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 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一、 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
3、学习领域(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 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二、学习领域目标A、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
4、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B、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C、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D、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E、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第
5、三部分 内容标准学习领域一 运动参与(一)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二)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学习领域二 运动技能(一)获得运动基础知识(二)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四)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学习领域三 身体健康(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二)发展体能(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四)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习领域四 心理健康(一)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二)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三)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四)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学习领域五 社会适应(一)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6、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二)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 教学建议(一)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1. 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2.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3. 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二)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1. 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2.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3. 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1)实践性原则(2)灵活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4. 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1. 班级教学
7、与分组教学2. 组织教学的灵活性(四)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1.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2. 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二、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 确定评价的目标-根据标准和具体评价任务,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2. 选择评价的方法-
8、依据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指标和评价的方法。3. 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依据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要求,具体进行观察、测量等,收集教学相关的信息。4. 依据标准进行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解释,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用于改进和指导以后的教或学。(一)学习评价1. 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2. 学习评价的重点 本标准的目标、内容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变化,
9、因此,学习评价的重点也相应有所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不太强调比较强调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等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仅评价最终成绩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 学习成绩评定建议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
10、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2)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3)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的建议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应有
11、所差异。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4)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建议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生自我评定-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组内互相评定-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
12、合评定。 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我评定与组内互相评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应更重视学生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的作用。(二) 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 评价的目的 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 评价的内容 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
13、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的评定。本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1)教师专业素质评价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标准、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程度;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及运用程度;从事体育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开发和运用体育资源的能力等。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2)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注重发
14、展性的评价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组织和课的结构、教学内容的质与量、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教师教学评价既可用于对某一堂课的即时性评价,也可用于进行阶段性课程或整个课程的评价。评价时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同时,教学评价不但应注意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还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学习前后变化的评价。3评价的形式教师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同时也可采用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时可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针对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
15、方面的内容制定适当的量表,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4评价的组织实施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评价,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本人进行,同时采用同行评价的形式。一般可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的即时性自我评价,可以采用每堂课后在教学日志或教案上作简要评述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同行或专家进行的即时性评价,可采用随机方式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阶段性或课程教学实施的总体评价应在即时性评价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并将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及时反馈给被评教师本人。(三)课程建设评价1评价的目的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周期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对体育与健
16、康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2评价的内容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对以下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1)是否制定了课程规范性文件(包括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教学计划)以及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程度;(2)是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行情况;(3)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完善程度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4)教材建设评价,包括教材建设的完善程度,教材在使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学生和学科专家对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反应等;(5)课程实施保障状况,包括合格师资配备、师资培训
17、、场地器材和经费方面的保障状况等;(6)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3评价方法与组织标准是评价的基本依据。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课程建设评价,由教育部组织进行。地、市、县级行政区的课程建设评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学校的课程建设评价由市、县及县级行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在进行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评价时,首先由被评地区和单位组织自评,然后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检查验收。被评地区、单位应写出自评结论和整改意见,评价部门应提出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并及时反馈给被评地区和单位,以促进课程建设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反应,包括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评价意见,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特
18、别是家长的评价意见。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标准在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为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标准提供了可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人力资源的开发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在校外还可发挥社
19、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请他们辅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2制作简易器材各
20、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
21、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要大力开发,以适应和满足中小学学生的实际需要。各地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
22、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2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锡伯族的射箭、彝族的射弩、白族的跳山羊以及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四)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1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这里所说的课外泛指早晨上课前、课间和课外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健康 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7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