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2).doc
《古诗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教学设计 (2).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教材由3部分组成:一是以古诗山村为识字材料,通过引导学生熟读这首诗来进行识字;二是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三是组词练习,插图中导读小伙伴龙龙和文文正在进行组词练习。这些材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本设计侧重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熟、读通、读透山村这首古诗的前提下识字,使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受到美的熏陶的
2、同时,初步培养在阅读中识字的意识。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四、五、六、七、十”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谁知道谜底是什么?(手)对,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手”。两只小手共有几个手指头?大家赶快数一数。(学生边数教师边在黑板上板书“1、2、3、4、5、6、7、8、9、10”10个数字。)2这10个数字还可以分别用10个汉字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10个汉字,怎
3、么样?(板书课题,并领读)(学生对新知的构建是在新知与已有经验和现有认识水平的碰撞中实现的。为促进新知的构建,教师先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新课,把“110”与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联系起来,提前渗透文本内容,实现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新知的有机结合,可增强学习兴趣,减缓学习坡度。)二、学习古诗,认读生字1我国宋代有个叫邵雍的诗人,把这10个汉字都写在一首诗里面,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2页看“识字(1)”山村。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首小诗,然后在诗中找出“一至十”这10个汉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文)2谁想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想要解决自己不认
4、识的字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总结,通过认真听别人读来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听读识字。)3通过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生字,到投影前指着文中的生字领着大家读一读好吗?4现在,有几个淘气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能认出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山、村、台、九、枝。指名认读、抢读。)(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识字课,在教学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与其他多种方式阅读相结合,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诗读熟,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准确,通顺。)三、指导朗读,探究方法1这首诗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路走去二三里,不远处有个小山村,村里有四五户人家升起了炊烟,六七座亭台掩映在
5、绿树丛中,鲜花簇簇,一片恬静美丽的景象。(教师边用语言描绘边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诗中描述的美景。)大家看(指板画),美吗?现在,你想怎么读这首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2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这首诗,你们想听吗?(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和评价老师的朗读,意识到读古诗不但声音要响亮,还要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3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之后由其他同学评一评,再指几生读一读,评一评。)4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读古诗的窍门,你们有信心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读一读看看。(生同桌间互读互听。)5谁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学生自由背诵,同桌检查背诵,指名背诵。)6同学们背得真好!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引导学生把
6、图画和诗句对应起来,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背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语感。)四、小组合作,学习写字1这节课我们不但诵读了古诗,还认识了这几个生字(出示:四、五、六、七、十)可是,这5个生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老师问问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写好啊?2首先我们来学写四字,大家看一看这个字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四”字的第2笔是“横折”,第4笔叫“竖弯”,探究四字的书写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师先范写,然后要求生练习写35个。生写时师巡视检查指导,注意搜集典型进行评议。)3现在我们再来学写“五”字。(注意:要给学生讲清楚各个笔画,特别要提示“横折
7、”为一笔,规则为:从上到下。)4学写六字。(板书:六。指名说一说写“六”字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六”字的撇不能写成竖或点,点不能写成竖或捺。)5学写七。(指名到黑板上田字格中书写“七”,注意“七”字中的横要略斜。)6学习书写“十”。(引导学生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写在竖中线上,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7请同学们把每个字再写一写,写完了请同桌评一评。(认识生字、写生字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观察、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指导学生书写时,重在指导学生掌握笔顺和书写规则,注意间架结构。)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什么啦
8、?(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2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把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词语也用到了这些数字。(出示卡片:四面八方)你能试一试用今天学过的字组成一些词语吗?(利用本课所学的字进行扩词练习,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3同学们也可以回家试给这首诗配上画,并在上面写一写今天学到的生字,让爸爸妈妈也来分享一下这首古诗中的美好意境,好吗?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画是北大版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
9、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 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理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浓厚的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收集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呤诵古诗词的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2、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3、知道诗中的三对反义词。教学过程一、“
10、一日五人背古诗”,引出新课1、一日五人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引出新课。3、揭示课题画。(1)板书“hu”,检查学生拼读拼音情况。(2)书写“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二、口述学习目标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读准每一个拼音,读准每一个字。2、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3、读给大家听,进行评议。4、范读,读出节奏。5、再读。四、卡片认读生字。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说出识记方法。2、拼字游戏。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这首诗,看哪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五、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1、看图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号标出“山、水、花
