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评价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评价研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评价研究,钱长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评价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探究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评价初中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第一节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一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的作用1、发现新事物和探索新规律。2、验证理论。3、测定常数。4、推广应用。,二 物理实验与物理教学科学实验与教学实验的比较,(一)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1、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2、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1)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物理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2)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是操作能力)的保证。3、实验是
2、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1)、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实验是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的重要方法。四、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与生活事例相比,实验有下面一些特点:实验具有典型性 实验具有重复性 实验具有趣味性 实验具有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全面性3、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4、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三 实验原理(一)分析原理是研究实验的基本方法1、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2、认真研究实验原理,对定量或半定量实验,需要分析实验的误差原因及其影响程度;3、确定实
3、验关键;4、对实验装置、器材和实验条件提出要求并进行选择5、明确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二)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原理的正确性(1)不能弄虚做假,制造假象,欺骗学生。但可采取一定的必要的技术手段。(2)原理无错误,但允许有误差。2、原理的确切性 原理与教学中需要说明的问题要一致。3、原理的可行性(1)设计的实验方案从原理上讲并没有错误,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装置、器材、实验条件等限制,而无法实施。(2)有些实验虽然在科学性上并没有错误,但其主要的实验原理学生不易理解,或还未学到。(3)原理无误,学生也易理解,但运用教学中,把他们放在一起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四 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1、实验归纳法
4、 这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其特点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实验就是探索规律的主要手段。这种实验人们常称为探索性实验。2、实验验证法 这是一种推理、判断在前,实验验证在后的研究方法(即演绎法)。实验验证法是与想象、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是人们的认识能力充分发展的表现。3、理想实验的方法 理想实验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推论、判断得出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的方法。,(一)根据知识结构建立实验模型(二)根据实验和教学要求建立实验模型(三)用相同的实验方法解决不同实验中相同的问题(四)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的选择原则仪器装置简单明了,易于搭配
5、和制作。现象清晰,效果明显,易于操作,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学生容易接受。,五 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一)分析装置的原理和特点(二)分析和掌握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1、分析仪器的结构和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2、了解仪器的技术参数和一般用途3、了解仪器的调整方法和与分析其作用和原理4、分析仪器的结构原理与改进和自制仪器(1)改进方案要有理有据。(2)改进方案必须切实可行。,(三)分析和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1、了解材料的特性和作用及合理应用2、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四)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的选择1、实验器材的选择(1)器材的特性,如机械强度、尺寸大小、物理和化学等性能参数。(2)加工方便、经
6、久耐用。2、实验仪器的选择(1)仪器尽可能简单、明了、直观。(2)合理选择仪器的精度。(3)所选仪器要保证满足实验条件。,六 实验条件的选择和实验操作(一)实验条件的选择1、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条件。2、根据仪器技术指标(参数)选择实验条件。3、根据误差理论选择实验条件。4、根据理论图线选择实验条件。(二)实验操作1、操作依据。2、操作的具体要求。,七、计算机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二)、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 1课堂演示,强化学生的直观感觉 2建立物理模型 3展现宏观或微观世界 4显示实验的中间过程 5代替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演示,(三)用计算机采集处理数据1、工作原理,
7、2、断电自感的采样实例,图2 断电自感实验电路,图4,图 3,图5,3、通电自感现象实验的讨论,图10,图9,4、用力传感器研究瞬时力的问题,实验一、测量最大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系数,实验二、冲量实验,第二节 高中物理主体性探究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一、建构主体性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应当包含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实现条件四个要素。主体性探究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教师创设物理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评估分析与交流归纳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主体性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形状
8、像一个苯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苯环的性质比较稳定,与教学模式的特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第二,苯分子是一个平面正六边形构形,形成一个封闭的共轭体系,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而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理猜想,构想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取得证据、分析论证”、“表达交流、获取知识”、“巩固扩展、运用知识”这些要素也构成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相互关联的整体;第三,学生活动处于苯分子的碳原子的位置,也说明学生在整个主体性探究模式中的重要地位,而教师活动处于苯分子的氢原子位置,起指导、引导的作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起重要的
9、引导作用。,二、高中物理探究实验的分类1、探究演示实验,表1 探究演示实验,2、探究分组实验,表2探究分组实验,三、探究演示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教学的操作程序,探究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四、探究分组实验,探究分组实验的操作程序,探究分组实验的教学策略,第三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评价,“评价”原意为评论货物的价值,今亦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辞海,第1111页)。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搜集各种信息,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并对教学进行必要调整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评价=搜集信息+判断赋值+改进决策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
10、科学手段,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诊断功能 交流协调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评价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诊断功能 交流协调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主要指评价具有导向机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性质、目标和规格要求,是教学行动的指南。通过评价目标、指标体系的指引,可以为教学指明方向,即指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目标和应达到程度的方向。这样,通过评价过程的不断反馈和调节,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的教不断
11、改进,学生的学习不断强化和提高。因此,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和指挥的作用。同时,它指导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关注者转变教育观念,修正教育目标,为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评价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诊断功能 交流协调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良好的评价过程能够明确呈现评价对象的优势和不足,具有刺激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功能。主要指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激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改进教和学,驱动他们的内部活力,调动起教和学的积极性。这是评价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的关键。,评价的主要功
