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主要思想把握.ppt
《古诗词主要思想把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主要思想把握.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之,主题思想的把握,学习目标,通过品读、思考、研讨、归纳,掌握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投石问路,品读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并说说你的依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晚唐 杜牧),投石 问路,品读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并说说你的依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把明月人格化,表达思念和同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表达忧国爱 国之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李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投石问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秋思乡,投石问路,主题思想的把握诗歌题目(题眼)写作背景诗歌意象关键词句运用典故,学法总结,十,13年扬州市中考题,(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
3、,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喜的赞叹。,3分,描写画面1分,作者情感的流动和变化2分。,13年四川乐山卷,渡荆门送别,品读该诗尾联中“送”的妙处。,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2分),13年江苏盐城卷,峡口进友人 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释】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此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
4、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 王勃乐观旷达(“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也算对;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形式一: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形式二:品读该诗尾联中“送”的妙处。,形式三:此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共同点:情感理解不同点:形式不同,注意: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小组合作:参考以下三则范例,你认为画面描绘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
5、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喜的赞叹。,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 王勃乐观旷达(“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也算对;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2分),答题方法,分清主题揣摩情感生动表达格式:诗句含义+所表现的思想感情,1、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生活及感受,A、写其寄情山水,对隐居的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宁静淡泊。,B、写其对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C、表现诗人恬淡、忧伤的情怀。,D、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主要 思想 把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8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