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筑物消防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
《建构筑物消防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筑物消防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2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构)筑物消防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专题一、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专题二、基础知识的比重表专题三、教学内容与各级别考核目标专题四、基础知识考试模拟试题,建(构)筑物消防员基础知识讲课提纲,专题一、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第1章 消防工作概述第2章 燃烧与火灾基本知识第3章 危险物品常识第4章 消防水力学基本知识第5章 电气消防基本知识第6章 建筑消防基本知识第7章 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第8章 消防安全检查基础知识第9章 初期火灾处置基础知识第10章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专题一、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专题二、基础知识的比重表,理论知识,专题三各级别考核目标与教学内容,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
2、训班,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第一部分 考核目标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 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二、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1.识记 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2.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3.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应用”一般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简单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
3、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举例说明识记:燃烧的定义;燃烧三要素的内容;燃点的定义;燃烧产物的定义和分类;烟气的定义及其危害性;火灾的定义;火灾分类及其分类依据。理解:闪点与火灾危险性的关系;火焰颜色与燃烧温度的关系。应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定义与各自的特点;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液体、固体、气体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
4、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火灾的危害及特征,消防工作的特点及主要目的,掌握消防安全责任制,熟练掌握火灾的定义及分类,消防工作的方针及原则。、教学内容,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一、火灾的定义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第1-1节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二、火灾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毁坏财物2.残害人类生命3.破坏生态平衡4.引起不良的政治后果,三、火灾的特征,1.突发性强 火灾往往是突然发生,史料未及,来势凶猛,有着很大偶然性,发展快,影响区域广;爆炸危害具有瞬时性,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
5、人员伤亡。,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2.发生频率高 由于可燃物质品种多,数量巨大,点火源极其复杂,所以火灾发生频率很高,国内年均发生27万次。,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1.发生频率高2.突发性强3.破坏性大4.灾害复杂5.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6.灾后事故处理艰巨,三、火灾的特征,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四、火灾的分类,(一)按火灾中燃烧物的特性分类 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1.A类火灾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全国建(
6、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2.B类火灾 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3.C类火灾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4.D类火灾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金属燃烧时,燃烧热很大,为普通燃料的520倍,火焰温度很高,有的甚至达到3000以上;并且在高温下金属性质特别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氮、卤素及含卤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常用灭火剂失去作用,必须采用特殊的灭火剂
7、灭火。,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5.E类火灾 指带电火灾,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6.F类火灾 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1.特别重大火灾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08.9.20深圳龙岗区俱乐部发生火灾,致43人死亡,起
8、火原因为演员在舞台使用自制烟花道具枪时引燃天花上的吸音海绵等易燃有毒材料并迅猛燃烧,在30秒内产生大量有毒浓烟并迅速扩散蔓延;歌舞厅在装修时重隔音、轻消防是造成惨剧的另外一个原因;在未经消防验收合格的情况下擅自开业。,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2.重大火灾 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3.较大火灾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一般火灾 一般火灾
9、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第1-2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一、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培训(基础知识),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二、消防工作的特点,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培训(基础知识),说明:技术性,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需要运用大量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第1-3 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培训(基础知识),一、消防工作的方针,(一)预防为主,消防工作立足于防患于未然,把火灾预防摆在首位,通过各种法律的、行政的和技术的手段,依靠全社会
10、力量,采取各项防火措施,大力做好火灾预防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火灾发生。,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第1-3 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培训(基础知识),(二)防消结合,在做好预防火灾的同时,应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多种形式的消防队建设,搞好技术装备的配备,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灭火能力。,第1-3 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培训(基础知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二、消防工作的原则,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各级别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各级别考核知识点 通过学习,要求五个等级的建(构)
11、筑物消防员应全面掌握火灾的定义及分类,火灾的危害及特征,消防工作的特点及主要目的,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等有关基础知识。,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二、考核要求,(一)火灾的定义及危害(重点)1.识记:火灾的定义、火灾的分类2.理解:火灾的危害、火灾的特征(二)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一般)1.识记: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 2.理解:消防工作的特点(三)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制度(重点)1.识记: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2.理解:消防工作的基本制度,下列物质中,火灾属于A类火灾。(A)沥青(B)泡沫塑料制品(C)天然气(D)烹饪物,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
12、师资培训班,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燃烧的过程及特点;掌握燃烧产物及其毒性,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燃烧的定义及本质,燃烧的必要与充分条件,燃烧的类型,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一、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三个特征:化学反应、放热、发烟二、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第2-1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的条件必要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充分条件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比例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引火源三者同时
13、存在、相互作用,一、闪燃 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闪点: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闪点越小越危险)甲类火险28;28乙类火险60;丙类火险:60 闪点(),第2-2 燃烧类型,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依据闪点对液体进行分类:易燃液体:闪点61的可燃性液体可燃液体:闪点61的可燃性液体易燃液体又可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18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第2-2 燃烧类型,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二、着火(一)着火的涵义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
