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3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目 录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第二章 化学平衡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第四章 酸碱平衡第一节 酸碱理论第二节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 酸、碱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分数第四节 酸、碱溶液H3O+、 OH-浓度的计算第五节 缓冲溶液第五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第二节 难溶强电解质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第三节 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 原电池第三节 电极电势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第五节 电解第六节 化学电源第七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一
2、节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第二节 微观粒子的特性第三节 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第四节 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第五节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第六节 元素周期表第七节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第八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第一节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第二节 共价键和分子结构第三节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和分子晶体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第三节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第四节 螯合物第五节 配位个体的标准稳定常数和各级配位个体的分布第六节 配位个体的稳定性第七节 配位平衡的移动 第十章 S区元素第十一章 P区元素第十二章 过度元素第十三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
3、数据处理第一节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二节 误差的表示方法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第四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五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第十四章 滴定分析法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第二节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第十五章 酸碱滴定法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第二节 酸碱滴定曲线第三节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第四节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第五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第十六章 沉淀滴定法第一节 莫尔法第二节 佛尔哈德法第三节 法扬司法第十七章 配位滴定法第一节 配位滴定法概述第二节 配位滴定的副反应系数和配位个体的条件稳定常数第三节 配位滴定曲线第四节 金属指示剂第五节 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和准
4、确滴定的条件第六节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第十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第一节 条件电极电势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第五节 碘量法第六节 重铬酸钾法第十九章 吸光光度法三、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独立本科段)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综合了以往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基础化学课程的内容,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二) 课程的设置目的。本课程是通过学习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与工科院校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解决一般无机及
5、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 课程考核重点。本课程的重点章是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和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次重点章是第九章、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一般章是第四章和第七章。二、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二章化学平衡(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四章 酸碱平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熟悉酸碱理论,掌握酸碱理论的计算,重点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溶液中H3O+ OH-浓度的计算。二、课程内容(一)酸碱理论。(二)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三)酸度溶液中酸、碱组分的
6、分布分数。(四)酸碱溶液中H3O+ OH-浓度的计算。(五)缓冲溶液。三、考核知识点(一)酸碱理论。(二)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三)酸度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分数。(四)酸碱溶液中H3O+ OH-浓度的计算。(五)缓冲溶液。四、考核要求(一)酸碱理论。1. 识记:阿仑尼乌斯的部分电离理论要点和电离度的概念、路易斯电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和酸碱反应的实质。2. 领会: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 、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3. 简单应用:质子酸或碱的解离常数与酸碱强度的关系、共轭酸碱对ka和kb的相互关系。(二)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 识记:了解电荷平衡的概念。2. 领会:弱酸碱解离平衡的概念。3. 简单应用
7、:共轭酸碱对标准解离常数关系。(三)酸度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分数。1. 识记:一元弱酸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分数和多元酸溶液中组分的分布分数及。2. 领会:分布分数的含义。3. 简单应用:影响分布分数因素。(四)酸碱溶液中H3O+ OH-浓度的计算。1. 识记:一元弱酸(碱)和多元酸(碱)溶液两性溶液中H3O+ OH-浓度的计算公式。2. 领会:公式运用条件和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影响。3. 简单应用:能用最简式计算一元弱酸(碱)和多元酸(碱)溶液中H3O+ OH-浓度、两性物质溶液中H3O+ OH-浓度。(五)缓冲溶液。1. 识记: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缓冲作用和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的概念。2. 领会
8、: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和常见的标准缓冲溶液。3. 简单应用:掌握缓冲溶液中pH值的计算和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第五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相关知识,熟悉关于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重点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二、课程内容(一)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二)难溶强电解质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三)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三、考核知识点(一)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二)难溶强电解质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三)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四、考核要求(一)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9、1. 识记: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2. 领会: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的意义和溶解度。3. 综合应用: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换算。(二)难溶强电解质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 识记:溶度积规则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2. 领会:强电解质的生成、溶解条件。3. 简单应用:运用溶度积规则判定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三)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1. 识记: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含义。2. 领会: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的条件。3. 简单应用:学会判定能否进行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重点掌握原电池、电
10、极电势的产生及应用等相关知识。二、课程内容(一)氧化还原反应。(二)原电池。(三)电极电势。(四)电极电势的应用。(五)电解。三、考核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二)原电池。(三)电极电势。(四)电极电势的应用。四、考核要求(一)氧化还原反应。1. 识记:氧化值、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2. 领会:氧化值的意义。3. 简单应用:熟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二)原电池。1. 识记:原电池概念。2. 领会:原电池组成。3. 简单应用:掌握原电池表示方法。(三)电极电势。1. 识记: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2. 领会: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产生。3. 综合应用: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及有关能斯特方程的
