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概述.ppt
《微观经济学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概述.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的是经济社会中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这里的经济个体包括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企业和单个的要素所有者等。这些经济个体或经济单位又通过市场产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微观经济学主要阐述经济社会中的这些经济个体根据什么和怎样做出经济决策,消费者怎样作出购买产品和劳务的决策;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与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关系怎样作出生产的决策;工人怎样决定劳动流向与劳动流量等等。本章作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稀缺性与经济学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稀
2、缺性(Scarcity),又称稀少性,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等的相对有限性。即人类拥有无穷的欲望,但只拥有有限的资源。有限资源永远无法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其有限性促使了竞争及选择的出现,有时候还扩张到能带来收益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质,由于稀缺性人们要在经济资源的各个用途之间进行选择。这就产生了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性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性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永恒主题。资源配置是指把稀缺性的资
3、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各种用途上,资源配置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生产的效率,人类生产活动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3、经济学的假设(1)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是指个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专栏:1-1 经济人假设及其修正“经济人”一词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率先提出并引进经济学的,但人们总是将经济人假设的创立与亚当斯
4、密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他在国富论中把人本性恶作为经济学的前提假设,把个人利己主义的利益追求当作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斯密之后,约翰穆勒依据西尼尔所提出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对斯密关于人类行为的看法进行了形式化处理,从人类行为的各种动机中抽象出经济动机财富最大化动机,奠定了经济人假设的第一块基石自利原则,并提炼出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涵:经济人就是会计算、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人。马歇尔等新古典经济学家则承接了边沁关于“幸福与痛苦”的功利主义道德哲学,同时引进了实证主义的“行为”概念,确立了经济人假设的第二块基石极大化原则,并将经济人假设归纳为约束条件下的求极值问题。此后,经过萨谬尔森
5、、弗里德曼等人的修缮,在主流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标准理解是:在理想的情况下,人们具有完全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会选择能比其他行为更好地满足其偏好的行为。其中自利原则和理性行为原则是核心。简而言之,经济人就是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者,对自利最大化的任何偏离都是非理性的。经济人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众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证伪或批判。这些争论导致了经济学对理性经济人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和修缮,充实了理性经济人的内容。1经济人的利益不仅仅是经济利益 针对经典经济人的完全利己主义,20世纪20年代起,行为科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实利人、社会人、成就人和复杂人等人
6、性假设,提出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不仅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而明确地包括尊严、名誉、社会地位等不能用纯经济尺度来衡量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人使之最大化的效用涵盖个人所能追求的任何目标。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获得一种无形资产或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类的最终利己目的则可以表现出利他主义的行为,西蒙指出,“这种利他实际上意味着明智的利己”。这些努力力图使“经济人”这种抽象的人更接近于“真实的人”。2经济人并不总是追求最大化 莱宾斯坦提出X效率理论,认为个人的努力或行为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与压力有关。通常的情况是:由于动力也可能是压力的不足,人们只是把一部分精力用于作出合理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上,而
7、让决策同时也依赖于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方面,因而经济人并不总是努力追求极大化。3不完全信息和正交易费用条件下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传统“经济人”提出的完全理性假设包括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须具备完全信息和完全计算能力等内容。这就是说,经济人具有追求最大化的意图,也具有追求最大化的能力。然而日常的观察和精心设计的实验表明,现实生活中人的经济行为与完全理性的人的假设是有差异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针对此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从而为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微观经济行为研究开辟了一片崭新的领域。由于存在有限理性,即有限的信息能力和计算能力,加上偏好的不确定性,经济人在进行决策时很可能无法使用或放弃最大化的
8、决策方式,而采用类似于大拇指原则的一些简单的决策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个满意的解并非最优解。即便是经济人可以追求最大化的结果,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局部最优。4经济人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经典经济人暗含着这样的一个假定,即每一个经济人都具有完全的制度知识,他们完全了解在资源稀缺性和未来不确定性约束下的相互竞争的自利行为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由于人具有完全理性,制度也就不重要了。为此,制度经济学对经典经济人作了两个方面的修正:一是承袭人的有限理性假定,二是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即经济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私利的行为倾向。威廉姆森认为,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常常会走到机会主义上去,也就是
9、说,经济人都自利,不但自利,只要能够利己,就不惜去损人。他会借助于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其动机强烈而复杂。人的这种行为倾向是人类社会多种制度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显然,机会主义的倾向的假设实际上是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设的补充,使其更加接近现实。5经济人的理性受所在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代表诺斯为了解释制度的稳定与变迁,考察了人的认知过程,对经典经济人的理性进行批判,认为人的学习对人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人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人在其一生中的经验产品,而且还包括那些沉淀于文化中的经验积累。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存量又被置入人的学习,并成为路径依
10、赖,即过去对现在和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生活在特定社会中的人总是受到所在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的影响,而人在决策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见。在这种情况下,人很难成为新古典意义的理性经济人。似乎在诺斯的论证中,把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等因素包括进去以后,人的行为就变得非理性了。但是,诺斯仍然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他关于经济人的认识可以说没有超出经典经济人的巢臼。,6经济人的理性受他人行为的制约 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忽略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选择的影响。人的行为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人,同时也必然会受到其他人
11、行为的影响。其他人行为策略的变化,会影响其实现最大化的方式。因而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决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相互依赖程度加大,利益关系更加复杂。这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必须以他对局中人将如何反应的判断为基础。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关性,每个人的收益和效用不仅同他自己的行为和付出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他人,从而表现出来相关理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单位经济活动空间中的利益主体个数越多,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程度越大,越适用于相关理性的描述。从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具体描述来说,在人口众多的环境里,人均占有财富少,单位生产效率低时,理性的行为
12、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最低的必须要求(特别是生活要求)的满足。这时个人自主选择的能力越小,相互依赖性就越突出,相关理性的特征就表现得更突出。,(2)信息完全假设。市场交易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量、衡量标准有完全充分和对称的假设。4、基本的经济学模型(1)产权与交换动机。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只有存在明确的产权界定,交易才有可能产生。(2)私人利益。私人利益得到确认,交易规模才能发展起来。(3)市场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协调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行为,为经济主体提供信息和激励,最终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
