方案得到大多 数人的赞同就能够实施。这种每人一票的决策方式是公平 的,但不一定是有效率的。因为在决策过程中产生了两个 问题:一是关于偏好显示的问题,二是关于偏好加总的问 题。,1、偏好显示问题 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基层选民的投票与经济市场中 的货币投票完全不一样。人们在经济
14、市场中的货币投票 可以分次进行,从而可以比较精确地表示自己对于各种 商品的真实偏好。但是,在政治市场上,基层选民只能 一次性地进行一揽子投票,他们不可能就每一项公共决 策进行投票,因而也就无法真实显示他们的偏好。比如 说,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一个集体选择的行为,因而它要 求个人的偏好加总在先,公共决策在后,这与私人部门 中个人决策在先,偏好加总在后是不一样的。考虑到个 人在政治市场中偏好显示的非真实性,这种加总是极其 困难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政治市场的代理人政治 家具有较高的决策水平,从而可以区别帕累托有效 点与非有效点,那么加总的困难就会由于他们的英明决,策而得到解决。但是,由于在既定的生产
15、可能性边界上存在多个帕累托有效点,当政治家不知道真实的由个人偏好加总而形成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时,他们所选择的帕累托有效点并不一定是最优的。然而,更多的人则倾向于另一种看法,即由于政治家也是追求个人私利的普通人,再加上公共决策的委托代理所造成的政治家权力的实际扩大,使得他们致力于牟取个人的利益,而不是通过精确加总个人偏好,作出合乎全体选民利益的公共决策。这样就可能产生以下结果:第一、在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中,政府官僚的偏好就是全体选民的偏好;第二、在集权国家中,统治者的偏好就是全体人民的偏好;第三、在专制国家中,独裁者的个人偏好就是整个社会的偏好。,2、偏好加总问题阿罗不可能定理 偏好加总问
16、题把选民所表示出来的千差万别的偏好如何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公共决策。由于政府的公共决策会影响每一个人的福利,因此,理想的状况应该是政府通过加总个人偏好所形成的社会选择,应真实地反映出社会中个人的偏好,即政府决策应与个人偏好相一致。但实际上,与偏好显示相比,偏好加总面临更大的困难,投票悖论就是这种困难的最好说明。,投票悖论最先由法国哲学家康德尔赛于 年提出,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利用集合论对其进 行论证并将其一般化。投票悖论指的是在投票人 偏好为多峰形的情况下,会出现循环投票而无 法取得政治均衡。投票悖论的实质是说,如果社 会中所有人都具有可传递的偏好,但整个社会的 偏好却是不可传递的,这意味着无法由
17、个人的偏 好逻辑一致地推导出社会的偏好,偏好加总是不 可能的,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摧s impossibility theorem)。为防止投票悖论,取得均衡结果,必须依赖于 某些外部力量。,二、官僚制度 官僚是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由于他们通常是由选民选出的政治家任命的。因而他们不直接对选民负责,而是首先对任命他们的政治家负责。政治家与官僚按照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的原则实行职能上的分工,使得官僚在执行公共政策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选民作为个人不能对官僚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却可以通过组织利益集团对官僚施加影响,使得官僚在执行公共政策时作出有利于利益集团的安排。可见,官僚虽然
18、没有公共决策权,但在执行制定的政策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力。(1)官僚的特征 对于经济人的假设同样适用于官僚,他们所追求的是在自己任期内获得最大预算,通过预算的增加,官僚们可以获得职位、权限,尤其是随之而来的特权及名誉等个人利益。与私人企业的代理人相比,政府部门的官僚所受的制度约束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在政府行政部门的制度中至少存在以下一些缺陷:,无产权约束。官僚们不必关心费用问题,因为他们的费用来自于税收。高度垄断。政府行政部门是高度垄断的,不像私人部门存在市场竞争。无明确的考核指标。政府行政部门是非赢利性的,因此不像私人部门那样有利润这个明确的考核指标。无有效的成本分析。公共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
19、在清晰的关系,因此难以对政府行政部门的“生产”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监督困难。由于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以及官僚可以垄断有关信息(比如公共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的真实信息),对官僚进行监督就要比监督私人部门的代理人困难得多了。综上,作为官僚的个人最有可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管这些个人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其结果往往是公共机构膨胀、公共产品供给过剩。,三、政府失灵 现代经济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体。由于市场失灵,政府对经济的千预是必要的。然而,由于现实经济社会的复杂性和政治制度的独特性,用来弥补布场经济缺陷的政府干预机制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在许多情况下,政府干预本身也会
20、失效,这被称之为政府失灵。虽然有那么多市场失灵的情况需要政府的干预,但是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政府干预的有限作用表现为以下方面:(1)有限信息。市场信息的不足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因素,政府往往要承担起提供信息的职能,或者代替某些市场交易者进行决策。但由于现实生活是相当复杂而难以预计的,政府也很难做到掌握充分信息,政府“犯错”的情况并不少见,一再修改自己的决策甚至否定过去的作法也是常事。,(2)有限控制。这是指政府对私人市场的控制有限,政府采取某些公共政策后,对私人市场可能的反应和对策往往无能为力。例如,政府采取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政策,却无法控制医疗费用的急速上升;一些国家为了吸引
21、外资或鼓励投资,对外来资本或国内某些地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却没料到许多不应享受优惠的投资者也钻了空子;一些国家为了使收入均等化对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累进税,却把一些人力资本和资产赶到了税率低的国家。(3)时滞限制。政府的公共政策从决策到执行都受到时滞的限制,比如从问题产生到被纳入政府考虑日程的这一段时间称为认识时滞(Recognition lg),从政府已认识到某一问题到政府最后得出解决方案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决策时滞(Decision lg),从政府公布某项决策并付诸实施到引起私人市场反应的时间称为执行与生效时滞(Executioneffecting lag)。任何公共政策都难逃这些时滞。有时候,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五 政府 失灵 微观 规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