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doc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它不仅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是学生学习了函数概念表示及性质、掌握了研究函数一般思路的基础上,再将学习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物线形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它既是函数内容的深化,又是后继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二次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蕴含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学生的函数应用意识,使学生逐步获得较系统的函数知识。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解
2、决抛物线形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数学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抛物线形实际问题的获得过程,体验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处理问题中优越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抛物线形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建立函数模型。 4
3、、教学用具教具:导学稿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直尺、计算器等。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以前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几类基本函数,本节课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2. 思维水平方面初三是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一个转折期,认知水平从形象向抽象、从特殊向一般过渡。富有激情、思维活跃,但基础较薄弱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弱。3. 学生认知障碍点本节课与前两节课不同,将学习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物线形实际问题。需要学生首先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将题目条件转化为特定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从而求出函数
4、解析式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在教学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法指导探究式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并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体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合作能力。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归纳总结,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2.学法指导(1)本节课主要想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建立函数模型。教
5、师作为指导,通过一些激励性、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主获得数学知识的兴趣及信心,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亲身经历操作、观察、交流、总结的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 (一)、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1、一般式y=ax2+bx+c (a0)2、顶点式y=a(x-h)2+k(a0) 3、双根式y=a(x-x1)(x-x2) (a0)(二)、画出下列二次函数的草图(1) y=-3x2(2) y=-3(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 初中 数学 教学 设计 课题 二次 函数 实际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7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