11、计算。(四)电极电势的应用。1. 识记: 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定义。2. 领会: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3. 简单应用: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限度、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第七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微观粒子的特性和基本理论,掌握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和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重点掌握多电子原子的结构。二、课程内容(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二)微观粒子的特性。(三)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四)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五)多电子原子的结构。(六)元素周期表。(七)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三、考核知识点(一
12、)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二)微观粒子的特性。(三)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四)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五)多电子原子的结构。(六)元素周期表。(七)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四、考核要求(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1. 识记:连续光谱、不连续光谱的概念和氢光谱理论和玻尔理论。2. 领会:量子化。3. 简单应用:认识玻尔理论的优缺点。(二)微观粒子的特性。1. 识记: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2. 领会:海森堡不确定原理。3. 简单应用:结合实验解释微观粒子的特性。(三)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1. 识记: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各物理量含义、单电子原子概率波、概率和概率密度概念。2
13、. 领会:单电子原子的波函数的解与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的意义及取值规则。3. 综合应用:掌握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确定及应用。(四)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1. 识记:原子轨道、电子云、等密度面、界面图概念。2. 领会:径向分布函数和径向分布图。3. 简单应用:了解s、p、d原子轨道(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应用。(五)多电子原子的结构。1. 识记: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概念。2. 领会:多电子原子轨道鲍林近似能级图和能级交错的概念。3. 综合应用: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多电子原子的结构表示方法。(六)元素周期表。1. 识记:周期、族、电
14、子组态、元素的分区。2. 领会: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周期、族、区、电子组态的关系。3. 简单应用:周期表排布规律。(七)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 识记: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号电负性的概念。2. 领会: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号电负性的变化规律。3. 简单应用:学会解释上述概念变化规律产生原因。第八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离子键和离子晶体、共价键和分子结构相关知识,掌握分子内化学键及晶体结构的内容,重点掌握共价键和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这几个知识点。二、课程内容(一)离子键和离子晶体。(二)共价键和分子结构。(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氢
15、键和分子晶体。三、考核知识点(一)离子键和离子晶体。(二)共价键和分子结构。(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和分子晶体。四、考核要求(一)离子键和离子晶体。1. 识记:离子键概念。2. 领会:离子键的基本特征。3. 简单应用: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二)共价键和分子结构。1. 识记:共价键的基本特征、共价键的类型、原子晶体结构特点。2. 领会:掌握现代价键理论、.轨道杂化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要点。3. 综合应用:会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简单分子结构,用现代价键理论解释共价键的形成,用轨道杂化理论解释分子构型。(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和分子晶体。1. 识记:分子间力及类型、氢键。2.
16、 领会: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形成氢键的条件,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及相应化合物性质。3. 简单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及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个体的相关知识,掌握关于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形成及配位平衡的知识,重点掌握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二、课程内容(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二)配位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三)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四)螯合物。(五)配位个体的标准稳定常数和各级配位个体的分布。(六)配位个体的稳定性。(七)配位平衡的移动。三、考核知识点(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7、(二)配位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三)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四)螯合物。(五)配位个体的标准稳定常数和各级配位个体的分布。(六)配位个体的稳定性。(七)配位平衡的移动。四、考核要求(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 识记: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的类型。2. 领会:配合物的组成。3. 简单应用:学会配合物命名。(二)配位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1. 识记: 配合物异构类型。2. 领会: 空间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现象。3. 简单应用:了解配位数与配合物空间结构的关系。(三)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 识记: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2. 领会:内轨型化合物和外轨型化合物的形成条
18、件。3. 简单应用: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磁矩的概念及应用。(四)螯合物。1. 识记: 螯合物、常见的螯合配体。2. 领会:螯合物的形成及其稳定性。3. 简单应用:了解生物配体。(五)配位个体的标准稳定常数和各级配位个体的分布。1. 识记:配合物的标准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的概念。2. 领会:配合物的标准稳定常数和配合物各物种的分布。3. 简单应用: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六)配位个体的稳定性。1. 识记:中心原子、配体、螯合效应及空间位阻对配位个体的稳定性的影响。(七)配位平衡的移动。1. 识记:溶液酸碱度、沉淀剂、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取代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第十章 S区元素(本章不做
19、考核要求)第十一章 P区元素(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十二章 过度元素(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十三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熟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掌握关于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重点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二、课程内容(一)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二)误差的表示方法。(三)实验数据的处理。(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五)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三、考核知识点(一)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二)误差的表示方法。(三)实验数据的处理。(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五)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四、考核要求(一)误差
20、及其产生的原因。1. 识记:误差产生的原因。2. 领会:掌握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3. 简单应用:了解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二)误差的表示方法。1. 识记:准确度、精密度概念。2. 领会:准确度和误差的定义及它们的表示方法,精密度和偏差的定义及它们的表示方法。3. 简单应用:了解精密度和准确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实验数据的处理。1. 识记:正态分布及其特点。2. 领会:掌握对可疑数据进行判断舍弃的方法。3. 简单应用:置信度、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定义及有关计算。(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 识记:了解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减少测定误差。(五)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 识记:
