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选读课件.ppt
《《荀子》选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荀子》选读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荀子选读,儒家人物:荀子,“没有荀子,就没有汉儒;没有汉儒,就很难想象中国文化会是什么样子的。”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生平简介:乱世哲人荀子,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多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
2、、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完全偶然。,乱世哲人荀子,学说融汇贯通,独树一帜,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一、天道观:,“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不以人
3、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认为天不能主宰人类,自然界的奇异变化与人类无关,而人类也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行正确的措施,去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保存自己,否则事情就要办糟。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征服自然的思想。,二、认识论:,荀子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心”(思维)是认识的重
4、要阶段。,三、人性论:,“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而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的。“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四、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
5、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五、教育观,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学不能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学无止境、后来者居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孔孟只讲“仁义”,不大讲兵,荀子却大议其兵。而议兵又不离仁义。孔子以“仁义”释“礼”不重“刑政”,荀子则大讲“刑政”,并称“礼”“法”。孔孟重视内心的发掘,荀子强调外在规范的约束。,孔孟
6、荀的思想比较,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其时,“天下无道”。为了恢复周礼,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还是一种效、忠的品质,家族内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生活中“忠君爱国”。“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说“仁”是人的完美的品质修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那么礼”就是制度、规范。,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不仅认为人天生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的萌芽,经过一番“修身”、“养性”的培养,就可以发展成为“仁义礼智”的“四德”。他进一步以这种人性论
7、为基础,提出了“仁政”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荀子主张“天人相分”,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其职分和规律,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和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荀子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他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同孔孟子不同,荀子不仅“隆礼”,而且“重法”,荀子建立他的礼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政治观,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
8、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天论选读,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 以乱;治乱非天也。,社会的太平和动乱,是天决定的吗?回答说:日月星等天体运行和历法现象,这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这样的自然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太平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是时节变化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在春夏都生长茂盛起来,在秋冬则收获储藏起来,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把国家治理好了,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时节变化决定的。,地邪?曰:得地则生,
9、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得到土地便生长,离开土地就死去,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使国家大治,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土地决定的。诗云:“天生高大的岐山,太王使它大发展;太王已经造此都,文王使它长平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 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上天并不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取消冬季,大地并不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废除宽广,君子并不因为小人的叽里呱啦就中止行动。上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荀子 选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8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