12、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诊断功能 交流协调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环节具有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修正错误缺失的功效。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有关教和学的反馈信息,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好的地方得到强化,缺点和不足得到纠正,使课堂教学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评价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诊断功能 交流协调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评价活动要根据评价标准对收集到的教育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比较全面的解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
13、解决问题提供资料。,评价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诊断功能 交流协调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者以及评价者之间相互交流,增进了解,不仅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从整体上发挥了协调诸多教育因素发挥系统功能的效果。,评价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诊断功能 交流协调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教学的结果进行价值的判断。通过评价来比较、区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以便制定周密的计划进行指导和培养。另外,评价的结果也可作为评定等级的证据,为
14、教育管理服务。,评价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诊断功能 交流协调功能鉴定功能研究功能,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种工具,通过评价不断地明确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应选择的手段和程序,为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15、评价的理论基础 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具有留迹性的 尊重个性、主体性 注重过程 把学习者视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展,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三、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创新性和反思性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
16、合,侧重评学 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过程 关注可行性和社会性重视学科特点和教学特色,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特点,多元性 整体性 过程性,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特点,多元性 整体性 过程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特点,多元性 整体性 过程性,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个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
17、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特点,多元性 整体性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 中心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 中心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四、
18、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 中心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 中心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五、评价的类型和标准,评价的分类,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五、评价的类型
19、和标准,评价的分类,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进行诊断性评价是为了摸清教学的基础,使教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所进行的诊断性评价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根据诊断结果设计出一种可排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另外,通过诊断可以辨认出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过去所学的内容,哪些还没掌握,已达到了什么程度,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诊断评价,其主要作用是确定学生对教学目标所掌握的程序,找出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教师还需考虑学习上的困难是否可能涉及到身体、情感、文化或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加以指导,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五、评价的类型和标准
20、,评价的分类,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或做证明,而是既帮助学习者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掌握程度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知识上。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不评定等级,只找出不足的原因和所犯错误的类型,要尽量缩减那些判断性见解。只有对评价不带有任何要评成绩的联想,被评者才不致害怕,而看做是一种帮助。为达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往往要频繁地进行,每当一种新技能或新概念的教学初步完成时,就应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技能训练中所进行的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只指出优点和不足,不评定成绩。,五、评价的类型和标准,评价的分类,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个学期、一个教程
21、或一个学程结束的时候,都要进行评价,以便进行分等级、鉴定、评价进步,或对课程、学程以及教学计划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把这类评价称为终结性评价。在中学最常见的终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程中要进行两三次,对学习或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教师或教材做出判断。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则是对整个教程或其中某个重要部分进行较为全面的评定,以评价学生对几种新技能或新概念掌握的情况。然后把给学生评定的成绩报告家长或学校的管理人员。终结性评价的绝对必要的特点是注意测试题目的效度和信度。,六、评价的技术和工具1、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 2、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3、利用纸笔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 4、实验操作技能
22、的评价 5、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七、形成性评价的操作建议1.注意测试的及时性2.尽量淡化排名、下定论3.测试内容的选取及安排要有科学性4.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察和推进,第四节 初中物理实验评价体系,一、初中物理实验评价体系(一)初中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建立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即注重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物理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二)初中物理实验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指标在内容
23、设计上涵盖了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物理学知识、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1.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根据学生准备实验的时间顺序将评价分为“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两个部分。2.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1)设计二级指标的依据:“实验准备”中分别从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两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分为“基础知识”和“检查实验材料”两级目标。(2)二级指标的设计:“实验过程”则因实验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探究实验,根据课程标准的建议,将二级指标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六个维度。而部分侧重于基本仪器的介绍、概念的建立和结论验证等方面
24、的实验,其探究的成分较少,因此简化部分的指标,保留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讨论交流几个部分。3.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三级指标结合实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对实验评价的二级指标所涵盖的各项内容,确定其具体的行为要求。三级指标要求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区分度。4.备注栏及总评说明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可在备注栏内做适当标记,最后在“收获与感想”总评栏内对实验整体做出自我总评。要求自评全面参考各项三级指标,认真、深刻地反思实验全过程。,表1 初中物理实验学生评价体系,(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1.教师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1)确定一级指标的依据: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
25、域。课标提示: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2)一级评价指标的设计:根据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结合初中物理实验的总体目标和物理实验的特点,整合三维目标,将教师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确定为: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结合具体实验内容,明确物理实验评价的每项一级指标所涵盖的考核点,确定其具体的行为要求。评价指标要求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区分度。3.评价等级对每一项三级指标根据学生的完成的情况,制定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这四个层次的具体评定标准。对四个评定等级的说明:A:优秀,能够有创建性地独立达成三
