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 (2).doc
《第二单元教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案 (2).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5.古诗词三首施教时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3感受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以及孩子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重点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难点 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天性。教学准备制作课件预 设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谈话导入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
2、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二、学习牧童(一)介绍激趣大家听说过“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个歇后语吗?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感知。1.读准读通:A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B指名读古诗,指导读准“蓑”。C指导标出停顿,读出节奏。2.初谈感受:读了古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再读理解。1.再
3、读古诗,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质疑解疑:铺,铺开。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3.指名说说各句诗意,适时概括: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四)感情诵读1.教师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概括: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板书:
4、宁静淡泊 自由自在)5.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自由朗读指名读诗评议小组比赛读诗全班配乐诵读全诗。 三、学习舟过安仁(一)导入新诗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2.那么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呢?(二)自读理解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这首诗。(正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5.指名交流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听教师
5、介绍,齐读题目。自由读古诗,指名读古诗,指导标出停顿,读出节奏。谈感受。再读古诗,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指名说说各句诗意。听教师朗读,学生闭目想象。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学生朗读。自由朗读指名读诗评议小组比赛读诗全班配乐诵读全诗。学生汇报。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这首诗。小组赛读。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指名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师: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此诗不仅染跟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到了牧童心灵的自然放松、自由自在。预 设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教
6、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三)再读感悟1.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老师点拨:环境、语言、动作)3.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以及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小组赛读全体诵读。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抄写这两首诗个两遍。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
7、生动。自由朗读古诗、小组赛读、全体诵读。完成作业。 学习了舟过安仁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分为“初步接触”、“理解诗意”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感想来谈。作业设计默写古诗舟过安仁,并回答问题。舟过安仁 , 。 ,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 )代诗人( )。此诗写了诗人乘舟路过( )时所见到的情境,诗人对儿童的( )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玩耍中透出的( )赞赏有加,从中也看出诗人的( )。板书设计牧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舟过安仁:聪明调皮、天真烂漫教后感受教师流程:完成情况( )心情:好( )一般( ) 坏( )学生情绪:高( )一般( ) 低( )参与面:估计( )%教后感想内容5.古诗词三首施教时间
8、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难点根据诗意改写成短文。教学准备制作课件预 设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导入:1(板书:村居)请大家看黑板,一齐读一下,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过的这首诗吗?指名背、集体背。2同学们学得很好,这是一首多么精彩的古诗呀,短短28个字,就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童趣的画面,真不愧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呀!不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不是诗,而是词(板书),一首宋词,
9、它与唐诗、元曲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们要学的这首词的题目也是村居,不过在前面还要加上“清平乐”(板书),知道为什么吗?对了,这就是词的特别之处,词起源于唐代,到宋代发展到巅峰,人们写了词之后还要谱上曲子来唱,“清平乐”就是其中一种曲子,其它比如还有“西江月”、“菩萨蛮”、“永遇乐”“满江红”等等,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词牌名”。后面的“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现在明白了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风格清新的宋词。3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都已作了预习,那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你从题目想到了什么? 农村生活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有什么可写的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呀,我们还要了解一下这首
10、词的作者-辛弃疾。请看大屏幕(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朝廷采纳,并遭到打击,长期闲居江西上饶一带。他的词有的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有的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清平乐 村居是农村词的代表之作。这首词就是他谪居江西,深感报国无门时的一篇作品。)二、初步感知1你想知道这首词的内容吗?(播放FLASH,) 2怎么样,这首词写得美吗?(1)我想考考大家刚才听得怎么样,请你告诉我这两个字(出示:剥、蓬)该如何
11、读?指名学生读,然后板书“剥”字音学生组词,顺讲平仄和押韵的知识点。(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如,“小、草、好、媪;东、笼、蓬”)(2)词中还有几个生字,认识吗?(3)你在预习后还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自由交流)三、学习课文1请大家把书打开,把词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然后告诉我,你从中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2学生自读,个别指导。3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个别画面(多媒体):茅檐、小溪、翁媪、大儿、中儿、小儿4这些图美吗?如果我们把这些放在一起,大家再看一下如何?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指名交流)能用一个字谈谈吗?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字,你觉得哪个字合适?(醉)这个醉是什
12、么意思?谁醉了?为什么醉?5引发学生讨论,可以说是老夫妇酒醉,可能是老夫妇被眼前美景陶醉,可能是老夫妇为儿子的勤劳陶醉,可能是作者被眼前美景陶醉。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有道理就行,因为古往今来,为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有过争论,老师认为大家只要说得有理就行。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醉了吗?为什么醉的?6“醉”字真好啊,这里的一切让我们都醉了。那咱们就一起和这家翁媪聊聊。(1)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提问:“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说些什么?(2)是呀,这两个老人家还真是好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下。“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7听完了老人家的话,让我们再来夸夸三个儿子。先来夸夸谁
13、?(可引入“夏时田园杂兴”范成大)8那小儿呢?他在干什么?他就不值得夸吗?(溪头卧剥莲蓬)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师:“卧”什么意思?(趴)如果这里直接用趴行不行?(“趴”没有“卧”好,不生动。)我们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躺”、“睡”)那用“躺”、“睡”好不好?为什么?是呀,诗人在写作时还是十分讲究推敲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番。一个“卧”字,可以让人想到小儿可能是趴着,可能是躺着,还可能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这真是一个可爱小儿呀,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无赖”来形容他,你知道无赖是什么意思吗?读一读这句话,那从哪儿看出小儿“无赖”呢?(在理解“无赖”
14、时,可让学生回忆所见、池上、小儿垂钓中孩童的形象)9再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他一个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10这一动一静,让人醉了。学到这儿,你能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吗?(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家庭。)11看到这情景能不羡慕吗?是呀,酒不醉人人自醉。征战沙场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看到眼前的一切,他会怎么想?(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12学到这儿,你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吗?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13指名读,相机指导感情朗诵、齐诵,摇头晃脑地诵。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1.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吗?指
15、名试说:读着 ,我仿佛看到 , 听到 。学生齐读:村居。背诵古诗村居。生:居住在乡村学生自由回答。学生细听教师介绍。学生边看边听录音。指名学生读。指名读,组词,齐读。自由交流。学生自读,个别指导。指名交流。指名交流。引发学生讨论。引读。(夸大儿:你真能干,知道帮爸爸、妈妈干活了。你真勤劳!(夸中儿:人不大,却也能帮家人干活,真是好样的,不愧是农民的儿子。)这里的“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家庭。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再次感情读词。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插图
16、,想象诗中描绘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的有趣,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预 设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2.小结: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从词中我们能看到辛弃疾对统一中国,让每个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并抄写两遍。2.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理
17、解感受。完成作业。作业设计清平乐村居课内阅读。1.这首词分上、下两闋,上闋写的是 。开头两句点明了题目中“村居”的 、 。还勾画出了清新秀丽的“村居” 。2.这首词下闋写的是 。大儿子在 ,二儿子在 ,小儿子在 。一个“ ”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青青草醉 相媚好 温馨和谐的田园生活锄.织.卧教后感受教师流程:完成情况( )心情:好( )一般( ) 坏( )学生情绪:高( )一般( ) 低( )参与面:估计( )%教后感想内容6. 冬阳童年骆驼队施教时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
18、喜欢的句子。3梳理课文写作顺序,概括四个童年生活片段的小标题。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初步解读课文。难点概括四个童年生活片段的小标题。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课件。预 设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揭题解题。1师板书题目: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2老师读题目,同学们闭眼感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3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令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教案 2 第二 单元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