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166页).ppt
《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166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小说阅读(166页).ppt(1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由近几年中考分析,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或联系实际谈阅读之后的看法,或考查阅读之后获得的启示等。,小说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循着下面的思路对学生予以引导:一、盘点知识,明确考向。引导学生关注【概要速览】,回顾小说的概念、分类、三要素等知识点,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方法归纳奠
2、定基础。还要结合【命题扫描】栏目,明确小说阅读在中考中所占的地位、分值及命题角度,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二、体验中考,归纳方法。为方便教学,【热点精要研析】部分分为三讲,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一节课处理一讲内容。在每节课上,建议老师先让学生用23分钟时间自读【考点概述】,明确该考点考什么、怎么考;然后学生自主完成【典例探究】;再以后,师生共同研讨经典考题的解题技巧,借助【方法宝典】对答题规律及注意事项进行梳理。,三、学以致用,走进中考。老师采取提问、补充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完成“三讲”后获取的答题规律和注意事项。然后,对如何面对一篇小说阅读题对学生进行“三步”解题法的指导: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
3、旨;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第三步,筛选组合,完整表述。最后,用23课时完成【真题感悟中考】,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研讨,让学生将方法转化为能力。,四、认准考向,强化训练。老师可结合【考向聚焦】栏目,让学生认准考向,以更积极的心态完成【预测新题快递】栏目,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纵观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小说阅读一直是备受命题者青睐的选择之一。其分值一般在15分左右,考查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梳理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小说中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它在作品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构成:,主要命题形式有:(1)概括
4、全文或部分情节。(2)分析某一重要情节的作用。(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2把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他往往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特征。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在具体事件中采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实现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如下:,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一要注意语言组织上体现出事件的推进或人物的变化,二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三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小说中的人物“我”不是作者本人。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细节描写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5、描写分类标准不同,它是相对于“概括描写”而言的。,1.“银行里的男孩”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兴趣?请简要概括。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抓住“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两句话,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然后归纳概括。【答案】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账户的14岁的男孩取钱。,2.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答:_【分析】此题考查用第一人称写作的作用。写记叙文,常用的人称有两种: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而言,在文中第一人称的叙
6、述,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真实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语言更生动,不僵硬。【答案】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答:_(2)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答案】(1)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2)“我”的主动帮助让男孩看到了希望,因此紧紧地挨着“我”。,4.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答:_【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章叙事线索的作用。文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文章围绕“
7、我”的见闻感受展开故事情节,塑造“黑人”形象。【答案】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从侧面烘托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著;欲扬先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5.综观全文,你看出“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答:_【分析】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和拓展延伸的能力。解答时应紧扣人物的言行予以分析。谈感悟时应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来谈。【答案】性格:关注细节,小心谨慎;耐心热情,关心客户;热爱工作,忠于职守。启示:做人应该忠于职守,关爱他人等。(言之成理即可),1概括、梳理小说情节,可借鉴下面的方法、步骤:(1)概括情节,可通读全文,筛选以下信息: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然后按照“何时+何地+
8、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顺序进行语言表述。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如【典例】T4。,筛选信息的过程如下:,(2)梳理情节,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概括情节要做到言简意赅,避免不经过信息精简、归纳,大篇幅抄写文章原句。寻找线索要关注文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的物件,这可能是小说的明线;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这往往是小说的暗线。,2.分析人物形象,可借鉴下面的方法、步骤:,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立足原文,不要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更不能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性格特征;二要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要以偏赅全;三是不要忽略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
9、衬托(正、反)作用。,1品析语言特点语言的品析包括对语句含意的理解、作用的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等。这些语句一般是文中那些优美、精辟、传神的语句,具体所指及在文中所处位置如下所示:,2鉴赏写作技法小说的写作讲求技法,主要表现在综合使用表达方式和巧妙运用表现手法两方面。(1)小说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如下:,(2)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对比、拟人、比喻、象征、联想、想象、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言志、悬念铺垫、借古讽今、开门见山、伏笔照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烘托渲染、以小见大等。,以下是最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要正确理解对比、比喻、拟人:,1.“做客”一词
