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公开课).ppt
《苏轼《定风波》(公开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定风波》(公开课).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导入,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才华横溢的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擅长行书、
2、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方面,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定风波,苏轼,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赏析诗词 解读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时间:1082年3月7号地点:沙湖道中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人物:同行、余感觉:狼狈 不觉,7,雨,偶然 客观,淋or躲,选择 主观,8,置之不理,无所畏惧气定神闲,雨大,挑战,轻松欢快,神态自若,雨势大小?,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3、且徐行。,面对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 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轻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竹杖芒鞋 闲散马 奔波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劳碌。,一蓑烟雨任平生,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词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定风波 苏轼 风波 公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8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