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酸化原理与工艺技术.ppt
《砂岩酸化原理与工艺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岩酸化原理与工艺技术.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砂岩酸化原理及酸化工艺技术(Sandstone Acidizing Fundmentals and Technology),刘平礼西南石油学院采油研究所,概述砂岩酸化增产原理砂岩酸化的酸岩反应特性砂岩酸化酸岩反应动力学砂岩酸化工艺及其适应性砂岩酸化设计方法酸化选井选层,主要内容,1 油藏增产措施-M.J.ECONOMIDES2 油井酸化原理-B.B.WILLIAMS 3.完井酸化压裂4.采油技术手册(第九分册)-J.M.TINSHELEY 4.ACIDIZING-SPE REPRINT SERIES NO.325.SPE PAPERS,参考文献,概述:,一、砂岩储层酸化在油气田开采中地位认识油
2、气藏发现油气藏恢复油气井产能提高油气井产能,酸化处理历史,1、1895,赫曼佛拉施(Herman Frasch)发明2、早期的除垢处理,吉普石油公司,盐酸作为除垢剂3、1932,酸化新时代:普尔石油公司与道化学公司的磋商,HCl正式用于油气井处理,酸化形成正常应用的技术酸化作业公司的形成5、1933,Wilson与印第安那标准石油公司申请HF处理砂岩工艺专利6、1940 Dowell 公司,土酸的首次工业性应用7、至今,全面工业化应用,酸化处理历史,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开发解决乳化、酸渣、返排和覆盖率 研究石灰岩地层酸化的物理现象和砂岩酸化的二次反应20世纪70年代 各种酸液体
3、系的应用,重点解决深部穿透问题20世纪80年代泡沫分流技术和连续油管分流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作(选井选层、设计、实施监测)和酸后评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产能预测、经济评价、地球化学模型和现场评价技术环保型添加剂的开发砂岩酸化物理化学过程的更深层次认识,一口井无产能或产能低:(1)地层渗透率低;(2)地层受伤害;(3)地层压力低;(4)井筒或油管堵塞;(5)地层流体粘度高;(6)井底回压过高;(7)机械采油方法不当;(8)其它原因。,砂岩酸化 解堵,砂岩酸化增产原理,砂岩酸化工艺过程三个过程,地面管流 酸由酸罐经过低压管线到达压裂车组,经压裂车组增压后的酸液进入高压管线到高压井口。在这个过程
4、中酸液可能腐蚀地层管线及压裂车组和高压井口装置;在高压管线中酸液流到井口要产生摩阻损失,管线中的酸液流态由排量和酸液粘度决定,酸液浓度基本不变。,砂岩酸化工艺过程三个过程,垂直管流 酸液由高压井口进入酸化管柱(或油管柱)到井底的流动。该过程酸液可能腐蚀酸化管柱和套管柱,酸液的位能降低,沿管柱流动产生摩阻损失,流态由排量、粘度、管径决定,酸液浓度基本不变,从井口到井底酸液温度升高,砂岩酸化工艺过程三个过程,酸进入地层的流动反应 酸沿径向经孔隙及微裂缝作流动反应,溶解地层各矿物成分及胶结物。沿径向酸液浓度逐渐变小失去活性,温度发生变化,压力及流速也发生变化。近井带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改变。,注入