13、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2、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1)均衡价格理论。研究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 需
14、求函数;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 供给函数;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力量变化对比中,市场最终走向暂时的均衡状态 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决定理论以及弹性理论。(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3)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成本与收益理论和厂商理论。(4)市场结构理论。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的四种市场结构,研究每一种市场结构的市场均衡条件及其效率状态。,(
15、5)福利经济理论。包括: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公平与效率。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市场结构与帕累托最优、阿罗德布鲁模型。(6)博弈论与厂商策略。主要研究博弈论的基本问题、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重复博弈以及厂商策略。(7)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失灵。主要研究:不确定 性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与期望效用、风险与保险、信息 与信息成本、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委托代理问题、激励 机制设计;市场失灵,外部性、外部成本与外部收益、公 共产品;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公共决策、官僚制度、政 府失灵;寻租理论、微观规制理论,3、基本假设(1)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
16、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经济主体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和有意识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者随机型的决策。(2)资源有效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能有效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的。(3)产权明确。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4)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任何成本。(5)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个量研究方法
17、 个量研究即是个体的研究方法,它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为着眼点和研究对象,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其特点是把一些复杂的外在因素排除掉,从而突出个体经济主体运行的主要现状和特征。这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往往将某一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局部特征表现得非常清楚,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主要有:一是只看树木不见森林,难以注意到宏观经济问题对个量关系或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二是这种方法既得到的结果常常是有条件的。主要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排除了一些外部经济因素来研究个体经济问题的,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一些外部因素却常常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有时这些外部因
18、素还可能会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2、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 的,也即是对客观事物的状况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的真实性陈述(2)规范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哲学基础始于库恩的规 范理论,它们强调科学及其发展是与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在科学研究中不可能没有价值观,在西方经济学中,福利 经济学和政策理论往往属于规范分析。3均衡分析方法 经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力量处于平衡时的状态。均衡分析方法(equilibrium analysis)就是研究各种经济变 量如何趋于平衡的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局部 均衡和一般均衡。,(1)局部均
19、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是将经济事件分为若干部分,将某些部分存而不论,而集中考察其中的某一部分。有人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孤立市场研究,即先对部分进行研究,然后将部分综合起来得到总体情况。(2)一般均衡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则侧重于各种经济因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它由19世纪末的瓦尔拉斯所提出,重视不同市场中各种商品和资源的产量和价格的相互关系。如果资源供给状况、消费者偏好、技术函数已知,一般均衡理论便能从数学上证明资源和商品价格自行调节以达到彼此相互适应的水平即均衡状态。,4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一回事,边际分析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
20、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多有边际概念。,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方法(static analysis)。静态研究方法是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而静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致力于说明什么是均衡状态和均衡状态所要达到的条件,而不管达到均衡的过程和取得均衡所需要的时间。当已知条件发
21、生变化以后,均衡状态会由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2)比较静态分析方法(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如果只着眼于前后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而不考虑从一个均衡点的移动过程和经济变化中的时间延滞,则被称为比较静态的研究方法。(3)动态分析方法(dynamic analysis)。动态分析方法是对经济体系变化运动的数量进行研究,他通过引进时间的因素来分析经济事件从前到后的变化和调整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是否考虑经济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而区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6模型分析方法 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是指在经济分析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字算式的推导来研究和表示经济过程和现象的研
22、究方法。数理方法的引入的确使经济学的方法增添了新的内容,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使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研究的表述较简洁清晰,其推理更加直观方便和精确,使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更加条理化、逻辑化和明了化。模型是指代表宏观经济运行行为的一组方程式,各方程式代表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模型分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模型的变量包括: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在模型之内解决的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在模型之外解决的变量)。模型建立的步骤:第一,选择变量;第二,估算参数;第三,验证与分析;第四,预测。,四、微观经济学的演化及其新进展(一)微观经济学的演化过程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
23、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
24、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1第一阶段:微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微观经济学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价值论的研究初期。不少的经济学家,很早就在研究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同时,把个别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决定、个别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以及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数量关系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作宏观考察的同时,也作了微观的探讨。但是在西方经济学的初创时期,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是经常混合在一起的,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2第二阶段:微观经济学的奠基时期。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度,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从微观角度研究企业行为
25、、企业成本的降低、消费者需求等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客观基础。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边际主义学派的兴起,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为微观经济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838年到1947年,是经济学向数学借用武器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借用的基本武器是微积分,尤其是偏导,全微分和拉格朗日乘数法。边际分析法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斯、杰文斯、戈森、门格尔、埃奇沃思、马歇尔、费希尔、克拉克以及庞巴维克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