21、有效数字的概念。2. 领会:有效数字的修约。3. 简单应用:掌握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第十四章 滴定分析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滴定分析法概述,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掌握滴定分析法的计算。重点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度的计算。二、课程内容(一)滴定分析法概述。(二)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三)滴定分析法的计算。三、考核知识点(一)滴定分析法概述。(二)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三)滴定分析法的计算。四、考核要求(一)滴定分析法概述。1. 识记:滴定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的类型。2. 领会: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二)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 识记: 基准物质和标准
22、溶液的概念。3. 简单应用:标准溶液概念和基准物质必须满足的条件。(三)滴定分析法的计算。1. 识记:计算方法公式。2. 领会:了解常用计算方法。3. 简单应用:滴定分析法的计算,掌握滴定度的计算。第十五章 酸碱滴定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曲线的概念,掌握酸碱滴定法及应用,重点掌握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曲线、混合碱双指示剂法的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二、课程内容(一)酸碱指示剂。(二)酸碱滴定曲线。(三)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四)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五)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三、考核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二)酸碱滴定曲线。(三)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四)酸
23、碱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五)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四、考核要求(一)酸碱指示剂。1. 识记:酸碱指示剂概念。2. 领会: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二)酸碱滴定曲线。1. 识记: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的原理。2. 领会:掌握、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3. 综合应用:掌握化学计量点pH值及突跃范围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依据。(三)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1. 简答应用:掌握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四)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1. 识记:常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五)酸碱滴定法应用。1. 综合应用:熟练掌握混合碱双指示剂法的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掌握铵盐中氮的测定方法。第十
24、六章 沉淀滴定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的原理,掌握它们的滴定条件、适用范围和注意问题以及计算方法。二、课程内容(一)莫尔法。(二)佛尔哈德法。(三)法扬司法。三、考核知识点(一)莫尔法。(二)佛尔哈德法。(三)法扬司法。四、考核要求(一)莫尔法。1. 识记:莫尔法的原理。2. 领会:滴定条件、适用范围和注意问题。3. 简单应用:学会应用。 (二)佛尔哈德法。1. 识记:佛尔哈德法的原理。2. 领会:滴定条件、适用范围和注意问题。3. 简单应用:学会应用。 (三)法扬司法。1. 识记:法扬司法的原理。2. 领会:滴定条件、适用范围和注意问题。3. 简单
25、应用:学会应用。 第十七章 配位滴定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配位滴定法的概念,掌握配位滴定的原理方法及应用,重点掌握配位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相关知识。二、课程内容(一)配位滴定法概述。(二)配位滴定法的副反应系数和配位个体的条件稳定常数。(二)配位滴定曲线。(四)金属指示剂。(五)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六)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三、考核知识点(一)配位滴定法概述。(二)配位滴定法的副反应系数和配位个体的条件稳定常数。(二)配位滴定曲线。(四)金属指示剂。(五)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六)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四、考核要求(一)配位滴定法概述。1
26、. 领会:EDAT结构和配位特点。(二)配位滴定法的副反应系数和配位个体的条件稳定常数。1. 识记: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概念、反应副反应系数和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2. 简单应用:掌握配合反应的反应副反应系数和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三)配位滴定曲线。1. 识记:EDAT滴定曲线。2. 领会: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四)金属指示剂。1. 识记: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2. 领会:金属指示剂理论变色点。3. 简单应用:如何选择金属指示剂。(五)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1. 识记:准确滴定的条件。(六)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1. 简单应用:直接滴定法、返滴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27、。第十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条件电极电势概念和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种类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重铬酸钾法的相关知识。二、课程内容(一)条件电极电势。(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四)高锰酸钾法。(五)碘量法。(六)重铬酸钾法。三、考核知识点(一)条件电极电势。(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四)高锰酸钾法。(五)碘量法。(六)重铬酸钾法。四、考核要求(一)条件电极电势。1. 识记:条件电极电势概念。(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 领会: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特点。2. 简单应用
28、:掌握计算化学计量点电势的通式。(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1. 识记: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种类和特点。2. 简单应用:如何选择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四)高锰酸钾法。1. 识记:高锰酸钾法的应用条件和特点。2. 简单应用:掌握高锰酸钾法最常见的一些应用。(五)碘量法。1. 识记:碘量法的应用条件和特点。2. 简单应用:掌握碘量法最常见的一些应用。(六)重铬酸钾法。1. 识记:重铬酸钾法的应用条件和特点。2. 简单应用:掌握重铬酸钾法最常见的一些应用。第十九章 吸光光度法(本章不做考核要求)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
29、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
30、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三、关于自学教材指定使用教材: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林培喜、朱玲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认真自学是考生能顺
31、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本课程主要是考核考生对设计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考生运用设计美学理论分析现代设计现象和发展趋势的能力。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2)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要以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为基础,结合课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要注意理论
32、联系实际,学生可通过实际应用,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3)可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网站获取最新资料的方法来学习。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针对重点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次重点章(第九章、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和一般章(第四章、第七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2、2、3、4、4、4、4、3、3、2、2、2,即总学时不少于35。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史料,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
33、,做出具体规定。(二)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设计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
34、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一)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二)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三)本课程考试题型有5种,分别为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四)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五)本课程考试卷
35、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附录】题型举例一、单选题1.溶液的凝固点总是( )纯溶剂的凝固点。 A.等于 B.高于 C.低于 D.无法确定 2.静脉注射时,注射液应与血液是( )。 A.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低渗溶液 D.无法确定二、判断题1.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所以水的沸点要高于100。( ) 2.溶液的凝固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 3.静脉注射时,注射液应与血液是等渗溶液。( ) 三、填空题1.一个定量分析过程包括的步骤有 、 、 、 、 。2.定量分析的误差按其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和 两类。由于使用的蒸
