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值计算方法介绍.ppt
《增加值计算方法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加值计算方法介绍.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增加值计算方法介绍,一、什么是增加值二、计算增加值的基本方法和公式三、企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四、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五、计算和使用增加值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什么是增加值,(一)增加值及相关概念1、增加值的概念增加值: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在会计核算资料齐全的条件下,任何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均可按一定的方法计算增加值,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将一个行业所有常住生产经营单位的增加值加总得到行业增加值。将一个地区所有常住生产经营单位的增加值加总,加上居民住房的虚拟折旧,得到地区生产总值(GDP)。将一国所有常住生产经营单位的增加值加总,加上居民住房的虚拟
2、折旧,就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评价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所以说,增加值与GDP是同口径的指标,只是所指范围不同。因此,生产单位的增加值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增加值核算是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2、与增加值相关的概念(1)常住单位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为我国的常住单位。,经济领土:一级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对于国家而言,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位于国际水域,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
3、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对于国家内的地区而言,指该地区的行政管辖区域。经济利益中心: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因此,在一个地区行政区划内满足经济利益中心的条件的单位,就可以称之为这个地区的常住单位。其创造的增加值就应属于该地的经济总量。对常住单位判断,对于计算一个地区的GDP和一个行业的增加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
4、本地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创造的增加值不能计入本地的经济总量。对一个企业而言,我们一般直接计算整个企业的增加值,而不考虑它在几个地区具有利益中心,只是在计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时候按照一定方法剔除非本地的增加值。,(2)对于“生产”的理解生产: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货物和服务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程。生产的范围: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包括销售的和库存产品);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包括自产自用);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因此,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包括对
5、外提供的货物和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房屋、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是非经营性,但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讲,这一类单位仍然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也是“生产”活动,同样创造增加值。,(3)估价原则,估价方法两种价格(1)生产者价格:包括发票上列的增值税,不包括运输费和商业附加费。(2)购买者价格:包括发票上列的增值税、运输费和商业附加费。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
6、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如同一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制设备、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上相同货物和服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具体说:总产出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在制品、非市场性产出、自给性产出按生产成本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4)记录时间原则,原则上,每笔交易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记录时间,即交易在债权和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时记录。交易者双方应该在同一时点进行记录。,(二)如何理解增加值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来看,总产出相当于生产单位生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相当
7、于生产货物(或服务)过程中对外支付的费用,而增加值相当于生产者当期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对外支付的、消耗掉的货物或服务价值的余额(不扣除折旧),也就是生产者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固定资产折旧)。,从分配角度来看,它反映了企业、个人和政府三个经济主体对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所得。其中,折旧和营业利润为企业所得,工资为个人所得,主营业务税金为政府所得,三者合计就是整个社会的所得。因此,相比其他财务指标来说,增加值是一个最理想的用来反映整个社会创造的新增价值的指标,也是一个最适合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概念。,1、增加值与几个主要财务指标的联系与区别,增加值与总产值(经
8、营收入)增加值是企业的总产值(经营收入)的一部分,一个企业的总产值(经营收入)包含有其他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总产值(经营收入)表示的是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值表示新创造的价值。增加值与企业利润 营业利润只是增加值的一部分,某些成本费用项目虽然在计算利润的时候予以扣除,但却是增加值的一部分。,2、增加值是一个反映宏观经济的统计指标,与总产出相比,增加值扣除了总产出的重复部分,有利于真实反映整个社会的经济成果。从分配角度来看,它反映了企业、个人和政府三个经济主体对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所得。其中,折旧和营业利润为企业所得,工资为个人所得,主营业务税金为政府所得,三者合计就是整个社会的所得。因此,相比其他财务
9、指标来说,增加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用来反映整个社会创造的新增价值的指标,也是一个最适合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概念。,对于增加值是一个宏观概念,还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实际上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是没有增加值这一指标,而部分统计报表是有这一指标。这是因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反映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成本和效益,反映微观经济;而增加值作为一个统计指标,目的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结构和效益。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碰见这样一些现象,投资者对一个上市公司的评价往往谈到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等根据财务指标计算出来的数据,不会用增加值,这是因为投资者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状况,而不关心它能解决多少就业
10、、能提高多少员工收入、能创造多少税收。而在一些政府的年终总结里面,经常会见到增加值的描述:如:今年引进的企业创造了多少增加值等等。这是因为,如果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获利情况的话,政府更加关心的是企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包括企业、政府、个人三个主体的“获利”情况。所以我们说,增加值是个宏观经济概念。,二、增加值的基本方法和公式,根据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计算增加值的方法可归为两种:从生产的角度: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从分配的角度来看: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一)生产法相关概念,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1、总产出:指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提供服务的价值,既
11、包括了核算期内新增加的价值,也包括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以生产者价格计算。,2、中间投入: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中间消耗的货物指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货物(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增加值)。中间消耗的服务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对企业外部支付的各种服务费用,如运输费;不包括对内支付的服务
12、费用,如员工工资等。三大期间费用中(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销售)费用),一部分属于中间投入,也有一部分计入增加值(折旧费、管理费里面的工资、工会费等)。,(二)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实物报酬,各种补贴(如出差补贴)、津贴以及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即劳动者报酬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货币性工资,(2)实物性工资,(3)社会保险费。,需注意的是,劳动者报酬不仅包括在职劳动者的报酬,还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另外对于个体生产者而言,其劳动报酬与经营利润是混在一
13、起的,不易区分,因此通常把劳动者报酬和经营利润混合在一起全部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劳动者报酬与会计上的应付工资不同,它比应付工资的范围更广,以会计核算科目来说,劳动者报酬除了应付工资外,还包括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保险等社会福利缴款,管理费用中的住房公积金以及以实物形式发放的工资。,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税主要有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转向收入、进口税、固定资产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排污费、教育费附加和水电费附加等(不包
14、括所得税)。生产补贴被看作负生产税,是政府对企业由于政策性原因而产生的亏损给予的财政补贴,是政府对生产单位单方面的转移支付,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3、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因生产活动使用固定资产而耗损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种类型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按会计上提取的折旧费计算;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计算虚拟折旧。需要注意,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来计算,但是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增加 计算方法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