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2).ppt
《心理健康教育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 (2).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胡忠光2013年7月12日,提纲,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四、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五、自杀问题六、班主任的心理自我调节,在美国有一句很形象的话:“成功人士,都是左手牵着律师的手,右手牵着心理咨询师的手,才能走向成功”。,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误区1“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误区2“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误区3“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误区4情绪焦虑和抑郁不是“病”,也无需治疗误区5“看心理医生是件丢人的事”,误区6“心理咨询就是听心理医生讲故事”误区7“心理咨询只不过是花钱找一个倾诉烦恼的场
2、所”误区8“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误区9“心理医生能帮我解决所有问题”误区10“在书上或网上随便找个心理测验做做,就知道自己心理有没有毛病了”,误区1“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这是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普遍误解。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身体健康并不等同于健康,也不等同于心理健康,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只有同时具备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的人,才能算是真正健康的人。,误区2“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其实,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在一生的某个时期发生心理问题,只是程度有轻有重,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误区
3、3“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很多人对“心理问题”十分敏感,并把它和精神病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可怕而又可耻的事。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常出现一些心理困扰,调解不当就会形成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并由于某种人格基础才有可能发展为神经症和心理疾病。而且,精神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一般的心理问题与精神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误区4情绪焦虑和抑郁不是“病”,也无需治疗,有些人认为“人生在世,谁没有个烦心事呢”,情绪不好也是正常的,或让它随着时间淡忘掉,或接受现实、命该如此,哪还用去看心理医生呢?殊不知,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排解,会严重影响身心健
4、康,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误区5“看心理医生是件丢人的事”,很多人认为身体有病尽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寻医问药,然而看心理医生却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怕受到歧视和猜疑,甚至怕被当成精神病人看待;另一方面,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陌生人也觉得不安全,不放心;还有人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心理变态,这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误区。,误区8“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由于对心理咨询不了解,人们往往期望值过高,认为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除病痛也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心理咨询更需要患者与心理医生的互动配合。,误区6“心理咨询就是听心理医生讲故事”,心
5、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经常会以讲故事的形式启发来访者的认知,然而这只是众多心理咨询技术之一。针对来访者的个案特点和个性特征,咨询师将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帮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排除心理障碍,获得更加成功和快乐的人生。,误区7“心理咨询只不过是花钱找一个倾诉烦恼的场所”,由于心理咨询遵循保密原则,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无须任何掩饰,可以尽情地倾诉烦恼。但心理咨询的功能远远不止于此,接受过专业医学和心理学训练的咨询师能够从多个角度为来访者提供帮助,促进个人成长。,误区10“在书上或网上随便找个心理测验做做,就知道自己心理有没有毛病了”,为满足现代人类对探索自己心理和他人心理的好奇心,各种相应的书籍
6、和互联网站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心理测验。例如,让你想象走进一个森林里会遇到哪几种动物,然后根据答案中动物的种类和出现次序判定你的爱情观。这一类所谓的心理测验的趣味性远远大于其科学性,不具备信度、效度,更没有代表性的常模和标准化指标。心理困扰时如果依据这种测验的结果自我诊断,往往会令人误入歧途,甚至引发新的困扰。,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一)健康的含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误区9“心理医生能帮我解决所有问题”,有些人表现出对心理医生的过度依赖,把所有问题摆在医生面前后,便等待处方。其实,心理医生作用在于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依靠自