10、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1)“做客”有什么含义?答:_【答案】“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他们是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谁做客?到谁家做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家人做客,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思考。,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文中写小伙伴们想父母主要是衬托青青,进而反映文章的主题。【答案】起衬托作用,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他们中的一员;更加广
11、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现象。,3.第 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第一个小伙伴说:_第二个小伙伴说:_【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第一个小伙伴主要说回家过年;第二个小伙伴主要说数学考试的情况。【答案】示例:(第一个小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第二个小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4.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
12、语的分析能力,因为今天是青青的生日,她既不想让爸爸妈妈为她操心,又希望爸爸妈妈能回来陪她过生日,结合加点词语来分析即可。,【答案】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狠狠地咬”说明青青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她不想让爸爸妈妈为她操心;“小心翼翼”是因为今天是青青的10岁生日,她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陪她过生日,所以“探”出头来;“轻轻”地“问”说明青青特别懂事,只是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到爸爸妈妈身边去一起过生日。,5.戴眼镜的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答:_【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内容要突出希望父母陪在自己身边,语言要有感染力。【答案
13、】示例: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了未来。,1.品味语言的常用方法有下面几种:(1)从句式特点入手,分析语句在语言气势、情感表达及人物塑造方面的妙处。如【典例】T4。(2)以修辞手法的运用为切入点,通过赏析修辞来品味句子。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3)抓住关键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赏析语言要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为原则,瞻前顾后,结合句意或联系上下文,切忌就词论词,就句论句。,(4)联系小说的背景、主题,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体会语句含意。(5)注意句中人称、称呼的变化,关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的人物特点或情感。,2.赏析写作技法,可遵循以下思路:概
14、括地讲: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具体地说:判断小说在构思布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运用了什么技法。分析这种技法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表现了什么内容。用心揣摩,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这种技法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旨表达所起的作用。如【典例】T2。,赏析写作技法,一定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来谈采用这种技法的好处,不要做“架空”分析,只是笼统地点出这种技法的规律性作用是不够的。,1.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2.畅谈感悟启示阅读小说的过程即是对生活重新认识和体验的过程,因此,读出个性,读出创意。这类题设题角度多是考查同学们对小说内涵的把握能力。把握小说内涵的最便
15、捷途径是把握小说的主题: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注意小说的标题及开头结尾部分议论抒情的句子;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1第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答:_【答案】“及”改为“即”。,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盯:_(2)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盯:_,【分析】此题考查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盯”的本义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注视。这一动作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反映出人物的不同心境。由句(1)中的“盯”可
16、见玛娅对那条围巾的喜爱;句(2)中的“盯”是因为玛娅非常希望得到货主老人的怜悯。可采用换词法,在自己的分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代替“盯”字,这个词就是本题答案。【答案】(1)喜爱。(2)渴望。,3第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判别能力及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分析画线句,该句描写了冬天的寒风、雪花,很显然属于环境描写。然后,从文中找到画线句,根据位置看,该句处在故事开始前,据此判断应有为人物出场作铺垫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再回顾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最后分条回答其作用。
17、,【答案】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作用:因为天气的寒冷,玛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玛娅对母亲的疼爱,同时也表明了玛娅是个热爱母亲、善良懂事的孩子。,4根据提示,将表现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首先阅读全文,找出表明玛娅对货主老人的看法、情感、态度的语句,如“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又如“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玛娅潸然泪下”等。然后,用一个恰当的词语代替这个句子,依次进行填写即可。【答案】好感 怨恨 感动,5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18、?请说明理由。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要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然后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特点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思考这个人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就是喜欢的理由。,【答案】示例:最喜欢玛娅。玛娅是一个热爱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执著、勤劳勇敢、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孩子。最喜欢货主老人。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到的慈祥老人。,6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答:_【分析】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即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可抓住货主老人的孙女所写的信的内容来分析。【答案】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中考 语文 复习 课件 小说 阅读 16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