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设计》读书笔记(dr).doc
《《学习过程设计》读书笔记(dr).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过程设计》读书笔记(dr).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过程设计读书笔记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范式转换及其教师应对P2 教育技术发展至今有四个明确的范式:自然科学或媒体系统范式(the physical science or media systems paradigm),传播与系统范式(the communications and systems paradigm),行为科学范式(the behavioral science paradigm),认知科学范式(the cognitive science paradigm)。P3 信息时代,知识的编码化与数字化将把人类带入知识经济与数字化生存的知识社会,知识老化的速度大大加快。P4教学范式的基础理论
2、是客观主义的,即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传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解;而学习范式的基础理论是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诸多新生代理论,认为理解是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因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换也是一种质的变化,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加以阐释:一个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另一个是“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的转变。P5在学习范式中,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他们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
3、建构者,并将最终被培养成为具有处理信息能力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表1.1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区别关键要素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结果1学习单学科知识点。2培养回忆、区分、定义之类的低级思考技巧。1研究跨学科主题。2培养问题解决、信息处理之类的较高级思考技巧。目标制定教师根据实践经验和教学大纲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教学策略1由教师制定教学策略。2教学策略为整个学习团体而设计,强调步调统一。3主要由教师组织和展示信息(如授课、学术报告等)。1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2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化学习而设计。
4、3学生从多种渠道直接获得信息。(如书本、网络、社会活动等)。教学评估1目的在于选拔和甄别。2基于书面表达的。3教师设定评价标准。4由教师进行评价。1评估是学习的一部分。2基于绩效的,用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元评价方法。4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教师角色1组织并向所有学生展示信息。2扮演专家的角色,控制学生对信息的访问。1提供访问信息的多种方式。2扮演助学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的访问和处理信息。学生角色1期望教师教会他们那些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考试的知识。2被动的信息接受者。1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2主动的知识寻求者、建构者。P6最有用的学习就是对于学习过程的学习,这是一
5、种始终面向体验的学习,同时也是将学习者和变化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学习。“学习是一种过程”。“互动”、“实践”、“体验”、“研究”、“反思”、“合作”等动态的与过程性高度相关的术语,成为这些研究所追求的重要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设计取向可以归结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在培养高级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缺陷。P7教材中的知识都是以“面向结果”的方式呈现的。缺乏“过程”的“结果”呈现,一方面使学生不能将知识与真实的问题联系起来,影响其创造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印象,好像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被证明了的、惟一可能的知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6、要“面向过程”,重视学习内容的故事性和叙事性。P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支架理论要求教师学会为学生构建一个支架,但这个支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最终目的是卸除支架。P9 表1.2 教育技术不同范式的关键要素比较关键要素教学支持范式学习支持范式应用目的支持良构知识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支持个性化学习(封闭的)与集体学习支持弱构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成效,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交流,提供社会参与的渠道,支持个性化学习(开放的)与合作学习应用形式讲授、辅导、模拟、演示、操练与练习有关研究、交流、生产、思维、建模的工具
7、学生行为被动操练、观看、反省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应用、合作、交流、参与教师行为关注教学内容,设计开发课件,更正与反馈关注学习过程,设计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进行基于绩效的评估技术评价逼真性、方便性、适用性智能性、可重用性、互操作性、规范性架构组织中央处理架构分布式架构社会影响可能加剧拥有设备与没有设备的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可能加剧拥有资源与没有资源的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P14“过程教育哲学”所总结的五种逐级递进的学习者状态中,“终身学习者”仅位列第三受教育者(Trained Individuals):已形成特定的知识基础,对某一特定情境具有特定的技能。博学者(Learned Individual
8、s):已掌握较广博的知识,并能应用到相关情境。终身学习者(Lifelong Learners):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和动机以促进终身学习,并能应用到多种情境。提高的学习者(Enhanced Learners):已掌握更高的绩效技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积极寻求新知识并加以应用。自我成长者(Self-growers):能够使用较强的自我评估技能提高未来的绩效,进而不断成长。P15P16教师在新范式下已不可能再维持传统范式下的专家角色,而要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适应授导者、助学者、合作者、研究者的多元角色。在新范式下,教师不仅要“授”而且要“导”,帮助学生依靠所接受的知识,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助学者是新范
9、式下最为重要的角色,也是判断教师对新范式理解与掌握程度的关键。作为助学者,教师要设计学习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定义问题,创设情境,指导学习,关注学生个性,设计合作方案,提供主题相关资源,设计评估方案,给予及时反馈,提供交互平台,安排学生访问人、物或技术资源;还要为学生们提供存储、操作和探究的工具,创设合作氛围,等等,使学生有机会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合作不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还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合作,等等。P17图1-1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助学者授导者研究者合作者教师学生自我成长者祝智庭教授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10、三个层次:在初级阶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从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并能简单地应用,这时的应用还仅仅是“信息技术”层面的应用,对于改变教学状态还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中级阶段,随着对信息技术的更多掌握与教学应用的更多尝试,教师逐渐获得技术应用的自信,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和学习要求,选择相关的技术工具,改善教学效果;在高级阶段,教师能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支持的不同学习模式及其应用,能够选择和设计恰当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来支持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需要创造性地应用技术。P19 教师通过“做中学”来促进信息化教学技能发展的方法称为“行动学习”。第二章
