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有效合作打造高效课堂(排版)(1).doc
《小组有效合作打造高效课堂(排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有效合作打造高效课堂(排版)(1).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组有效合作打造高效课堂以鲁智深行侠桃花庄为例谈“以学为主”的课例研究一、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课堂仿佛只是为几个学生而设置,参与课堂活动的总是那几个人,其他的学生都成了摆设,他们只是被动接受。这和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传统的课堂也没有积极的去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总在等待老师的给予,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可是我们的老师却还在不厌其烦的讲解,以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疲惫不堪或者渐渐生厌。学生对于学习是需要不停的不同层次的刺激的,如果总是嚼烂了再给学生吃,我们的学生势必不会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课例研究小组把我们的研究主题确
2、定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次通过抽签确定了课例研究的内容为:六年级的鲁智深行侠桃花庄。这篇课文趣味性强,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水浒传中的故事,同时文本的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在六年级的教材中有一定的典型性,很适合做课例研究。我们力图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找到小组合作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二、描述教学规划和方案1、学情分析鲁智深行侠桃花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花和尚鲁智深在前往东京大相国寺途中,借宿桃花庄刘太公家,听闻桃花庄上打家劫舍的大王要强娶刘太公小女成亲,便假冒新娘,惩治了恶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六年组着力对学生进行了根据学案
3、的指导预习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事实证明这样的培训是有效的,有了学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预习效率大大提高,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文不读熟,老师不开讲。”这已经成为我校语文教师的共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学生的课堂学习就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最明显的区别是举手发言的学生大大增多,不同于以往的六年级课堂,众人皆默师独醒。从组长到组员,谁是主要发言人,谁进行补充发言,以什么形式朗读,都有明确分工,人人都有任务,轮流担任不同任务,小组间交叉计分评比。六年级的学生,到底是什么水平?他们已有一定的构词圈句的能力,但缺少的是对学法的自我提炼,对布局谋篇的留意;他们能关注词句,但缺少的是表
4、达效果的感悟琢磨;他们对文字有一定的思考,但缺少沉入文字背后的品情感韵的能力。本次执教鲁智深行侠桃花庄这一课我们抽取的是第一课时,在本校六年级两个语文阅读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的班级试教研究,确定首先由六(二)班彭军老师进行第一轮执教,在课题小组成员研讨调整后,再由六(一)班张燕老师进行第二轮执教。两个班级的学生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全班约90%的学生都曾读过水浒传,对课文中的人物比较熟悉和喜爱,特别是男同学,喜欢看水浒传,有英雄情结,对书中主要人物及事迹如数家珍,学生们都十分喜欢和佩服花和尚鲁智深的性格爽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因此,本课的教学有了情感基础,故事也生动有趣,学起来会比较轻松。另
5、外,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有了空城计的故事和故事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形象品读在前,学生已具备了以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反馈为主体展开教学流程的学习能力,能够充分凸显“学习中心”课堂的教学特色。小组发言和个人散点发言交叉进行,学生活而不乱。以“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语文学习效益”为主旨,我们共同拟定了教学方案。2、方案设计 课前导学,师生准备。 教师结合课后问题以及学情,精心设计自主学习清单,学生课前通读课文,收集人物资料,阅读原著部分章节,认真思考课后问题,学生在预习阶段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养成预习和自学的好习惯。 开课激趣,展示收获。教师用饱满的精神,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直观的图片调动学生
6、学习热情,激发表现欲望,学生自由汇报,展示预习所得,师生认真聆听,及时更正、补充、激励。 民主协商,拟定目标。根据以上发言,师生一起筛选出合适的探究课题:鲁智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一篇小说,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地方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独立阅读,善用学法。学生带着共同生成的问题,抓文章17节关键句子关键词语做批注,感受人物形象,感悟表达之传神。 合作学习,突破重点。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给予学生学习方式和分工上的建议;四人小组展示合作的成效,合作过程大抵如下:读书谈感悟说表达方式和效果小组合作品读激发大家读书热情,引领全班参与品读,内化语言及表达方法;师生相
