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评价 第六章 矿产资源管理.ppt
《矿产资源评价 第六章 矿产资源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资源评价 第六章 矿产资源管理.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政府机关以矿产资源所有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对矿产资源的积累、储备、使用、配置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协调,以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行为。在中国,政府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是代表国家行使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二是履行政府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2,第六章 矿产资源管理,现代矿产资源管理和管理科学是随着矿业开发的社会化大生产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国家的矿产资源管理主要包括5方面的内容:(1)国家实行矿业权的许可、特许、授予制度。通
2、过矿业权的管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全面系统有效的监督、指导和调控。(2)国家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基础地质和重要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对矿产资源信息进行统计监测和分析,建立动态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账户,为实行国家管理建立科学基础。(3)制订与执行矿产资源政策。(4)中央或地方政府征收权利金及其他税收现。(5)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环境安全卫生实行监督管理。,3,矿产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管理是指国家有关矿产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务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矿产管理的目的,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
3、矿产资源所有者权利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立法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4,矿产管理的任务:1矿产资源所有权管理2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3.矿产资源的社会管理4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公共服务 立法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5,矿产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行业管理;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监督管理;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6,第六章 矿产管理,第一节 行政管理法律和法规体系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第三节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 第四节 矿业权管理,7,第一节 行政管理法律和法规,一、地质矿产行政管理法规体系 地质矿产行
4、政管理法规体系是调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保护、整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发布(如矿产资源法);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如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储量审批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8,历 史 沿 革,1907年光绪年间的大清矿务章程 1914年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矿业条例 1930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矿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1951年)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1965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
5、源法,1986年 3月19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同年10月 1日起开始实施。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1996年 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10,11,12,地质矿产行政管理法规体系的特征 地质矿产行政管理法规体系体现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要求。地质矿产行政管理法规体系是一个在统一思想和原则指导下、由紧密关联、互相照应的各个法规、规章组成的统一体。,13,二、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原则;矿
6、业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原则;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原则;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原则;矿产资源国家监督管理原则。,14,宪法第九条:“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矿产资源法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火灾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15,三、地质矿产法律体系的结构(一)构成地质矿产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 从外部施加影响的相关法律、法规,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环境保护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地质矿产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由调整不同领域、平
7、行而又互相联系的若干行政法律制度构成的横向框架;以及在法律之下依据不同效力层次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构成的纵向框架。,16,(二)地质矿产法律体系调整的主要对象 矿产资源所有权与矿业权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制度;矿产储量管理与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管理制度;矿产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矿产行政监督制度。,17,四、主要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18,五、法律责任及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一)
8、违反矿产资源法的法律责任及处罚(二)行政复议(三)行政诉讼,19,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一、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管理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在矿产资源积累、储备、消耗过程中,对矿产资源质和量的监督管理。通过相关信息的分析,制定矿产资源政策,进行矿产资源规划等宏观调控措施,以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管理对象矿产资源总量;管理相对人地质勘查单位、矿山企业和采矿者;管理范畴地质勘查至采矿生产全过程。,20,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研究制定;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矿产资源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9、。,21,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一)储量的基本概念,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固体燃料和其它矿产)(1997)引用矿业冶金协会委员会(CMMI)的定义:矿产资源总量(Resources)天然产出的具有经济意义的且具有一定地质确定性的矿物原料的富集体。储量(Reserves)由可行性评价证实的矿产资源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其余资源 矿产资源总量中未被确定为矿产储量的剩余部分。,22,简况 由欧洲经济委员会编制,完成于1996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以ENERGYWP.I/R.70号文件于1997年2月17日发布。目的“联合国分类框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使固体燃料
10、和其它矿产储量、资源能够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按照国际统一系统进行分类。框架的另一个目的是建立一种普遍理解的、简单的且易于为所有有关方面使用的系统,它应直接反映地质调查和评价矿产储量。资源实践中所采用的程序,应能容纳这些调查和评价所得之结果”。,(二)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23,分类框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并建立了反映三维关系的框图。1、地质研究阶段(Geilogical Study)。按研究程度递增顺序为:踏勘、普查。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四个阶段。2、可行性评价(Feasibility Study)。按研究程度递增依次为:地质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及采矿报告。这三个阶段提供了对经
11、济可靠性的三个保证程度。3、经济可靠性(Economic Viability)。分为两个类别:经济的、潜在经济的。每个类别又可以分为两个亚类,前者分为正常经济及例外经济亚类,后者分为边际经济及次边际经济亚类。编码表 以立方体的三个棱分别代表分类的三个维,以E轴为经济轴,F轴为可行性轴、G轴为地质轴。,24,联合国资源/储量分类框架(1997),25,(三)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分类依据 地质可靠程度 geological assurance 可行性评价 easibility assessment 经济意义 economic viability,26,1、固
12、体矿产地质可靠程度,(1)预测的 reconnaissance resources 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2)推断的 inferred resources 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较多,矿体(矿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27,(3)控制的 indicated resources/reserves 是指对矿区的一
