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
《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块2 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模块说明,本模块将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并通过案例研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表现方式和问题误区,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框架和各种有效性方法。核心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结构要素、教学模式、单元教学。回顾与导学 活动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活动2:探究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学习成果,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影响分析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方法整合表,回顾与导学,创建小组学习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个人博客思维导图,回顾与导学,活动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1步理解课程的结构要素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个阶段:计算机素养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知识测试1.(多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A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B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呈现方面,不应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
3、习方式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开创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方式,BD,活动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图2-1课程结构的四要素,课程的结构要素,知识测试2.(单选题)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是指()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工具B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评价C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D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C,第2步 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各要素的作用,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一起学习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对课程结构各个要素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案例综合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信息技术影响课程
4、目标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实施过程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评价,第2步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图2-2,第2步 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各要素的作用,个人研读小组讨论:15分钟P29案例2-1圆明园的毁灭。案例2-1是一篇小学语文(人教版)的例子,本课中作者使用了信息技术来支持课程的教学,请你研读并分析该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各结构要素形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如有好的建议,可以将其补充到“表2-1 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中(空表格的电子文档“配套光盘/模块2/作业材料/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你觉得本案例中的目标描述合适吗?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如何做呢?
5、,表2-1 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小组交流,在组内推选一名代表简要阐述上一步骤中分析案例的结果,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不重复说过的内容2.认真聆听,随时补充新的思想,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感官以及情感的角度,深化语文教学的主题,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信息技术手段在本案例中的基本体现在于课件的使用,教师在课程内容引入之初,利用图片让学生主观感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恰到好处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升华文章主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表2-2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重点),.,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信息技术
6、与课程整合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作为资源获取、加工、利用工具作为知识创建、展示、演示工具作为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手段作为交流、通讯、协作平台作为练习、测试、评估工具,活动1 第2步 2-2 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知识测试1.(单选题)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单纯课本到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B从线性文本到超媒体、多媒体,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教学信息C从既定不变的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为教学知识点提供详尽的主题学习资源D使更多的课程内容快速固定化、静态化2.(多选题)下列教学行为,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作用的有:()A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
7、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开展学习B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呈现教学内容.C使用多种媒体支持教学活动D利用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DABCD,.,3.(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电子课程、网络资源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4.(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电子模板、电子大纲、学科软件、效能工具、通讯工具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8、()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5.(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环境(多媒体视听中心、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世界、虚拟现实软件、网络环境、Internet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
9、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BCD,模块2 活动1 第3步 形成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连续动态思维(难点),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连续动态思维。表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表现的连续动态特点,.,目标:课程目标从统一化目标到个性化目标,体现出“统一个性”连续变化的特征。内容:课程内容可以是结构化的课件资源,也可以是半结构化主题资源,直至那些离散的非结构化网络资源等,体现出“结构化非结构化”连续变化的特征。过程:课程过程方面从讲授型到探究型的教学活动形式,体现出“知识体验”、“接受反思”、“个人化社会性”等连续变化的特征。评价: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也体现着
10、连续变化特征,包括从“共性个性”,从“结果导向过程导向”,从“选择反应建构表现”等。,变化特点,自主学习(考点哪个属于哪个变量),阅读专家讲座分析教学系统设计变量拓展学习 光盘/模块2/拓展阅读/雷杰卢斯教学系统设计框架教学系统设计的三大变量:条件方法结果,活动2 探究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第1步 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 阅读观摩案例(P34-36):每组选一个案例重点讨论找出问题或误区,诊断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法。请将你的讨论结果记录在“表2-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空表格的电子文档光盘/模块2/作业材料/表2-4)”中。案例2-2基因的分离
11、定律案例2-3 染血的汉碑第1、4组案例2-4 古希腊文化 第2、5组案例2-5窦娥冤第3、6组,表2-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小组代表发言注意倾听修改完善,活动2 探究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第2步 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结合案例研讨一起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多种方法。围绕课程结构的四要素,我们追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效果,需要探究学习这六种方法.内容组织方法思维引导方法学习活动设计方法资源组织方法学习环境创设方法学习评价设计方法,.第2步 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1)内容组织方法观摩【案例】2-6 小说
12、的线索和悬念/科学与艺术(高中语文)并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内容组织方法。活动:小组分析总结学习课程设计的微观、中观、宏观三范畴,课程设计的微观、中观、宏观三范畴,如图2-6所示。,图2-6课程设计的范畴,思考:为什么进行中观设计?,中观设计课程单元或主题模块的设计有什么优势?给学生带来什么?给教师带来什么?中观设计与微观设计的关系?,第2步 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2)思维引导方法观摩案例2-7一碗阳春面(高中语文第三册),并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思维引导方法。活动:小组分析总结学习问题化设计方法,【学习】问题化设计方法为什么强调思维引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
13、单纯学习或操作技术,应重视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核心是问题;,课程范式迁移图,.,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涉及到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1)激活学习者的先前经验;(2)以演练的方式而不是告诉的方式,向学习者展现相关问题的知识技能;(3)要求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4)鼓励学习者将所获知识技能整合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图2-8 首要教学原理,教学问题设计的要求,用一组问题引导整个单元和每个专题的学习;问题的多样性和系统均衡性;问题要能指向高级思维,激发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在一定的学科情境、生活实际情境下提出问题。,
14、问题设计的教育文化差异,中国的高二历史课考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最远打到哪里?他死于那一年?,美国的高中世界史课考题如果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不是早死,对欧洲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强调了教学中的思维引导,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会陷入技术“陷阱”,突出学科中的问题解决,从而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3)学习活动设计方法,学习活动设计观摩案例2-8科学与艺术(高一语文),并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方法。活动:小组分析总结【学习】多样化教学活动,【学习】多样化教学活动,【学习】多样化教学活动在科学与艺术中,为不同的问题和任务设计了相应的多样化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块 研讨 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2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