7、身的力量走出困境,促进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体能,体态,体形,道德,智能,性情,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实能,潜能,知识,技能,学能,创造,人,(二)什么是心理健康,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7.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五快”和“三良好”。五快指: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好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物,人事,人己,人人,物质(金钱),环境(自然),社会(政治),科技(工具),认识,接纳,完善,学习,工作,休闲,
8、师长,同伴,家庭,异性,心理健康关键要素之“关系协调”示意图,心理学博士岳晓东提出的灰色区概念认为:人的心理正常与异常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如果把心理正常比作白色,把精神病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灰色区”。灰色区可谓非器质性精神痛苦的总和。灰色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浅灰色区和深灰色区:浅灰色区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是心理咨询的对象;深灰色区是各种变态人格和神经症,是心理治疗的对象。,灰色区理论,灰色区理论,心理健康的层次,智力正常/低常,人格完善/分裂,情绪积极/消极,关系协调/失调,基础,结果,表现,关键/核心,心理健康水平=,自身素质+外部支持(-过
9、度支持)压力(-必要刺激),2010健康新概念,一个中心:一切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遇事潇洒一点,看事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四个拥有:无论你有多弱或多强,一定要拥有真正爱你的人,拥有知心的朋友,拥有向上的事业,拥有温暖的住所。五个要:要唱,要跳,要俏,要笑,要苗条。六个不能:不能饿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检查,不能老了再后悔。,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从发展看,异常心理来自于童年期经验;从人格结构看,来自于本我和自我以及超我的冲突;从动机看,源于人类对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追求,还有性,也就
10、是力比多的作用。,快乐原则,至善原则,现实原则,各种欲望和冲动,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行为主义的解释:心理的异常是错误的学习导致的。,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人们生来就有趋向健康、成长和完善的倾向。认知主义的解释:认为心理异常是由错误的认知引起的。,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自知力主动求治,四、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二)医学标准(症状与病因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根据一个
11、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便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患。,四、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一)内省经验标准 这里的内省经验指两个方面,其一是指自己的主观体验,即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觉得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需要寻求他人支持和帮助。其二是从观察者而言,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四、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三)统计学标准这种依据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四、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四)社会适应标准在
12、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着生理心理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五、自杀问题,老师的一句话“要跳楼你就跳”小学生跳楼自杀,2011年12月6日上午,番禺大岗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晖(化名)从教学楼三楼坠下,后经医治无效死亡。家属称,事发前小晖曾因拒绝借作业给同学抄袭,与同学起摩擦后受到老师批评,并且老师曾两次让小晖在上课期间离开教室。,2009年12月10日晚,11岁的湖南籍学生何楚华在东莞出租屋内用红领巾上吊自杀身亡。据了解,死亡的男孩读小学五年级,母亲早亡,父亲在外
13、打工,他一直由姑姑抚养。其父疑其在校被虐打所致。,云南晋宁中和乡凤踪小学李校长说,2009年16日下午5点40分左右,他刚开完会,就得知凤踪学校“有学生自杀了!”他赶到时,小勤已经躺在床上,床沿上还挂着一根被割断的红领巾。最先发现意外的老师向李校长汇报,他们听到学生报告后,进入宿舍看到小勤被一根红领巾吊在床沿上,老师立即上前,却发现红领巾已被系了个死结,不得不用刀割断红领巾,才救下孩子,但孩子呼吸已经非常微弱,赶来的120对孩子进行了10多分钟的急救之后,宣告小勤死亡。,“我的好朋友小华(化名)因为丢了家里卷帘门遥控器,要去自杀,我跟她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死后我要穿越时空,回到清朝
14、去跟皇帝拍电影”(据村民讲述)2012年3月1日下午,在课堂上完成一纸遗书后,漳浦县前亭镇过港村五年级小学生小美(化名)和同桌小华一起跳进了一口2米多深的池塘,等到家人发现为时已晚,如花般的生命消逝在池塘里。小华和小美是漳浦前亭镇过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坐在班级第二组最后一排的位置。她们都是12岁,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福建2名小学生跳水塘自杀 少女自杀盼穿越,3月1日下午第一节课结束后,小华神色慌张,称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就是找不着自家卷帘门的遥控器。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美,两人一起商量着该怎么办。第二节语文课,小华心里所想,以及其与小美窃窃私语了什么内容,都无人知晓。估计是在写遗书。据派出所有
