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大全.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大全.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大全一.自知之明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 文章翻译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
2、见之谓明。” 加点字 楚庄王欲伐(攻打)越,庄子谏(劝谏)曰:“王之伐越何(为什么)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担心)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成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停止)。故(所以)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 楚庄王要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庄王答道:“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军队薄弱。”庄子说:“臣认为智慧就像眼睛一样,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曾经兵败给秦国、晋国,丧
3、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军队的弱点。庄蹻在楚国境内当强盗为害百姓,官吏却不能将其拿获,这就是政权的混乱。大王政治之乱,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国之下,但却想讨伐越国,这就说明了大王的智慧也像那眼睛一样了。”庄王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他能够认识别人,而在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因此说:“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才是明智的。” 三. 内容理解 (1)楚庄王要讨伐越国的原因是越国正处于政乱兵弱的状态。(2)这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要多了解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别人的弱点。(3)做到自知之明是很难的。二.盲子失坠一.文学常识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明代著名教育家。他从小发奋
4、读书,后俩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二.文章翻译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加点字 有盲子道(走过)涸(干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牢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不要)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大声喊叫)。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嘲笑)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简单)。沉空守寂,执一隅(
5、角落)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反省)哉! 译文 有一个盲人走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失足坠落,他两手抓住桥栏,小心谨慎地抱住,自己认为一失手必定坠入深渊中。路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盲人不相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时间久了,那人精疲力竭,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 大道理其实很简单,陷在空想中,钻牛角尖和矜持自负的人,看看这故事该醒悟啊! 三.内容理解 (1)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2)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的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走出思维定势,战胜自己。 三.张用良不杀蜂一
6、.文章翻译 原文 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故恶之。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一日薄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得去。蛛遽束缚之,甚急。忽一蜂来螫蛛,蛛避。蜂又数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张用良因感其义,自是不复杀蜂。 加点字 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曾经)为(被)蜂螫,故(所以)恶(憎恨)之。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一日薄(迫近)暮(傍晚),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用尽)力而不得去。蛛遽(立即)束缚(捆绑)之,甚急。忽一蜂来螫蛛,蛛避。蜂又数含水湿虫,久之得(能够)脱去(离开)。张用良因(于是)感其义,自是(从此)不复(再)杀蜂。 译文 太仓人张用良,幼年时去捣蜂窝,曾经被蜜蜂刺伤
7、,因此十分憎恨蜜蜂。后来看到蜜蜂就千方百计地捕杀它们。一天快要靠近傍晚时,张用良看见一只飞虫被蜘蛛网粘住,用尽全力却不能够离开。蜘蛛立刻把它绑住,情况十分紧急。忽然看见一只蜜蜂飞来刺蜘蛛,蜘蛛避开了。蜜蜂多次含水湿润那只飞虫,很长时间之后飞虫才得以逃脱离开。张用良被这蜜蜂的仗义所感动,从这以后再也不杀蜜蜂了。 二.内容理解 (1)做人要讲仁义,尊重生命,对待事情要多看几个方面,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 四.吴起为将一.文学常识 说苑,西汉刘向撰。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8、二.文章翻译 原文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加点字 吴起为(担任)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吸)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像这样),尚何为而泣?”对(回答)曰:“吴起吮其父之创(伤口)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所以)泣。” 译文 吴起担任魏国的将军进攻中山,军队中有身患毒疮的人,吴起跪地为他吸去的伤口的脓,士兵的母亲看见就哭了,其他的人问:“将军对你的儿子那么好,你哭什么呢?”士兵的母亲说:“当初他的父亲有病时将军也
9、是这样对待的,他的父亲为报答将军之恩战死了,今天将军这样对待我的儿子,他也会奋战而死的,所以我才哭的。” 三.内容理解 (1)从上文可以看出吴起是一个性情率真、心胸开阔,善于与同僚沟通,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的,爱护士兵,关心下属的人. 五.自相矛盾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记录法家学说的一部著作。二.文章翻译 原文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
10、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盾,不可同世而立。 加点字 人有鬻(卖)矛与盾者,誉(夸耀)其盾之坚,物莫能陷(陷落,这里是穿透,刺穿的意思)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盾,不可同世而立(同时并存)。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
11、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三.内容理解 (1)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不能自己与自己矛盾的道理。这成语也形容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六.守株待兔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记录法家学说的一部著作。二.文章翻译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
12、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加点字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跑)触(撞到)株,折颈而死。因(于是)释其耒而守株,冀(希望)复(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被)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政策),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现在的国君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和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三.内容理
13、解 (1)不劳而获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主要讽刺的是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还想有回报的人。同时也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讽刺官员的愚笨。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2)“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七.
14、 老马识途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记录法家学说的一部著作。二.文章翻译 原文 “管仲、隰(x)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加点字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讨伐)孤竹,春往(出征)冬反
15、(同“返”返回),迷惑(分辨不清方向)失道(归途)。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放开)老马而随之。遂(终于)得(找到)道。”行(走)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住)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夏居山之阴(山之北水之南),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挖)之,遂得(找到)水。以(凭借)管仲之圣(精明通达),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不以为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有智慧的人)之智,不亦过(过错)乎?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
16、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三.内容理解 (1)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八.楚人隐形一.文学常识 邯郸淳,三国魏书法家。字子淑,曾得曹操器重。二.文章翻译 原文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
17、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加点字 楚人居(处于)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侦查,等候)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几)斗归(回去),一一以(用)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开始)时恒(常常)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忍受),绐(哄骗)云:“不见。”嘿(同“默”暗暗地)然大喜,赍(携带)叶入市,
18、对面取人物。吏遂缚(捆绑)诣(到去)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侦查等候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那片叶子,可以隐藏自己”,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那人把它摘取了下来。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
19、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给他治罪。 三.内容理解 (1)楚人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还是一个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被表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人。本故事中的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轻信妄说的蠢人。 (2)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九.讳疾忌医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
20、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记录法家学说的一部著作。二.文章翻译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
21、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 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
22、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 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 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 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现在在骨髓,我不在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三.内容理解 (1)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十.齐人攫金一.文学常识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主张清静无为。二.文章翻译 原文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加点字 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课外 文言文 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