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24,1,古代诗歌鉴赏题 错误析因,富阳市大源中学 李翔,2023/4/24,2,由于缺乏一定的鉴赏知识和理解能力,也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在答题时,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 先入为主,妄加推断。二 就诗论诗,引申不当。三 不能迁移,会错诗意。四 弄错题意,答非所问。五 不着要点,答题笼统。六 用词不当,词不达意。,2023/4/24,3,一、先入为主,妄加推断。,脱离诗句,没有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全凭主观臆断,或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导致理解有偏差。例1: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
2、骚去。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问: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2023/4/24,4,分析:诗中“偃蹇唤我人清溪听读离骚”等用了拟人手法,借物寓怀,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但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分析,认为“青山明月”意在表现作者闲居时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答: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2023/4/24,5,二、就诗论诗,引申不当。,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
3、”,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风格等方面去体味,不能拘泥于诗句本身,而应该去体察诗人的灵魂,读懂言外之意,句外之情。例2:初冬夜饮 杜 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上谏,多次被流放。问:第二句描绘出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023/4/24,6,分析: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但他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始终未能施展抱负。这首诗写在睦州任官期间,长期宦游在外,便有漂泊之苦,仕途不
4、遇之慨。学生答题时,无法准确把握诗歌愁苦的内容。答: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2023/4/24,7,三 不能迁移,会错诗意。,联系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它们特定的内涵,造成理解上的南辕北辙。例3:晚春 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问:“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鸳鸯被”“玳瑁床”?,2023/4/24,8,分析:“洞房”“鸳鸯被”“玳瑁床”固然能表现出新婚的喜庆气氛,但“垂杨”常常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 诗歌 鉴赏 复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8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