7、机补充点评。 共同小结,整体回归。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回顾人物形象,总结表达方法,管窥名著魅力。 练习巩固,沉淀衔接。 辨字组词;读名著水浒,掀起读书高潮,做批注,沉淀思想,为撰写读后感为迎接议论文的书写奠基铺路;选做题:制作梁山信息卡,装饰教室。3、课堂观察的工具和重点。 在两次执教过程中,我们均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质量记录表、小组交流、个体交流情况汇总及分析、师生学习活动记录与情况分析进行观察记录,几位教师分头观测,务求准确。 观察重点在于查看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生生互动的成果及愉悦度。三、重点阐明教学中的问题问题一:个人独立思考时间不充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我校“中心课堂
8、”的主要学习方式,它的出现使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到充分展现。但研究表明,在实践中仍有须待改进的地方。从第一课时所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个人独立思考”如何与“合作学习”“完美融合”?第一节课中,热闹的合作多了,但未留足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部分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由于思维还没有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如在探究“劝说”部分时,80%的小组发言皆停留在“粗中有细”的定论层面,虽然发言人次多,但不够深入,没有扣“想了想”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从而没有深入理解人物的“智”。可见,小组合作应以“个人独立思考”作为有效基础。问题二:合作度不高在11个个人小
9、组的学习中,11个小组均完成了学习任务,且有7个小组做了交流汇报,一般会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但通过“听课量表”的测评结果,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度不高,这些小组因为其中2-3个同学的出色表现而完成了学习任务。如A组进行角色扮演,只有2人参与其中;B组共汇报三次,但发言仅2人。可见优秀学生参与机会更多,往往扮演“发言人”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教师应进一步完善“小组建设”,落实合作高效,强调每个组员参与其中,共同分担,尽其所能。问题三:教学策略准备不足合作探究,小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对教学策略的准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哪些问题是学生在小组内能自
10、行解决的?哪些是教师需“垫一垫”引导深入研究的?以第一节课看,教师在深入环节,缺少高质量的“问”,对字、词、句进行解释,这些疏通性的问题,不应成为课堂重点,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才应成为学生探索的方向。如教学“劝说”这一环节时,教师的流程是这样的师:到底什么理由让刘太公放心大胆地把这件事交给鲁智深呢?生:“我在五台山学过如何劝人”(生读这句)生:既然是五台山的高僧,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此处教学处理,没有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度。讨论的热闹如“水上浮萍”。是否可以作这样的调整用“直率的真话”与“善意的谎言”对比预设:师:他是如何让刘太公但应的?从他的语言中,你有什么发现?【抓住语言描写,体会鲁
11、智深会察言观色】师:鲁智深可不可这样说呢?“洒家在五台山学过武,任是铁头铜臂的人也打得他求饶。”师: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文中这个词“想了想”,鲁智深了解太公的烦恼后,并非马山拍胸脯,而是“想了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沉潜往复,学生方能受益匪浅】真实而深入的体会,比琐碎而热闹的讨论,更重要。四、检讨教学成效 在一次次的研讨与实践中,我们渐渐明晰了“以学为主”的中心课堂,简单为本但简单的背后却讲究的是精致的“简单”,巧妙的“简单”,有效的“简单”。围绕小组合作特色,如何展开简单教学呢?以下是我们做的有益尝试与思考之获。1、关注课型特点,突出文本特色。教学设计应做到三个把握:把握课型特点,把握文章情感
12、,把握写作特色。就此篇而言,教学高效体现在:名著教学抓重点,感知形象抓细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品析细节描写,在层层剥笋式的教学中使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呈现。在指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时,浮光掠影式的粗略而过,泛泛而谈是不可取的,掘点深挖才能使形象鲜活生动。本课重点放在体会鲁达“看、听、想”之上,“两听”为线,重扣“一想”,想象法体会内心世界、下文比较法感受人物智慧,原著引入法更显人物特点。由入文中仅知“勇”,到品文中感受处处有“智”,于是,一个粗中有细,一个勇中有谋的人物形象则跃然纸上,顿然心中。2、合作方式简约,引导彰显高效。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13、,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以学为主”的中心课堂充分展现了“以学为主”变传统课堂的教师强势为学生充分展示;课堂上舍得充分的将时间、空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的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而师生角色的转换,更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不仅有师生的对话,还有生生之间的对话,语文课如春天般透出盎然的生机。尤其在摸索中,我们还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
