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形成性评价(北碚).ppt
《小学科学课堂形成性评价(北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堂形成性评价(北碚).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堂形成性评价重庆市教科院 邵发仙QQ:198903416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它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足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评测,评测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实际教学中采用的评测策略,实际教学中采用的评测策略,师生对话观察学生活动分析学生记录单,评测三要素,搜集信息(证据)解读信息(判断)有目的地使用信息,形成性评价,评测有两种主要的评测目的。一个是为了辅助学生学习,另一个是为了报告学生学了多少。第一个目的的评测是为了学习的评测,被称为形成性评测;第二个目的的评测是对学习的评测,被称为总结性评测。形成性评测被用于设计教学、识别学生的需求、监控教学的
2、有效性和为学生提供反馈;而总结性评测被用于向家长、学校或决策者报告学生的成绩。,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利用在教学中搜集的信息去支持学习时,评测才是形成性的。从评测的要素来看,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测都需要搜集学生学习的证据和对学生的水平作出判断,但对于接着将这些判断用作什么目的,二者是不同的。,注意,评测可以在教学中的任何时候使用开始、中间、结束在一节课的开始时找出学生的概念需要评测书面任务不是搜集信息的唯一途径,评测可以基于观察、交谈、绘画或展示评测可以由学生自己开展(自我评价),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备学生: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前概念,如何针对前概念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小组
3、记录单,G1:盐让水的密度增加了;盐的成份要大于水;排水量增大;马铃薯体重变轻。G2:盐水把马铃薯变轻了;盐把水的浮力变大了;盐被水侵蚀,盐中的空气向上浮,所以马铃薯才会浮起来;马铃薯吸收了盐水,让马铃薯浮起来;盐是在海里浮着的,而马铃薯吸收了盐水,它就在水里可以浮起来了。G3:马铃薯变轻了;马铃薯吸取盐的成份;碱里面含得有什么矿物质让马铃薯浮了起来;因为死海里的盐很多,所以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G4:盐可以驱除水份;盐可以增加马铃薯的排水量;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G5:因为死海的含盐量很高,能把人浮起来;因为盐可以产生浮力。G6:盐有浮力;盐使水的浮力变大;盐溶入水里,水有浮力;盐进入马铃薯里
4、,使马铃薯浮起来;水里的盐有足够分量,就浮起来了;水跟盐有关.G7:盐里的某种物质使物体浮起来,盐越多浮力越大;盐占了水的空间,马铃薯就上升了;盐就是浮力,它能让物体上升。G8:大量盐跟马铃薯之间有什么关系,才使它浮起来;把水份吸干,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如果是课前的前概念调查,你会怎么设计教学?如果是课中学生讨论出的解释,你会如何处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学生可能认为进到盐水里马铃薯的重量变轻了,这可以通过称重来验证;可能认为马铃薯的体积变大了,可以通过浸水法比较体积来验证;可能认为浮力增大了,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来验证;可能认为排水量大了,可以通过观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排水量验证;可能认为
5、盐有某种浮力,可以用其他溶质替换盐来验证;可能认为只要里面溶有东西就能浮起来,可以通过设置盐的梯度来验证。,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往水里加盐(或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盐水),马铃薯浮起来了。运用关于沉浮的已知知识讨论:1.如何解释这个现象?2.如何验证这样的解释是否合理?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可分组,每组验证一部分想法,开放式提问,教师的提问应当能够探查学生的概念、挑战学生模糊的想法或语言、促进他们给出解释、询问论断的根据,以此来体现探究的本质。你认为怎么样?(探查概念)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挑战模糊想法或语言)你怎么解释呢?(促进给出解释)你为什么认为?(询问论断的根据),领悟,形成性评测有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课堂 形成 评价 北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7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