26、级指标规定的评价标准;B:良好,能够独立达成三级指标规定的评价标准;C:及格,在老师的帮助下达成三级指标规定的评价标准;D:不及格,不能完成三级指标规定的评价标准。,表2 初中物理实验教师评价体系,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一 声音的产生 乐音的特征二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三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四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五 温度计的使用用温度计测水温六 固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七 探究水的沸腾八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九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关系十 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以引导物理初学者理解物理实验的特点、方法和作用为目的。带领学生熟悉基本实验仪器,体
27、验探究过程,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由浅入深提高其实验探究能力。(1)知识内容:内容涉及声和光现象、透镜、物质形态和变化及电路和电流的基本知识。通过本册实验的开展,在知识层面上,学生们首先需要明确初中阶段声、光、电、物质形态各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深刻理解相应的物理规律和实验思想。本册总体知识目标包括: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光的反射规律,明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区分并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物态变化时物体的温度变化;明确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28、的特点和区别,了解串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2)技能和方法 除乐音的特征、温度计的使用、连接串并联电路几个实验外,均应采用完整的实验探究步骤来组织。但总体看来,探究各步骤的要求并不高。每一步均给出较多的引导和提示。这样做是基于引导学生体验完整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实验探究习惯和能力的目的。重点在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特别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养成,如:强调温度计测量和读数的规范性,强调及时记录数据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观察类为主,穿插了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基本仪器的使用介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体验物理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引导
29、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能认真观察实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有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意识。探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实验态度和技能的养成,但受学生知识结构的局限,此时探究精神的培养更多是在实验过程中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渗透展开,暂时还无法以学生独立完成大部分乃至整个探究过程的方式出现。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思想,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只是不同阶段它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因此,探究的开展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形式;而相应的探究评价则更多以隐性姿态出现于教学过程中。它需要教师更主动、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能及时启发、引导,给予反馈。,八年级下学期物
30、理实验的主要内容,一 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二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三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四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五 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六 探究电磁铁七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由七个电磁学实验组成。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实验的特点、方法和作用,带领学生熟悉基本实验仪器,更深入地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提高其实验探究能力。(1)基础知识 本册实验囊括了初中电学和磁学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的相互关系,电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几部分。本册具体的知识目标是:理解欧姆定律,明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理解电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31、的定义,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大小和方向分布,明确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认识电磁相互作用,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2)技能与方法 本册实验均是电磁学的基本实验,对电与磁相关仪器的使用、用电器、电路的连接等实验技能都提出了相应要求。通过本册实验的开展,学生需要达到以下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规范地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表和适当的量程,正确读数;根据实验需要画出正确的电路图,并能按照电路图快速、准确地连接电路进行实验;会快速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有效使用范围,能根据需要利用滑动变
32、阻器改变电路的电流值;知道利用小磁针显示磁场的方向,会规范使用灵敏电流计;此外,随着实验的深入,我们希望有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针对问题进行猜想,制定计划,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几方面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电磁学的发展是理论与实验相互推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册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实验在电磁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建议教师积极利用实验、现象、生活实际和物理学史等内容丰富教学,培养学生联系现象、生活实际和史实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勤于实践的良好意识。,九年级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一 托盘天平的使用二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33、三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四 用刻度尺测长度五 练习使用停表 测量平均速度六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七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八 探究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九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十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十一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十二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十三 探究浮力的大小十四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十五 关于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本册物理实验由十五个实验组成。涵盖了初中物理中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八年级实验的内容相比,综合探究程度更高,涉及的知识点更多、更广,对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训练。本册中,部分实验报告已经采用较完整的实验探究流程来
34、编写,希望在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够协助教师,及时给予思维的启发和指导。(1)基础知识 本册实验既有力学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也有综合实验的探究。本册具体的知识目标是:熟悉托盘天平、刻度尺、弹簧秤、停表、动滑轮、定滑轮等基本仪器的主要结构和使用规则,明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区别;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重力和质量,认识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了解摩擦力,明确与摩擦力相关的因素;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理解机械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了解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知道与比热相关的简单
35、自然现象。,九年级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2)技能与方法 本册实验集中了初中物理的大部分重要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册实验的训练,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各个实验对应的主要物理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和规律解释实际现象,并迁移到相关实验情景之中。在实验技能和方法上,本册报告采取由局部探究至综合探究逐步推进的做法,凸显实验探究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实验探究的本质和意义,养成探究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考察学生各探究环节能力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如:可以通过考察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衡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水平;通过考察学生能否基于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制定出完整计划,衡量学生对科学实验方法的理解程度。在评价过程中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给予科学指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本册实验涉及初中物理的众多典型实验。实验设计巧妙,现象明显,趣味性、参与性都较强,对于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实事求是、严禁细致等科学品质都有明显作用。在实验评价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自我科学品质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实验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积极与他人合作开展实验。,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9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