5、井内液体的作用,前置液(1)顶替井筒中的原有积液到油套环空或排出地面;(2)顶替走近井带的地层水,避免Na2SiF6、H2SiF6沉淀;(3)优先溶解碳酸盐类,减轻CaF2沉淀,并保持低pH值;同时,避免浪费较昂贵的HF等处理液;(4)降低井温及地层温度,避免添加剂高温失效及降低酸岩反应速度。,注入井内液体的作用,处理液 注入储层的主体酸液,溶解地层矿物及胶结物、堵塞物等,改善地层渗透性后置液隔离处理液和顶替液;加入添加剂可帮助处理液的返排,恢复地层固相及沉淀性酸反应生成物的亲水性,提高原油的相对渗透率,防止乳化。顶替液 将井筒中早先注入液顶入地层,常规酸化工艺常用工序,洗井注前置液注处理液注
6、后置液注顶替液,酸化,酸 洗,基质酸化,砂岩储层工艺分类,酸洗 酸洗是一种清除井筒中的酸溶解性结垢物或疏通射孔眼的工艺。井筒侵泡将一定量的酸液注入预定井段,让其静置反应,在无外力搅拌的情况下溶蚀结垢物或射孔眼中堵塞物。正反循环洗井将酸液通过正反循环,使酸沿井筒、射孔眼或地层壁面流动反应,借助冲刷作用溶蚀结垢物或堵塞物。酸洗的特点酸液局限于井筒和射孔眼附近、一般不进入地层或进入很少,一般不用地面加压或加压很小。酸洗不能改善地渗流条件。,砂岩储层工艺分类,基质酸化 基质酸化又称岩体酸化,现场常叫做常规酸化。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注入地层孔隙(晶间、孔穴或裂缝)的工艺。目的使酸大体沿径向
7、渗入地层,通过溶解孔隙空间内的胶结物、颗粒及其它堵塞物,扩大孔隙空间,消除由于地层污染引起的近井带地层渗透率降低,恢复或提高地层渗透率,从而获得增产效果。基质酸化的特点不压破地层。,砂岩储层工艺分类,砂岩储层的酸化通常不进行酸压的原因,砂岩储层的胶结疏松,酸压可能由于大量溶蚀,致使岩石松散,引起油井过早出砂;酸压可能压破地层边界以及水、气层边界,造成地层能量亏空和过早见水、见气;由于酸沿缝壁均匀溶蚀岩石,不能形成沟槽,酸压后裂缝大部闭合,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低,且由于用土酸酸压可能产生大量沉淀物堵塞流道。,砂岩酸化增产原理,未污染井酸化后增产倍比,污染井酸化后增产倍比,Hawkin公式,采油指数
8、计算,封闭油藏污染井示意图,砂岩酸化增产原理,未污染井酸化的非机械表皮降低,污染井酸化的潜在产能改善,未污染井酸化的潜在产能改善,砂岩酸化增产原理,砂岩酸化增产原理,伤害井和未受伤害井酸化潜在产能改善程度,砂岩酸化增产原理,砂岩酸化增产原理,酸液进入孔隙或裂隙与岩石发生反应,溶蚀孔壁或缝壁,增大孔隙体积,扩大裂缝宽度,改善流体渗流条件。酸液溶蚀孔道或裂缝中的堵塞物,或破坏堵塞物的结构使之解体,然后随残酸液一起排出地层,起到疏通流道的作用,恢复地层原始渗透能力。,砂岩酸化增产原理,储层伤害原因及伤害程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污染地层:在污染半径一定时,污染程度由轻到重,在酸化解除污染后,所获得的增
9、产倍比值也在逐渐增大。这说明基质酸化对存在污染的井是极有效的。无污染地层:进行基质酸化处理,效果甚微。地层没有受到污染堵塞,一般不进行基质酸化处理。,储层伤害考虑,颗粒对孔隙空间的堵塞化学沉淀流体的伤害机械伤害生物伤害,油气井生产期间伤害来源,钻井伤害完井伤害生产伤害注入伤害,砂岩酸化的酸岩反应特性,酸化溶解物 基质矿物 堵塞物(伤害物)主要使用的酸液 HF+HClNH4F&HCl 反应特点 多矿物反应(石英长石粘土碳酸盐)多孔介质中,砂岩酸化的酸岩反应特性,存在问题 1、反应速度快 2、沉淀物易产生(二次伤害)3、储层结构破坏 4、液体置放 研究方向1、酸液及添加剂 2、沉淀物的预防 3、优