11、 学习过程设计综述P22P23建构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生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1)学习是一种意义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2)学习是一种协商的过程。(3)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12、。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先前的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P24P28原则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应用。“去情境”的教学简单、抽象,易于把握知识的关键特征。“真实情境”下的学习复杂、具体,易于形成“丰富的、真正的、灵活的知识”。在设计学习过程时,就不但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情境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是“去情境”与“真实情境”的转换,也可是“相像情境”与“真实情境”之间的转换,还可以是“物理情境”与“虚拟情境”间的转换。评估的标准仍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原则2: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
13、”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原则3: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学习环境中的“有援”成分,正是学习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区别所在。原则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鲁子问: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肯定是一个有效的自我评价者。)原则5:注重学习内容的适量,保持学习内容的活性。原则6: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情境和检验不同观点。原则7:关注学生个性特征,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原则8:鼓励合作学习,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原则9:对学习过程进行不断地研究和质量评估,提高设计技能。P29P30学生自主学习的六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前需知识、情境、合作、资源、即时支持、反思。前需知识:学
14、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包括技能)基础上,这些重要知识(包括技能)即为前需知识。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刺激作用的具体环境,包含着特定主题的学习原因、目的与过程。合作:学生的学习活动通常是在一定的实践共同体中进行,与他人的合作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资源: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他人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并且要有合适的实践与研究场所,这些都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即时支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需要恰当及时的、有问题针对性的帮助,我们这里称之为即时支持。反思:学生通过他人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明晰一些重要问题,包括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学到了什么?学得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习结果?接下来还
15、应该学习什么内容?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学习。P31加涅认为,学习的内部过程可以分为九个方面:警觉、期待、恢复工作记忆、选择知觉、语义编码、接受与反应、强化、暗示提取以及概括。这九个内部过程可以推导出促进学习的九个外部因素教学事件(instructional events)。P32 表2.1 内部学习过程与支持它们的外部教学事件外部教学事件事件的内容内部学习过程引起注意呈现促动信息(标题和先行思考题)警 觉告知目标告诉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做什么期 待激起回忆复习以前课程内容或提供起点测试恢复工作记忆呈现刺激取决于教学目标类型:对于言语信息,呈现新信息;对于定义概念,呈现定义
16、;对于规则使用,介绍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问题解决,呈现涉及应用规则的代表性问题 。选择知觉引导学习因教学目标的类型而异:对于言语信息,显示助记符或关联对象,或将新信息加框;对于定义概念,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对于规则使用,逐步地演示规则应用步骤;对于问题解决,让学生尝试规则的各种可能用法。语义编码诱发行为呈现精心设计的问题(必须与目标相符),让学生应答。接受与反应提供反馈反馈可包含不同类型的信息:确认学生反应的正误;强化信息(赞扬);处罚信息(批评);说明信息(讲清学生对或错的原因)。反馈信息的使用可因学习类型和学习对象而异。强 化评估行为向学生提供一个小型测试,并按一定的标准判断其是否达到
17、了“掌握”程度。暗示提取加强保持向学生提供操练与练习,或变化题型,或要求学生产生不同的解法。概 括P35(鲁子问:一个扩展学习方案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前需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技能、学习支架、学习资源、合作对象、交流渠道、可选预案、成果要求、评价标准。一个基准学习方案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支架、成果要求、评价标准。)图2-3 教师通过助学事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补习前需知识导入学习情境告知学习目标建议学习过程促进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架个别化调整促进成果发布提供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评估前需知识情境合作即时支持资源反思教 师学 生表2.2 助学事件及其内容描述助学事件事
18、件的内容备 注导入学习情境为学生界定或使学生熟悉要置身其中学习的情境。参看第三章告知学习目标通过提出框架问题、布置具体任务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此次学习的目的。而框架问题的设计与任务的生成,往往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的结果。因而,在部分情况下,此助学事件亦可称为“商定学习目标”。参看第三章个别化调整根据学生的个性与水平差异,动态调整各种学习要素,在设计阶段可以为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等准备不同的变式。参看第三章,第五章提供评价工具为学生提供多元评价工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将如何评价,主动调整努力方向。参看第四章建议学习过程为学生建议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帮助他们更为有效地安排学习步骤。参看第五章补习前
19、需知识了解并诊断学生是否具有开展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前需知识与技能。参看第五章促进交流合作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参看第五章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选择并提供多元资源。参看第五章提供学习支架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即时的支持。参看第五章促进成果发布帮助学生将学习成果外化,以便收集反馈,促进反思。参看第五章组织实施评估为学生提供自评、互评、他评的机会,促进反思。参看第四章第三章 设计学习目标P40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因而任何教学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教学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
20、取向。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方法是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典型范例。P41“生成性目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表现性目标”取向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来的,它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儿童将在其中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P42 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都表现为行为目标,是控制本位的。而新范式下的学习目标设计则鼓励学生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师生共同制定的学习目标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的先验知识、兴趣
21、与经验,为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P43 “表现性目标”,如“你是一个著名作家的经纪人(非常喜爱某位作家的作品),请你为他建立一个个人网站,以便让他的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作者及其作品”。P52 框架问题是用于框定单元研究范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的问题。P56布卢姆将人的认知教育目标依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如下六类:知道(Knowledge):包括对特定事物和普遍事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理解(Comprehension):包括表明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各种目标、行为或者反应。在这种理解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头脑中改组交流的内容,或者在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某种类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 过程 设计 读书笔记 dr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