15、关民警介绍,事后找到的遗书字迹很工整。小华还特意在记事本上粘着两枚戒指,这是她送给亲姐姐的礼物。,福建2名小学生跳水塘自杀 少女自杀盼穿越,当天下午4点多,小学放学了。小华和小美偷偷地将两本“遗书”藏在小华家放碟片的柜子里,随后去跳池塘。至于跳塘原因,大部分的村民觉得可能是小华把丢东西看得太重,形成心理负担。不过,不少村民并不认同此说法,一个村民说,可能是两个小孩有心理问题,遥控器丢失不过是一个诱因,“而小美可能是因为跟她太要好,重承诺,也可能是穿越剧看多了”。,福建2名小学生跳水塘自杀 少女自杀盼穿越,有数据表明,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
16、据WHO的统计数字,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背景,11楼,2003年9月10日是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2003年自杀一个都太多 2004年拯救生命,重建希望 2005年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2006年理解激发新希望 2007年终生预防自杀 2008年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2009年社会文化因素与预防自杀2010年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全球携手预防自杀2011年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
17、,预防自杀,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叔本华,(一)自杀的原因探讨,下面这些问题,可以经过改动应用于对任何具体的压力源的询问:你觉得这个丧失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弥补这一丧失带来的损失?在一张1到10的量表上,“1”代表毫无痛苦,而“10”代表无法忍受的巨大痛苦,你现在的痛苦处于哪个点上?你是否找到了某种方式来减轻或是根除这种痛苦?,1.外部压力,定义:根植于内心世界当中混乱的变动,它并不直接与某个具体的、破坏性的生活压力源相联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释放和积累的压力。它会管用吗?(“我的痛苦会终结,我的问题会得以解决吗?”)这样做对不对?(“
18、自杀是不是会伤害到其他人,或是打破我潜在的道德规则”),2.内部冲突,大脑的生物化学因素是不是可以直接引发一些重要的精神症状,比如抑郁、错觉和幻觉妄想?大脑的生物化学基础是否可以直接引发自杀意念?,3.大脑的生理学基础,1.矛盾心态。2.偏差认知。3.冲动行为。4.关系失调。5.死亡概念模糊。,(二)自杀者心理特征,(1)自杀是软弱的表现,是一件羞耻的事情。(2)自杀是不道德的,或是有罪的。(3)自杀的话题是禁忌的。(4)担心访谈者认为自己疯了。(5)害怕自己一旦透露了自杀的想法,就会被“锁起来”。(6)一心求死,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7)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认知偏差和恐惧,过程:1.自
19、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三)自杀的过程及征兆,2.矛盾冲突阶段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表现出谈论自杀,暗示自杀等直接或间接表现自杀企图的信号。,3.自杀行为选择阶段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决死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出异常平静,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等。等待时机一到,即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常见的征兆:1.言语 有自杀意念的人会间接地,委婉地说出来,或者谨慎地暗示周围。如“想逃学”、“想出走”、“活着没有意思”。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
20、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2.身体 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这往往是抑郁情绪所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应引起注意。,3.行为 当自杀意念增强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的似的。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焦躁不安、常常哭泣。,1.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正自杀3.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4.自杀者有精神疾病5.想要自杀
21、的人是真的想死,(四)有关自杀的误解,6.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7.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8.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威胁可能结束9.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10.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11.自杀是个人的事,1.心理咨询与同伴互助2.普及精神医学知识3.防止过量服药4.建立危机卡片5.建立危机干预中心,(五)自杀的预防,故事:不要忘了自己,有一和尚犯罪,一位公差押解他去远方发配。到了晚上,俩人就在一家小旅店歇息。吃饭的时候,和尚心怀叵测,频频劝酒,将公差灌得烂醉如泥。深夜,和尚设法打开枷锁,把公差的头发全部削掉,然后趁机远走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教育 2 心理健康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7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