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_八音之乐_课件2.ppt
《中学音乐-_八音之乐_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音乐-_八音之乐_课件2.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音之乐,第三单元,你了解下面的中国民族乐器吗?,笙,埙,笛,梆子,磬,二胡,云锣,堂鼓,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琵琶曲夕阳箫鼓,流传于明、清。它的乐谱最早见于1820年,以后又收入在琵琶演奏家吴畹卿1895年的琵琶手抄本中。上世纪20、30年代被上海大同乐社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并定名为春江花月夜。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被改编成大型民族管弦曲。此曲也有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和合奏版本。春江花月夜是典型的多段体结构的中国传统乐曲。全曲共分为九段再加尾声。春江花月夜就像一幅山水画卷,把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水波涟漪、花影轻移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
2、一首由静而动、在优美的景色中寄托情感的作品。这里选用的是琵琶与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版本,琵琶的演奏细腻而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一演奏版本删减了第三、第八段,保留了乐曲的精华,也使其更为紧凑。乐曲的首段是“江楼钟鼓”,也是引子部分与主题部分,这段音乐描绘了夕阳映照江面、晚风轻佛江水的景象。第二段:“月上东山”,节奏平稳、舒展,琵琶的演奏委婉、典雅,在平静的乐声中表现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以后的每个乐段,都是主题音乐的演变和发展,但是,每一段音乐的结尾都是相同的。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每一次变化都让人有新的惊喜;而每一个相同的结尾则又将人抓回这一
3、山水“画卷”中。在描绘了花影层叠和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以后,音乐情绪又有了新的转变,第六段“渔舟唱晚”出现了情景交融的景象:在宁静的江面上,笙吹奏着柔美的旋律,犹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而琵琶与笙的对奏,就像是渔人们在一唱一和,表达了他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乐曲在进入群舟竞归、浪花飞溅、波浪层涌的高潮后,节奏又慢慢舒缓,船渐渐远去,江面又恢复了宁静的夜色。,十面埋伏,琶:拔弦乐器。秦汉时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以后有断改进,发展为阮咸、秦琴、三弦、月琴等多种形制,其共同特点为圆形直颈,宋以前均称琵琶。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隋唐年间盛极一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其共同特点为半梨形曲项,当时统
4、称为胡琴。唐宋以来,在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形制:音箱呈半梨形,面平背圆,以桐木板蒙面,琴项向后弯曲,颈与面板上设“相”和“品”,张四根琴弦,按四五度关系定弦。演奏方法改原横抱为竖抱,改原用拔子弹奏为五手指弹奏,成为独奏、伴奏和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许多地方戏曲剧种、曲艺曲种都用为伴奏乐器。近代通行的琵琶为四相十三品,后经改革,增至六相二十三(四)品,能奏所有半音。,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布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傲自大、优柔寡断而一再错失良机,错过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音乐 八音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9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