14、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对学生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相结合来进行教学。3、激发问题意识,提升释疑能力。激发问题意识,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更显“以生为本”。教师对学生问题的梳理、把握、归纳、引思,既给学生以极大的思考空间,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又依据文本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同时在学习中给予了自学方式方法的指导。因而,课堂上的释疑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成长之旅。所谓教者意识,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学意识,教给学习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篇文章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能够达到触类旁通,这节课的语文教学才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文章,而
15、真正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有益。本课中,以学生质疑入手,归纳出主线问题:鲁智深是一个怎样的人?扣词语品语言悟形象,这贯穿始终的学习方法指导,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之法。4、赏析感受体悟,领悟表达之妙。课标中明确提出高年段的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品词赏句,更要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水浒形象一百零八,都是有勇有谋的壮士,如何文中要这么写鲁智深?他的独特在何处?细读细品,第一部分着重语言描写,第二部分着重动作描写。而本课教学中语言部分妙在何处?句句显智慧,句句显性格。可见,表达之妙有时并不在
16、于华丽辞藻的运用,更在于白描之中人物特点尽显。文本表达特色中的一波三折,设置悬念也引导学生感受到个体语句的表达与文本表达相融,会使文本更引人入胜,形象更是别有味道。名著教学更需要小文本与大文本相合,将表达效果的揣摩体会与原著结合,移植学法,更觉表达之妙,充分激发探索名著之趣,体悟名著之魅。5、学案设计启思,教学有的放矢 从两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学案的重要性。学案的设计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思维,活跃思维。将学案整合到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为后面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也使课堂进行得更为顺畅,使教学有的放矢。综上所述,正因为教者心如明镜,纵横
17、帷幄,教法才会行之有理,行之有效。这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观点:课堂的高效来自于教者的高明。长春街小学课例研究听课记录班级:六(2)班 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彭军 记录人:康莉课题:鲁智深行侠桃花庄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自学反馈1、生自主反馈生字词学习 师重点指导:“晌、响”的字形,“行侠”理解词意2、理解“行侠”之义(生初步了解“行侠”的意思是“助人”)3、鲁的特点、事迹4、其他水浒传英雄5、四大名著及作者6、鲁怎样帮刘太公?(三步)7、概括内容师重点指导,根据小说的特点,说清小说过程三、合作探究过渡: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呢?研讨什么呢?出示问题:鲁智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自主思考后,合作
18、交流)1、生自学批注2、全班交流生交流:1)“故意”“闷闷不乐”生朗读,表演师引导总结:粗中有细(生板书)2)“想了想”师引导总结:明白刘太公为人胆小怕事而进行的妙计。3)动词可见鲁智深之勇四、表达方式的反馈1、哪些写法很有特点?2、生自由交流板书设计:20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打听劝说痛打长春街小学课例研究听课记录班级:六(2)班 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张燕 记录人:康莉课题:鲁智深行侠桃花庄教学过程:一、导入:1、了解鲁智深的哪些故事?生1: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生2:鲁智深拳打镇关西2、出示水浒目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智深行侠桃花庄3、点“行侠”二、检查自学生字词行侠 禅杖 晌午 僧人侠 峡 陕
19、浃 挟 三、检查主要内容师:按照文章脉络来概括四、合作探究1、过渡:还要学习什么?生1:情节如何曲折?生2:文章如何表达?生3:人物形象如何跃然纸上?2、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1)个人自学勾画相关语句。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A组:交流“故意”生:故意,让刘太公自说缘故。师:这原来是“激将法”啊。B组:交流“如何劝人”生:打消刘太公的顾虑师:这原来是“障眼法”啊。师:作者的什么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1、填写个人资料姓名( ) 原名( ) 性别( )绰号( ) 职业( ) 身高( )法号( ) 武器( ) 爱好( )性格( ) 主要事迹( )2、关于鲁智深的歇后语板书设计:20 鲁智深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有效 合作 打造 高效 课堂 排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