13、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4)探明的 measured resources/reserves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较高。,28,2、可行性评价,(1)概略研究 geolobical study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通常是在收集分析该矿产资源国内、外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已取得的
14、普查或详查、勘探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结合矿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以我国类似企业经验的技术经济指标对矿床做出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进一步勘查或开发、为制定长远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概略研究可由承担勘查工作的地质勘查单位完成。,29,(2)预可行性研究 prefeasibility study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通常应在详查或勘探后进行。需要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该矿种的资源储量、生产、消费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并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和价格趋势做出初步预测。根据矿床规模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区地形地貌,借鉴类似企业的实践经验,初步研究并提出项目建设规模、产品
15、种类、矿区总体建设轮廓和工艺技术的原则方案;参照类似企业,选择适合评价当时市场价格的技术经济指标,初步提出建设总投资、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以及生产成本等。预可行性研究工作应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完成。,30,(3)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通常应在勘探后进行。首先对国内外该矿种的资源储量、生产、消费调查统计和分析;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质量要求、价格、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对资源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生产规模、开采方式、开拓方案、总体布局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计算和多方
16、案比较,并依据评价当时的市场价格确定投资、生产经营成本、利润等。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计算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得出是否应该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的基本认识。,31,3、经济意义,(1)经济的 economic 地质可靠程度已达到探明或控制程度。通过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其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大于零。此类矿产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在其它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2)边际经济的 marginal economic 地质可靠程度已达到探
17、明或控制程度。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行研究,其内部收益率在0至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之间,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于零。该类矿产在当时的技术及市场条件下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在政府给予其它扶持的条件下有可能变成经济的。,32,(3)次边际经济的 submarginal economic 地质可靠程度已达到探明或控制程度。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其内部收益率小于0,净现值小于零,表明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是不可行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后方能变为经济的。(4)内蕴经济的量 intrinsic economic 地质可靠
18、程度已达到探明或控制、推断、预测程度。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对普查、详查、勘探工作取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勘查资料,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33,现行的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一览表,34,5、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Classification for resources/reserves of solid fuels and mineral commodities,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1)储量 经过详查或
19、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35,(2)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36,(3)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内蕴经济资源量。即自普查至勘探
20、,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即经过详查、勘探的成果,进行了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产品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或大幅度降价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预测的资源量。即经过预查工作,依据已有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334)也是资源量的一种,属潜在矿产资源。,37,1 探明的 Measured,2 控制的 Indicated,3 推断的 Inferred,4 预测的 Reconnaissance,可行性研究 1Fe
21、asibility study,预可行性研究 2Prefeasibility study,概略研究 3Geological study,经济的 1Econimic,边际经济的 2MMarginal economic,次边际经济的 2SSubmarginal economic,内蕴经济的 3Intrinsic economic,可行性轴Feasibility assessment,地质轴Geological assurance,经济轴 Degree of economaic viability,38,三大类16种矿产资源储量类型:3种可采储量、6种基础储量、7种资源量,39,(三)矿产资源储量的
22、审批与认定 矿产资源储量的审批与认定机构和程序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 国土资发(1999)205 政府机关统一审批储量报告的制度改革为由中介机构评审、政府机关认定。矿产资源储量审批与认定的程序,40,(四)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 矿产储量登记管理 矿产储量申报登记人是指各地质勘查单位、矿山企业和压覆矿产储量的项目建设单位。地质勘查单位新探明矿产储量的登记;矿山企业占用矿产储量的登记;矿区范围、开采矿种或企业变更后占用矿产储量的登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储量的登记;矿产储量统计管理 矿产储量表;矿产储量数据库。,41,三、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一)基本概念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
23、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为宗旨,以资源的合理积累、储备、消耗及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于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编制以及矿产资源具体政策制定的综合性规划。,42,三、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目的:1.是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加强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调控,体现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意志,合理处置矿产资源;2.是协调长远与当前、国内与国外、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3.是节约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有效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3
24、,(二)首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1997年19962010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规划出需要由国家储备的矿种(矿区)和一定时期鼓励开发的矿种、限制开发的矿种以及禁止开发的矿种或某些矿种的某些矿产地;合理制定了允许开发的矿产资源的中央和省(市区)人民政府规划以及国家储备矿产资源的具体范围。2001年经国务原批准发布实施。,44,第二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 2006年12月有国土资源部组织启动,要求2007年7月底前完成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送审稿)。编制要求:基本思路: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重点,按照加强勘查、科学调控、优化配置
25、、集约高效、注重保护、扩大开发的思路,清理矛盾、研究问题,使矿政管理工作有规可依。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资源开发与环保、公益行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勘查、资源开发与耕地保护、规划管理与依法颁证。突出重点:重点矿种、重点矿区。增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间的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5,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2004年设立了首批19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2004第13号公告),这些国家规划矿区是我国煤炭重点开发矿区,占了全国近60%的煤炭资源,在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后续设立26个,截止2006年底,共公布了45个煤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产资源评价 第六章 矿产资源管理 矿产资源 评价 第六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