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灾防治及水体下安全采煤.doc
《矿井水灾防治及水体下安全采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水灾防治及水体下安全采煤.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矿井水灾防治及水体下安全采煤一、地下水的基本知识(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自然界中的水:1、大气水:水蒸气、云、雾、雨、雪和冰雹;2、地表水:河流、湖泊、海洋、冰雪;3、地下水:保存在地下岩石的空隙、裂隙及岩溶中的水。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辐射热和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循环着。从海洋、河流、湖泊的表面,岩石的表面及植物的叶面上蒸发,变成水汽上升至大气圈中。在高空凝结,形成不同形式的降水而降落到地面。降落下来的水一部分就地蒸发,一部分通过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形式回归到海洋、河流、湖泊中。(二)岩石的空隙性和透水性1、岩石的空隙性(1)孔隙:岩石颗粒之间存在的空隙。孔隙以孔隙度(n)表示。30%或更大。颗粒大小均
2、匀,孔隙度大;大颗粒之间空隙充填有较小颗粒,孔隙度小。沉积岩孔隙度一般为10%,砾岩和充填胶结差的砂岩可达20%(2)裂隙: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作用,产生各式各样的裂缝,称为裂隙。(3)岩溶:地下水溶蚀了某些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岩盐)后,在岩石中形成了洞穴,称为岩溶溶洞。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能使水透过本身的性能,称透水性。根据岩石透水性的大小,岩石可分为透水岩石和不透水岩石。砂、砾石、砾岩以及裂隙与岩溶比较发育的岩石(砂岩、石灰岩)为透水性岩石;粘土及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如页岩)为不透水岩石。岩石的透水性是相对的。在普通压力下为不透水岩石,在高压力下可能是透水性岩石。介于透水与不透水之间
3、的岩石为半透水性岩石,如亚粘土和亚砂土等。岩石透水性的大小,用渗透系数 表示。(见图1)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测得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渗透系数平均为4.79210-6m/s(0.414m/d);本溪组石灰岩含水层渗透系数平均为1.44610-6m/s(0.125m/d)。3、透水层与不透水层;含水层与隔水层能够透水或透水性强的岩石,称为透水层,如石灰岩,白云岩,空隙度大的砾岩和砂岩。充满了地下水的透水层,称为含水层。不能透水或透水性差的岩石,称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如粘土,页岩,裂隙少的岩浆岩。根据渗透系数K(m/d)的大小,岩石透水性可分为五级:1、极强透水性岩石(K0.01);4
4、、弱透水性岩石(K=0.01-0.001);5、极弱透水性或不透水性岩石(K10);2强透水性岩石(K=10-1);3、中等透水性岩石(K=1-0.001).几种岩石的渗透系数见表1。 表1几种岩石的渗透系数(三)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1、潜水与承压水潜水: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水面至地表有一定距离。潜水由高位向低位流动,又称无压水。(见图2)承压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又称为自流水。承压水形成条件是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区为补水区,位置较高,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渗入地下沿含水层流动,;区为排泄区,位置较低,以泉的形
5、式出露于地表;补水区与排泄区之间的区,充满具有静压力的地下水,就是承压水。由于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具有压力,钻孔通过隔水层后,地下水便涌入孔内,不断上升,有可能喷出至地表。(见图3)2、降压漏斗的概念(见图4)在潜水(或承压水)井中抽水,水位下降,程漏斗形,直到形成稳定的降压漏斗为止。潜水井涌水量(即井的排水量)计算公式为:(四)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自然界有许多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都溶于水,因此地下水不是化学纯水,而是复杂的溶液。已发现有几十种元素。离子状态:阴离子Cl-、SO4-、HCO3-阳离子Na+、K+、Ca+、Mg+化合物状态:Fe2O3、Al2O3 等气体状态: N2、O2
6、、CO2、CH4、H2S等以主要阴阳离子来表征地下水的化学类型。若地下水主要阴离子成分为HCO3-、阳离子为Ca+ 时,称为重碳酸钙型水;若地下水主要阴离子成分为SO4-、阳离子为Na+ 时,称为硫酸钠型水。反映地下水化学性质常用指标有以下几个:1、水的总矿化度(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矿化度,以克/升来表示。它表明水中含盐分的多少。矿化度高,说明地下水的循环条件差;矿化度低,说明地下水的循环条件好。按总矿化度大小,可将地下水分为以下几类:(见表2) 2、氢离子浓度(pH值)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 H+ pH=-lg当 7时,说明水呈酸性反应
7、;7时,说明水呈碱性反应。根据pH,可将地下水分为五类:(见表3)3、水的硬度地下水的硬度大小取决于Ca+ 和Mg+ 的含量。硬度又有:总硬度(Ca 、 Mg的总含量)、暂时硬度(沸腾后 Ca 、 Mg 沉淀量)和永久硬度(沸腾后 Ca 、 Mg 不沉淀量)。根据总硬度,可将地下水分为五类:极软水、软水、弱硬水、硬水和极硬水。二、矿井涌(突)水条件分析(一)矿井涌水来源与通道1、天然水源与通道(1)水源:a.大气降水;b.地表水:河流、湖泊、洼地积水等;c.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断层破碎带水,岩溶水,潜水,自流水(承压水)。(2)通道:a.岩溶陷落柱;b.断层带、裂隙;c.隐伏露头、天窗:隐
8、伏在第四系含水砂层之下的基岩风化带为隐伏露头;第四系含水砂层之下往往有粘土质隔水层,粘土质隔水层的尖灭或缺失称天窗。d.地震裂隙。2、人为水源与通道水源(1)水源:a.袭夺水源:由于疏干降压形成降压漏斗,获得新的补给水源,称袭夺水源;b.老窑水。(2)通道:a.顶板垮落带、导水断裂带;b.开采引起的底板破坏带;c.岩溶地面塌陷:由于抽水试验和疏干开采,形成的岩溶地面塌陷;d.封堵质量不佳的钻孔。.(二)影响矿井涌水的因素1、地质因素:(1)地面因素:地面河流,洼地,降水,地形;(2)岩石性质:透水性(渗透系数);(3)地质构造:断层:断层是否与地表水及含水层连通;断层破碎带往往本身含水;若断层
9、破碎带被粘土质岩石充填、胶结,具有隔水作用。 褶曲:采掘工作面处于向斜轴处,涌水量就会增大。2、人为因素:(1)开采活动;(2)废弃的勘探钻孔,封堵质量不佳;(3)开采面积和矿井长期排水影响: 以静储量水为主:初期,涌水量随开采面积增大而增加;以后会逐渐减小。以动储量水为主:涌水量稳定。(三)矿井充水程度1、根据含水系数 含水系数 KB = QPQ矿井中排出的水量(m);P同一时期煤炭采出量(T)(1)涌水量小的矿井:KB102、根据涌水量(1)涌水量小的矿井:Q 1000 m/h三、矿井突水预兆与突水量估算(一)矿井突水预兆1、一般预兆(1)煤层变湿、松软,煤帮滴水,顶板淋水;(2)工作面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水灾 防治 水体 安全 采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7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