36、馏水不纯引起的误差属于 。四、简答题1.何谓渗透压?静脉注射时注射液与血液为何要等渗? 2.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和凝固点降低的原理,解释植物为何具有耐寒性和抗旱性。五、计算题1.称取不纯烧碱试样20.00g,加蒸馏水溶解后配成250mL溶液,吸取25.00mL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指示剂,用0.991 8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HCl溶液20.00mL。求该烧碱试样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用硼砂标定盐酸溶液。准确称取硼砂试样0.381 4g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甲基红指示剂,用待标定的盐酸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20.00mL,计算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附件2广东省高等教
37、育自学考试有机化学(二)(课程代码:02066)课程考试大纲目 录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第三节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第四节 共价键第五节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第六节 酸碱的概念第七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八节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第一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第二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第三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第四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第五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第六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第七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第一节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38、第二节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第三节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第四节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第五节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第六节 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第一节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第二节 二烯烃的结构第三节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第四节 共振论第五节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第六节 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第七节 环戊二烯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第一节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第二节 苯的结构第三节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第五节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第六节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第七节 稠环芳烃第八节 芳香性第九节 富勒烯第十节 芳烃的工业来
39、源第十一节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第六章 立体化学第一节 异构体的分类第二节 手性和对称性第三节 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第四节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分子的构型第五节 具有两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第六节 手性中心的产生第七节 手性合成第八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旋光纯度第九节 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第十节 构象对映体和构象非对映体第十一节 不含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第十二节 对映异构在研究反应机理中的应用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第二节 卤代烃的命名第三节 卤代烃的制法第四节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第五节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第六节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第七节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
40、的因素第八节 消除反应的机理第九节 消除反应的取向第十节 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第十一节 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第十二节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第十三节 氟代烃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第一节 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第三节 核磁共振谱第四节 紫外吸收光谱第五节 质谱第九章 醇和酚第一节 醇和酚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第二节 醇和酚的结构第三节 醇和酚的制法第四节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第五节 醇和酚的波谱性质第六节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第七节 醇羟基的反应醇的个性第八节 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个性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第一节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第二节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第
41、三节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第四节 醚的物理性质第五节 醚的波谱性质第六节 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第七节 冠醚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第一节 醛和酮的命名第二节 醛和酮的结构第三节 醛和酮的制法第四节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第五节 醛和酮的波谱性质第六节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第七节 ,不饱和醛、酮的特性第八节 乙烯酮卡宾第九节 醌第十二章 羧酸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第二节 羧酸的结构第三节 羧酸的制法第四节 羧酸的物理性质第五节 羧酸的波谱性质第六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第七节 羟基酸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第三节 羧酸衍生物的波谱性质第四节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第五节
42、 碳酸衍生物第十四章 二羰基化合物第一节 酮-烯醇互变异构第二节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第三节 丙二酸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第四节 Knoevenagel缩合第五节 Michael加成第六节 其它含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第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第一节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第二节 胺第三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第四节 腈第十六章 有机含硫、含磷和含硅化合物第一节 有机硫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 硫醇和硫酚第三节 硫醚第四节 磺酸第五节 芳磺酰胺第六节 烷基苯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第七节 离子交换树脂第八节 有机含磷化合物第九节 有机硅化合物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第
43、三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三、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二)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本课程是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基础课为基础,并为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化工工艺学、高分子化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打基础。教材的第二章至第五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和第十五章是考核重点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章和第十三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一章、第十四章和第十七章是考核一般章。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 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发展历史与学科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了解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的有关概念及碳原子的杂化、共价键均裂、异裂的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及共价键的几个重要参数的含义,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特点、共价键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7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