14、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二)物质的燃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以“”表示。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三、自燃(一)自燃的涵义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物质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类。,百年古树自燃,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二)物质的自燃点 在
15、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部分可燃物的自燃点,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四、爆炸(一)爆炸的涵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从广义上说,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
16、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二)爆炸的类型物理性爆炸(体积膨胀发生爆炸)轮胎爆炸、灭火器爆炸等化学性爆炸(化学反应发生爆炸)粉尘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核爆炸,第2-2 燃烧类型,(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范围。2.爆炸温度极限 可燃性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第2-2 燃烧类型,3.爆炸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
17、,火灾危险性就越大。,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分级的标准。一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如乙炔、氢气、乙烯、乙烷、液化气等。二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等。,第2-2 燃烧类型,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场所为乙类火险,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第2-2 燃烧类型,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第2-3 燃烧过程及特点一、可燃物的燃烧过程二、可燃物的燃烧特点(一)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主要有下列四种方式:1表面燃烧2.阴燃3.分解燃烧4.蒸发燃烧,全
18、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二)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蒸发燃烧2.动力燃烧3.沸溢燃烧4.喷溅燃烧(三)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扩散燃烧2.预混燃烧,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第2-4 燃烧产物,一、燃烧产物的涵义和分类(一)燃烧产物的涵义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的物质,称为燃烧产物。它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和烟雾等。(二)燃烧产物的分类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二、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的数量及成分,随物质的化学组成以及温度、空气(氧)的供给情况等变化而有所不同。1.单质的燃烧
19、产物 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3.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 4.木材的燃烧产物,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三、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侵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一氧化碳是火灾中最危险的气体,其毒性在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力,因而它能阻止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近年来,合成高分子物质的使用迅速普及,这些物质燃烧时不仅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还会分解出乙醛、氯化氢、氰化氢等有毒气体,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
20、更大的威胁。,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四、烟气(一)烟气的涵义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总和称为烟气。(二)烟气的产生 当建、构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室内可燃物等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生成物之一是烟气。不论是固态物质或是液态物质、气态物质在燃烧时,都要消耗空气中大量的氧,并产生大量炽热的烟气。(三)烟气的危害性 1.烟气的毒害性 2.烟气的减光性 3.烟气的恐怖性,沈阳万达广场销楼处火灾,五、火焰、燃烧热和燃烧温度(一)火焰 含义: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 组成:焰心、内焰、外焰 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 应强
21、度。(二)燃烧热和燃烧温度 燃烧热含义: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的 热量。燃烧温度:燃烧产物被加热的温度。,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六、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影响 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影响,分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一)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利方面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燃烧进行 2.为火情侦察和寻找火源点提供参考依据(二)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不利方面 1.妨碍灭火和被困人员行动 2.有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 3.高温会使人员烫伤 4.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第2-5 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一、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
22、定性因素。热传播有三种途径,即: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一)热传导 1.热传导的涵义 指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另一端的过程。2.热传导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二)热辐射 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热量的现象,叫做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任何介质,也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通过热辐射传播的热量和火焰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方式。,(三)热对流 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热对流。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方式: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气体对流、液体对流。,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
23、技能师资培训班,二、爆炸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爆炸冲击波能将燃烧着的物质抛散到高空和周围地区,如果燃烧的物质落在可燃物体上就会引起新的火源,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爆炸冲击波能破坏难燃结构的保护层,使保护层脱落,可燃物体爆露于表面,这就为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增加了条件。由于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使建筑结构发生局部变形或倒塌,增加空隙和孔洞,其结果必然会使大量的新鲜空气流入燃烧区,燃烧产物迅速流出室外。在此情况下,气体对流大大加强,促使燃烧强度剧增,助长火势迅速发展。同时,由于建筑物孔洞大量增加,气体对流的方向发生变化,火势蔓延方向也会随着改变。如果冲击波将炽热火焰冲散,使火焰穿过缝隙或不严密之处,进入建筑结
24、构的内部空洞,也会引起该部位的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火场如果有沉浮在物体表面上的粉尘,爆炸的冲击波会使粉尘扬撒于空间,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发生再次爆炸或多次爆炸。当可燃气体、液体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时,爆炸区域内的低燃点物质,倾刻之间全部发生燃烧,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火场上发生爆炸,不仅对火势发展变化有极大影响,而且对扑救人员和附近群众也有严重威胁。,全国建(构)筑物消防员工种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班,三、建筑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建筑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耐火程度的标准,火灾实例说明,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火灾时烧坏、倒塌的很少,造成的损失也小,而耐火等级低的建筑,火灾时不耐火,燃烧快,损
25、失也大。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另外,在灭火时应根据建筑耐火等级,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赢得时间,有效地控制火势发展,顺利地扑灭火灾。四、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风、湿度、气温、季节等气象条件对火势的发展和蔓延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风和湿度影响最大。,第2-6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一、防火原理 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以达到防火的目的。,二、灭火原理 任何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基本条件。因此,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构 消防员 基础知识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