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公司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
《建设工程公司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公司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1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管理程序1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93.能力、培训和意识管理程序144.沟通、参与和协商管理程序225.文件管理程序276.运行控制管理程序427.勘察、施工安全许可审查管理程序468.地质作业安全管理程序549.物探作业安全管理程序5710.工程测量安全管理程序6011.桩基施工安全管理程序6612.吊装作业安全管理程序6913.隧道(井巷)工程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程序7214.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安全管理程序7615.民用爆破器材、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7916.电 气 安 全 管 理 程 序8517.金属焊接、切割安全管理程序8818.电脑安全
2、管理程序92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程序9520.机动车安全管理程序10021.设备安全管理程序10522.员工健康和女工保护管理程序11423.消防安全管理程序11824.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13425.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13726.绩效测量和监视管理程序14327.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14828.记录管理程序15829.内部审核管理程序16630.管理评审管理程序189OHSMS程序文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编 制: 安全技术部 审 核: 批 准: 年月日发布 年月日实施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管
3、理程序1 目的为了正确识别本组织在施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合理评价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预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级别和人员、财产的损失,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属各单位的各类施工作业场所和施工过程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3 术语本程序术语参与GB/T28001-2011的术语和定义。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领导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工作。4.2 安全技术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负责指导各单位进行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工作,并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更新
4、。4.3 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及更新。5 工作程序5.1 工作原则5.1.1 预防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所涉及的活动范围,危险源的性质、时间及风险的特点,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法。5.1.2 分级原则:选取的方法应能给出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及需采取的不同控制措施。5.1.3 一致性原则:依据施工作业活动的特点及存在的隐患,选取相应的方法、确保辨识、评价和控制的一致性。5.2 危险源辨识5.2.1 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本着可能导致对人的身体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坚持在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5.2.2 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
5、方面的因素:a) 常规和非常(临时的、突发的)活动;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顾客、承包方、参观者、员工等)的活动;c) 作业场所人员的能力、心理和行为缺陷(如:能力不足、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心理异常、健康状况异常);d) 工作场所外,能够的本公司控制下的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 在工作场所附近,本公司控制下的其他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 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g)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作业场所的道路状况、自然条件 、办公、宿舍、食堂等布局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5.2.3 辨识方法本公
6、司危险源辨识采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询问和交谈,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进行辨识。5.2.4 辨识的组织各单位辨识前应按照每一工序所涉及到的相关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填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确认后报安全技术部审核。5.3 风险评价5.3.1 各单位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及员工代表,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填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LE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L发生事故
7、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人体暴露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濒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403-9人死亡或10-49人重伤151-2人死亡或2-9人重伤7重伤3致残1需要救护D危险性分值D值 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其危险5160320高度危险470160显著危险32070一般危险220稍有危
8、险15.3.2 风险评价要求a) 评价的基础及尺度一致,能相互比较。b) 评价内容应能考察及衡量,以便量化。c) 评价项目应反映真实情况,评价基准及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而变化。5.3.3 各单位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及员工代表对评价结果按以下原则确定“不可承受风险”:a) LEC法评分风险等级达到四级(含四级)以上;b)法律法规有强制要求;c)曾经引发过重、特大安全事故;d)曾经发生过职业病。5.3.4 各单位将确定的“不可承受风险”填入不可承受风险控制清单,由单位第一负责人审批。5.4 控制措施的确定5.4.1 各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及员工代表共同策划,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将确定的控制措施填入危险
9、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不可承受风险控制清单。5.4.2 在确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优先顺序:a) 消除 改变设计从根本上去消除危险源;b) 替代 用低危险的材料、设备和(或)装置、作业方法等替代原有的高危险的材料、设备和(或)装置、作业方法等;c) 工程控制措施 安装通风系统、防护装置、消声装置等;d) 标示、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设置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人行通道标示、报警器、安全操作规程、准入制、安全许可证制度等;e) 个体防护装备 发放和使用与危害相适应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5.5 管理 5.5.1 各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不可承受风险控制清单经单位第一负责人审批后,上报公司