10、化设计(工艺和参数),酸与碳酸盐岩的化学反应当量,酸岩反应的化学当量碳酸盐岩,2HCl+CaCO3CaCl2+H2O+CO2 4HCl+CaMg(CO3)2CaCl2+MgCl2+H2O+CO2 与反应1物摩尔相乘之数被称之为化学当量系数(例,“2”HCl)。,定义:反应酸单位体积溶解的岩石体积。用表示反应酸质量与溶解的岩石质量之比。,例如:方解石与100%HCl反应的100为:,溶解力,若酸的浓度为15%(重量),则:,溶解力,用相应的密度比作为质量比与式3.5相乘便可得出反应酸单位体积所能溶解的岩石体积(并用X表示),即溶解力。,溶解力,碳酸盐岩酸化常用酸的溶解力,砂岩矿物成分,典型砂岩矿
11、物的化学组成,砂岩矿物的表面积及溶解度,氢氟酸与碳酸盐岩反应的化学当量,酸化中的主要化学反应,氢氟酸与碳酸盐岩反应的化学当量,HF与二氧化硅的反应:SiO2+4HFSiF4+2H2O SiF4+2HFH2SiF6HF与硅酸盐(长石或粘土)反应:NaSiO4+8HFSiF4+4NaF+4H2O SiF4+2NaF Na2SiF6HF与方解石的反应:CaCO3+2HFCaF2+H2O+CO2,氢氟酸的溶解能力,砂岩酸化反应产物的溶解性,PH值的升高增大沉淀的可能性应尽量限制沉淀的生成驱替至远井眼地区返排出地层,砂岩酸化反应产物的溶解性,砂岩酸化反应产物的溶解性氟化钙CaF2,CaCO3+2HFCa
12、F2+H2O+CO2部分可能会出现溶解3CaF2+2Al3+3Ca2+2AlF2+(铝离子随即可能从CaF2沉淀中萃取氟),砂岩酸化反应产物的溶解性碱金属氟硅酸盐及氟铝酸盐,高浓度的氢氟酸容易导致碱金属氟硅酸盐沉淀 2Na+SiF62-Na2SiF6,KS=4.210-5 2K+SiF62-K2SiF6,KS=210-8 2Na+AlF3+F-Na3AlF6,KS=210-8 2K+AlF4-+F-K2AlF5,KS=7.810-10永久性的伤害前置液量不充分和氢氟酸与含碱金属离子的地层水接触也会形成这种伤害沉淀物,砂岩酸化反应产物的溶解性铝的氟化物及氢氧化物,(AlF3)或氢氧化铝Al(OH
13、)3在酸的消耗过程中能形成沉淀。Al3+3F-AlF3Al3+3OH-Al(OH)3 而 Ks=10-32.5选择合理的配方 当HF/HCl比HF浓度高时(即1:4或更高些),A1F3特别容易沉淀,砂岩酸化反应产物的溶解性铁化合物,在伤害带维持低的pH值还原厌氧环境运用清洁的设备防止含铁的沉淀物若有大量铁存在,则在酸中加入适当的络合剂能防止氢氧化铁的形成,沉淀带对油井产能的影响,e.g.一个250m泄油半径的一口半径为0.12m的井,用酸进行处理并解除了所有污染。但是,将形成1ft3/ft深的残酸沉积带,将使渗透率降为原始渗透率的10%。通过后置液的设计,可把酸驱出井筒附近即驱替到地层的远处。
14、确定沉积带的位置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岩石孔隙度是0.15。A.n.当沉积带被驱替远离井筒时、井周围有三个区带:井与沉积带之间的区域,沉积带,它的渗透率为原始渗透率的10%;以及远离沉积带的区域,对这三个串联区域进行稳定状态径向流计算,采油指数为,沉淀带对油井产能的影响,r1-沉积带的内半径;r2-沉积带的外半径;Kp-沉积带的渗透率;K-原始油藏渗透率,当沉积围绕井筒时,井的采油指数小于油井潜能的40%;把沉积带驱替到远离井筒0.6m时,可使PI值恢复到未污染情况的80%以上,砂岩酸化过程中沉淀的控制方法,合适的酸化步骤 据工艺特点而定低的酸液浓度正确、合适的前置液 溶解碳酸盐,隔离土酸与碱金属
15、离子以及不配伍的流体充足的后置液 保持低pH值,恢复润湿性,驱替处理液及反应产物材料的应用,酸岩反应动力学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HF浓度反应速度与HF浓度成正比(除蒙脱石外)弱胶结储层用低浓度酸液HCL浓度盐酸的存在促进HF与砂岩矿物的反应反应温度,酸岩反应动力学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压力的影响 压力升高只轻微地加速溶解反应,如已溶的四氟化硅可部分地转化为酸性物质(H2SiO6)矿物组成及易受影响的表面积砂岩矿物的相对比面积,酸岩反应动力学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流速影响次生沉淀的影响,HF酸反应模拟,按照表面反应速度,砂岩一般可考虑为二组分系统:(1)包括结晶形石英部分的慢反应假组分;(2)包括其它
