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视野、素质与经典阅读——以时间机器为例.ppt
《知识、视野、素质与经典阅读——以时间机器为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视野、素质与经典阅读——以时间机器为例.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识、视野、素质与经典阅读以时间机器为例,外语学科的3个问题与经典阅读的缺失:(1)外语学科中的外国文学,或语言学,或国别文化,或 推而广之,其他学科领域中诸如史学、美学、伦理学等非应用学科,学了到底“有用”还是“没用”?(2)外语专业的学科归属在哪里,是工具学科还是人文学科?(3)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应该以“学以致用”还是“学以致知”为办学的认识基点?(虞建华:“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英语两个走向问题”,中国外语2010年第3期),“文学的用是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我们甚至可以反过来强调文学所具有的及物用途,也就是说,文学不只具备内在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它同时也富有教化意义,指涉现实
2、,反映生活,起到影响和改变社会现状的作用。”(虞建华:“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英语两个走向问题”,中国外语2010年第3期),“工具学科”与“人文学科”的问题 外语专业有其双重特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语言是交流传播的工具,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载体,言说和书写无法与思想分离,总是在表达着信息、情感、认识、愿望、诉求等。比如“英语”专业,各高校对其定位不同,态度不同:有的将它当作“应用专业”,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有的将它当作“人文专业”,以人文内涵为主要内容,培养国际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科定位的模糊性,带来了实施教学方面的混乱。,“务实”压倒“务虚”“致
3、用”压倒“致知”“技术”压倒“艺术”“专业”压倒“基础”“功利”压倒“素质”,胡文仲、孙有中:“我国英语以专业应该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培养人文通适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回归”一词内含两层意思:第一,我国的英语专业曾经是人文专业;第二,目前的施教实践已经偏离该专业的人文性,需要调整方向。以语言应用为目标的专才教育成为主导,学生通适性能力的培养、文化视野的开拓、健康人格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陶冶遭到忽视,毕业生总体上呈现“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的状况。,黄源深教授:“思辨缺席症”谈及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包括外
4、语教师),人们似乎有共同的负面印象:在文化视野、创新思维、逻辑推理、解析能力和理论功底等方面,都相对薄弱。学外语的人十分容易“感染”这种症状,但“易感性”的根源存在于目前高校外语专业的认识和教学设置中。(黄源深:“思辨缺席”,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年第7期;“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曾经的辉煌”:“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大学校园里曾出现过人人都在读外国文学名著、人人都在讨论外国作家、场场外国文学讲座都座无虚席的盛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用型的大学毕业生更
5、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外国文学遭到冷遇,受到轻视,甚至忽视,大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喜爱近年来已经几乎降到了冰点。”(刘洊波、罗承宁:“高校外语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美国文学百科辞典中国版前言:在高校任教美国文学多年,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外国文学学了有什么用?提问者的声音里有时带着无奈的困顿,楚楚可怜;有时带着挑战的不屑,咄咄逼人。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没有水平,背后是一个错误的逻辑前提,即只有“用”才是衡量“学”的标尺。高等教育的任务主要不是提供职业培训,而是为受教育者打下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获得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各种比实用技能更重要的能力,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视野 素质 经典 阅读 时间 机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