10、安全技术部。5.5.2 安全技术部汇总各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后,组织有关人员和公司员工代表进行评审,最后形成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并根据评审的结果,编制公司不可承受风险控制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单位执行。5.5.3 安全技术部应将批准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建立公司的危险源数据库备用。5.6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信息的变更管理5.6.1 新项目开工前由各单位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以及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进行一次重新确认,有变化时重新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5.6.2 安全技术部根据新开工项目及其它活动的更新情况,每年组织一次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
11、更新的检查。 5.6.3 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在实施前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更新。 a)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发生变化: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 b) 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主要原辅材料发生较大变化,设备设施发生较大变化。5.6.4 各单位需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进行更新的,应及时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报安全技术部组织评审。5.6.5 安全技术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的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6 相关文件 无7 记录7.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JL1-17.2 不可承受风险控制清单JL1-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JL1-1部门: 使用号: 序号作业活动
12、危险源危害方式LECD风险等级可否容许控制措施备注填表:审核:员工代表:L,发生事故可能性;E,人员暴露在危险场所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D,风险等级分值不可承受风险控制清单编号:JL1-2填报单位 填 报 人 填报时间 批 准 人 序号不可承受风险名称危害方式涉及的场所控制措施备注OHSMS程序文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CHJ/OHSMS-CX2-2012 编 制: 安全技术部 审 核: 批 准: 2012年9月26日发布 2012年10月31日实施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程序1 目的为了识别与获取适用于本组织作业过程中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
13、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并及时更新,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作业过程中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与识别。3 术语3.1 法律法规指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颁布的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条例、规章、规程、制度等。3.2 其他要求包括产业实施规范、与官方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公司的方针与规划等。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4.2 安全技术部负责获取、识别、更新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其适用性评价。负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的发放与管理。4.3 各单位配合安全技术部对与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
14、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识别与更新,对已获取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登记,保存有效版本。5 工作程序5.1 获取范围:1)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2) 地方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3) 行业规程、规范;4) 有关的国际公约(中国政府承诺遵守的);5) 上级机构的标准、规定;6) 本组织内部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及规章制度。5.2 获取途径与适用性判定: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途径主要为:1) 通过媒体、信函、互联网等向出版发行机构征订或邮购;到出版发行机构或代售机构购买;上级下发,通过相关方获取等。2) 各单位应随时关注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布情况,获取后应及时报安全技术部进行识别与更新。3) 安全技术部根据所
15、收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信息报管理者代表批准。法规和其他要求适用性判定:安全技术部根据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要求,负责确认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并将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汇总,建立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5.3 培训与实施:1) 安全技术部负责将本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及时传达到各相关部门2) 各相关部门在收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后,应配置与本部门相应的法规及其他要求,并组织部门全体员工进行学习与培训,保留学习与培训记录。3) 与本组织有关的重要法规和其他要求应编入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予以贯彻执行。5.4 更
16、新:安全技术部根据信息变化,及时对本组织施工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更新,调整公司现行的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并将更新后的清单及时下发有关部门使用,应负责确认并使获取的法规和其他要求保持最新。相关部门应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过期作废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处理。6 相关文件6.1 协商和沟通管理程序 CX46.2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CX57 相关记录7.1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JL2-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编号:JL2-1序号法律法规文件名称标准号发布机关实施日期有效性评价备注OHSMS程序文件能力、培训和意识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CHJ/OHSMS-CX3-2012 编
17、 制: 安全技术部 审 核: 宋亚龙 批 准: 曾跃富 2012年9月 26日发布 2012年10 月31日实施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能力、培训和意识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对从事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影响的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促进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各类人员进行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3 术语从业人员指本组织的正式职工、合同工、临时工、外来人员及其他人员。特种作业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种类与本组织有关的特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 工程公司 企业 安全管理 体系 程序 文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7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