11、、鸟”。2、说说诗中的这些景物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4、学生质疑。5、小组合作说诗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6、配上动作再读。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展开大胆的想象,充分感受美)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是一幅山水画。六、背诵古诗。背给自己听,背给同桌听,背给大家听,做动作背。七、课间休息1、找朋友。(给老师手里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个意思相反的字。)2、猜谜语游戏。(请同学们自己说自己收集到的谜语)(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课中得到了休息,同时也有所获)八、生字教学
12、。1、板书拼音。检查学生拼读拼音的情况。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识记的生字,老师板书。(此环节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学习的拼音,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识记)3、学生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展示、讲评。九、学生书画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画给大家看,选出画的好的给大家看,并说出画的内容来。(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看到美,并且自己创造美) 十、课后拓展 把今天学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对了,就把画的画送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收集谜语,玩猜谜语游戏。反思: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有三个,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读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知道三对反义词。 整堂课下来,我认为
13、自己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生字这个环节进行得有点仓促,做得不够扎实。初步了解诗意作为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让学生图文对照,了解诗中所讲的山水花鸟与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提出了疑问,再通过读,自我感悟,解决了这个难点。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的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还有许多,今后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西江月教学设计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曲子。放松一下。听了曲子,看了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想想,你们还有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感受?二、感悟课文2、是呀,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图片,美好的景色,都会给我们带来舒畅
14、、快乐的感觉,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飘回远古的宋代,跟随着词人辛弃疾去黄沙古道中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你们会有更美好的感觉。(一) 理解课题,初步感知词意。1、出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读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再读题目,猜猜这首次会写什么?猜对了吗?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把这首词读一读,注意把子音读准,读通。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词读了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谁愿意来读?2、不错,开始老师还害怕你们会读错,看来担心是多余的,你们还在背过的古诗文中遇到过这种读音吗?3、知道这首词写得是什么吗?5、对,那么作者到底看到了那些景物呢?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次读书要求同学们用笔
15、将作者看到的景物勾画出来。(二) 写景悟情1、同学们,想象产生美丽,希望大家借助想象,选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写一写,要说明原因。2、交流3、明月无声,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木不动,但鹊儿飞起,引起枝儿摇曳,清风无言,徐徐抚来,蝉儿送来了悠长而凉丝丝的蝉声。多美呀,谁能通过朗读来呈现这样的画面。不够清晰,再来。4、除了美景,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将这两句颠倒一下顺序。5、说得真好,听到这不绝于耳的蛙声,你能想象它们在说些什么吗?你们的想象真是精彩纷呈啊,当然,青蛙是无法言语的,这里应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农家丰收的喜悦之
16、情。6、是啊,稻香扑比鼻,蛙鼓阵阵,小溪潺潺,这一切怎能不令人喜悦呢?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分享作者的快乐吧!不够美,再努力些就更美了7、作者行走在黄沙道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稻香,那种轻松愉悦之情无法言语,可是此刻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呀,下雨了,游兴正浓时,岂不太扫兴了?是不是?那心情会怎样,自学下阕,说说理由。说得好,就那么两三点豆大的雨点,行人可以不紧不慢地找地方避雨,雨中散步,别有一番情趣。正在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就立刻出现在眼前,旧地重游,实在是喜出望外,喜上加喜。由此可见,这一句果真要用什么语气来读?再读这首词,相信你们有更深刻的感受了,说说你的体会。将体会融于朗
17、读。8、西江月是一首田野山水名作,作者把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景物予以了无限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显,在平时的作文中,希望同学们学会借助景物描写来体现自己心理变化。宋词和唐诗一样是中国文化瑰宝,有许多的传世之作,你们还知道那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交流一下。三、总结一首好诗,就象一位好朋友,好老师,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流水般清澈的友谊,能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提供想象的天地,净化心灵的空间。愿同学们多读好诗,下周我们将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古朗月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图文结
18、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内容分析: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学生分析: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设计理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教学准备:生字卡、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2
19、.学生背诵小小的船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古诗。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2.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学生字。(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
20、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1.学习第一句诗。(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学生说图。(2
21、)图文理解第一句诗。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2.学习第二句诗。(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1)学生观察图画。(2)学生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教学设计 2 古诗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8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