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ppt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25,1,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主讲老师:杨琳,2023/4/25,2,评价指标,2023/4/25,3,评价指标,2023/4/25,4,评价指标,2023/4/25,5,评价指标,2023/4/25,6,案例1 初一语文社戏,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更多资
2、源,2023/4/25,7,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2023/4/25,8,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势必由老师来包办代替,也势必导致语文教学满堂灌的结果。因此,设计中,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课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阅读
3、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学而不思则惘”,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去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2023/4/25,9,学习活动序列图,2023/4/25,10,2023/4/25,11,2023/4/25,12,活动1:用聊天工具引入教学,2023/4/25,13,教学导入,2023/4/25,14,用Q&A工具引导学生粗读课文,2023/4/25,15,细读课文,利用论坛组织学生对词句及情节分析,2023/4/25,16,2023/4/25,17,用聊天工具讨论,202
4、3/4/25,18,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利用论坛组织讨论,2023/4/25,19,课文精读,2023/4/25,20,用Q&A引导学生思考,2023/4/25,21,拓展延伸,2023/4/25,22,关于案例的思考:,你认为这个序列的适用方式是什么?完全取代课堂教学?还是与面对面讲授相结合?还是作为课外的辅助学习序列?你认为该序列什么地方设计得比较好?你认为该序列在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你认为这里面哪些活动可以不必在Web上进行,而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的?,2023/4/25,23,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学习活动的方式选择;活动的时间;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学
5、习活动工具的选择;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有效地监控学生机;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网络状况;,2023/4/25,24,学习活动的方式选择;哪些活动适宜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进行?哪些活动适宜在Web上进行?哪些活动可以放在课前和课后进行?,2023/4/25,25,每项活动的时间:每一个活动学生大概要用多长时间完成,这是在LAMS应用于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分配的时间有多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持情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某项活动时间过长,可能会降低其学习兴趣。,2023/4/25,26,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例如
6、,可以利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设置的问题不是选择题,那么要注意问题的答案不能太长,而且应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论坛设定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有争议的主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除了可以作为监控者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及其在各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在聊天、讨论等活动中与学习者交互,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地学习。,2023/4/25,27,学习活动工具的选择;在进行某项活动时,选择适合的工具是很重要的,比如说,要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是用聊天工具呢还是用论坛工具呢?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2023/4/25,28,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有效地
7、监控学生机。课堂教学是集体教学,教师在讲授时应当要求学生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但是学生一旦坐在电脑前,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授的,此时教师应该能够对学生机进行控制,通过教师机进行广播教学或是强制使学生机黑屏,直到讲授完毕进入下一个活动时才恢复学生机的操作。注意防止学生在网络中迷航。有的学习活动是基于网络的,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也可能会提供一些网络链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而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自制力是很差的,很容易出现网络迷航的情况,教师这时可以通过直接控制学生机,提醒学生回到学习活动中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学习进度的不同,此时教师
8、应提醒进度较慢的学生加快进度,并对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2023/4/25,29,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网络状况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进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会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排斥情绪。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网络状况,如果有大量的视频信息要传送,而网络速度又较慢,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2023/4/25,30,案例2:火山与地震,案例说明这是姚伟峰老师设计的江苏科学出版社第十一册自然第七课火山和地震的研究课,其课堂教学实录和评析获全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专业委员会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组织的“新标准、新理念、新实践”论文评比一等
9、奖,并发表在有关杂志上。,2023/4/25,31,内容简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科学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分目标第三部分第一条是: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火山和地震现象,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所以在教学时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多媒体教学,以解决无法跨越的时空限制,将宏观的地球浓缩进教室;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地壳运动、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使学生对地震和火山喷发现象的原因从表象认识建立到概念的高度,并能解决周围可能“发生”的问题。,
10、2023/4/25,32,学习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识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已经具备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科学课程标准对确定科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也就是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火山和地震现象的内容,编排基本适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但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还是比较远,因此要适当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2023/4/25,33,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网络资源浏览的学习,能初步了解火山喷
11、发和地震的现象及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及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研究、整理、应用,学生能初步掌握“收集事实研究事实整理事实应用事实”的自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展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2023/4/25,34,教学准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火山和地震的相关信息;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探究学习网站。,2023/4/25,35,总体设计与步骤:,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进行“收集事实”
12、、结合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整理是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拓展事实”,形成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由五项教学活动构成,每项活动都是一个探究过程,每项活动是不同层次的认识活动,都是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应的认识,达到科学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2023/4/25,36,观察自然现象提出研究的项目让学生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2023/4/25,37,展开初步探究进行
13、信息的收集根据学生提出的研究项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事实的收集。从网站中的文字、图片、录像,以及Internet中收集资料。收集事实力求全面,收集到的事实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信息,让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初步共享。,2023/4/25,38,发布研究成果进行信息的整理收集的事实是杂乱无序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处理,来解决自己的研究问题。并且让学生发布在网上,进行多方位的交流和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及研究成果的展示,体现了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2023/4/25,39
14、,实现资源共享进行信息的应用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模拟实验的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褶皱”、“断裂”现象的表象,构建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的过程及概念。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行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辨证思想的渗透,并让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2023/4/25,40,总结学习过程进行信息的拓展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的总结,在学生面前再现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整体构建所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从表象建立到概念形成和对新知识的创新及实际应用,进行信息的拓展。,2023/4/25,41,以上五个活动构成认识发生、发展、初步形成的过程;构成学生学习逻辑思维、辨证地
15、认识事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及科学志趣。,2023/4/25,42,课堂教学过程:,一、观察自然现象提出研究的项目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谈话导入:谈话(多媒体播放各种自然现象录像):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2023/4/25,43,揭题:屏示:火山和地震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提出探究问题:提问:A你有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案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1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