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 张衡导学案主备人:吴爱红 副备人: 审核人:吴碧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录、铜”等9个生字,会写“杰、吉”等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地震现象,明确地动仪的作用。体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一读,画一画,填表格等方法,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具体的语言描写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找出体现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的地方。 【学习难点】 教育学生大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养
2、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圈点勾画以及标文段序号。 2、通过默读、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来想象。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知识链接】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叫他负责观察天文。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导学过程】导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录、铜”等9个生字,会写“杰、吉”等15个生字。 (2)能正
3、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1)会认“录、铜”等9个生字,会写“杰、吉”等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激活思维。 地震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人们对地震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对地震研究具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张衡,他做出了什么贡献呢?快读读课文寻找答案吧!二、自主学习。1. 朗读课文,要边读边画出本文中的生字和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并想想本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2. 遇到生字生词,可以看课后注音或查字词典,也可以问问学生和老师。3. 本课我学会的字有:4. 我认为比较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有: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组内可采
4、取自读分段读等方式展示,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在读中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四课后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ji ch j l zhng zho j l yn ji( ) ( ) ( ) ( ) ( )fn x y q xng zhung ji tn gng xin( ) ( ) ( ) ( ) ( )2.辨字组词。征( ) 兆( ) 记( ) 穷( )证( ) 桃( ) 纪( ) 究( )导案二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张衡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2.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学习重难点: 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一、
5、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1、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 (2)、理解词语:“杰出”。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著名、有名)(3)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4)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5)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6)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1)自己默读课文,
6、思考: 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 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 看图向同桌介绍地动仪的样子。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吗?如果(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3、学习第五-七自然段:(1)默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4)体会词语:议论纷纷。 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4、学习第八自然段
7、:(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2)“卓越”是什么意思?三、展示交流各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四、总结收获 学习了张衡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哪些感受,说一说。五、达标测评。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科学家 ( )地震 ( )的盖儿 ( )的玩意儿 ( )的设计 ( )的贡献2、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发生 发明 发现(1)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 )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2)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 )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3)这件不愉快的事( )在公交汽车上。 猛然 仍然 突然(4)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 )望见填空
8、中有颗小星星盯着他。(5)气象卫星( )紧紧地跟随着台风。(6)不知奔了多长时间,他的眼前( )出现一座美丽的城市。六、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10 捞铁牛 主备人:吴爱红 副备人: 审核人:吴碧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捞、拴、陷、修”等生字,会写“尚、性、料”等生字,掌握“和尚、水性、木料”等词语。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3、情感目标: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怀丙
9、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学习难点】深入理解怀丙做准备工作的意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圈点勾画以及标文段序号。2、通过默读、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来想象。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知识链接】怀丙和尚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导学过程】导案一学习目标: 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正确、流
10、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事情的经过。学习重难点: 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事情的经过。预习导学:一、自主学习1、在文中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2、完成练习册上课第一题。3、组词 。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4、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_二、合作探究1、提出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全班解决。2、为什么要捞铁牛?3、怎样捞铁牛?4、结果怎样?
11、5、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三、课堂达标:形近字玩( ) 镜( ) 暴( ) 恢( ) 测( )顽( ) 境( ) 瀑( ) 灰( ) 侧( )课堂小结: 洪水退了,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了起来?他具体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导案二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弄清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体会怀丙的出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一、预习导学 1、复述上节课所学内容。 2、听写生字。二、合作探究: 1、读第3段,
12、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2、读第4、5段,想一想,这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3、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三、当堂检测: 1、组词 拴( ) 蝇( ) 绑( ) 跨( ) 拖( ) 全( ) 绳( ) 梆( ) 垮( ) 脱(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绷紧( ) 笨重( ) 熟悉( ) 沉没( ) 3、连线 修 泥沙 出色的 绳子搬 浮桥 笨重的 工程家发 大水 粗粗的 铁牛 4、造句。熟悉出色 5、按课文内容填空(1).写出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准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