16、所有物质;即粘土、长石及弱结晶石英快反应假组分全局动力学HF反应物扩散到表面表面反应反应生成物扩散返回到溶液中,砂岩酸化技术酸化机理,1.砂岩储层酸化机理 砂岩与HF反应动力学研究 砂岩与HF反应热力学研究 影响砂岩与酸的反应速度因素 酸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反应规律 酸岩反应中的反应前沿及储层渗流条件变化规律,砂岩酸化技术酸化工艺,1 常规酸化工艺-原理:利用酸液溶解砂岩孔隙及喉道中胶结物和堵塞物,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油气产能-关键技术:针对储层物性及矿物特性选择酸液体系 酸化工艺参数优选 施工质量保证,砂岩酸化技术常规酸化工艺,1.洗井,用12m3HCl正替入油管后用清水正洗井一周 目的:清除
17、管壁脏物及铁锈2.注前置液:815盐酸作预处理 目的:溶解碳酸盐岩类矿物,防止CaF2 顶走地层水,防止Na2SiF6、K2SiF6 清洗近井带油垢 保持较低的pH值3.土酸液:(8-15%)HCl+(3-6%)HF 作用:HCL溶解碳酸盐类胶结物,并保持pH值,HF溶 解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 目的:沟通并扩大孔道,提高地层渗透性4.注后置液:油井柴油等或15HCl,气井用酸或气(N2,天然气)目的:恢复地层固相及沉淀性酸反应物的亲水性,防止乳化生成 5.注顶替液:活性水或NH4Cl溶液,原理:在酸液中加入暂堵剂,注酸时暂时堵塞高渗层,酸化低渗层,实现在多层油藏或大厚层油藏中沿纵向的均匀布酸,均
18、匀解堵改善纵向出油剖面或吸水剖面,砂岩酸化工艺暂堵酸化工艺,达西定律,酸液线性流过产层小段时,各小层均匀进酸,暂堵剂性能要求物理要求 a.为了使暂堵功效最大,暂堵剂在井壁附近应尽可能生成渗透率小于等于最致密层或伤害严重层的滤饼。这样可使酸液进入低渗层酸化地层,同时阻止高渗层过多进酸。b.为了获得最大的暂堵效益和最小的清洗问题,必须防止暂堵剂颗粒浸入油气藏深部。,砂岩酸化工艺暂堵酸化工艺,砂岩酸化工艺暂堵酸化工艺,暂堵剂性能要求化学要求 a.暂堵剂必须与处理液(酸液)及其添加剂诸如缓蚀剂、表面活性剂及防膨剂、铁离子稳定剂、稠化剂等是配伍的;在油井处理温度条件下,它必须不与携带液起化学反应(即保持
19、化学惰性)。b.暂堵剂必须在产出液(生产井)或注入液(注入井)中是完全可溶的,也即当酸化起到暂堵作用后,在生产过程中,它们必须能被快速而完全地清洗掉,恢复井处于无暂堵状况。,砂岩酸化工艺暂堵酸化工艺,-关键技术 据井层条件选择酸液体系 据井层条件选择暂堵剂类型 据储层物性及孔喉大小选择暂堵剂粒径分布 暂堵剂注入工艺。暂堵酸化工艺参数的优化,砂岩酸化工艺深部酸化工艺,原理:由于酸在砂岩多孔介质中的反应速度太快,酸化解堵半径小,采用在地下生成盐酸和HF技术,实现深部酸化目的。包括:氟硼酸酸化工艺技术(HBF4);相继注入工艺技术(SHF)地下自生土酸技术(SGMA);缓冲调节土酸技术(BRM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砂岩 酸化 原理 工艺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