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doc
《供热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供热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豫政办201868号)、住建厅关于印发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建城2018109号),建立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根据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指导手册、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制定本实施细则。一、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组织供热行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过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风险可视化、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到位,保证供热行业安全形势稳定,不发生安全事故
2、。工作目标:在供热行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防范安全风险、整改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二、基本要求(一)组织机构1.行业级成立企业构建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企业级各企业应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单位的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二)制度建设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标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安全检查与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双体系建设奖惩管理制度;解决安全风险防控建设工作怎么干、谁来干、干什么的问题;合理、健全、与时俱进的制度是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健康、持续、全面、深入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三)岗位责任建立覆盖企业全
3、员的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并对机制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设施与管理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负责职业危害的防控和风险公告警示工作;负责“双重预防体系”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1.组长职责: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保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安排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
4、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工作,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求对隐患实施清单化管理。2.副组长职责:负责双控机制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提出建议;负责组织检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风险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3.组员职责:组员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时排查并制止违章作业、违
5、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按时报告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情况;组织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4.职工参与:组织员工全员参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工作。(四)教育培训建立企业教育培训制度。1.全员培训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全面培训和普及,为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基础。2.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培训对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企业领导小组及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领导组决策层了解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的重要性,更好决策及全力支持此项工作;项目组是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工作的重要参与及实施者,针对怎么开展安全风险点及危险源辨识,怎么防控等进行针对性培训。三、风险
6、管控工作流程(一)风险点确定1.开展风险评估1.1合理划分辨识单元要对整个企业生产、施工领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分企业、车间(工段)、班组三个辨识单元。1.2编制辨识清单参照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豫安监管办2018第79号),以及本企业生产工艺和岗位等特点分别编制危险(有害)因素排查辨识清单,全面、详细地排查辨识各个岗位、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
7、)因素。1.3开展风险评估科学选择评估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工作危害分析或风险矩阵法),综合分析事故发生的途径、条件、可能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等,对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大小进行评定。2.确定风险等级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根据各行业制定的安全风险分级标准,将风险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4个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绘制出“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点分布图”。3.明确管控措施要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建立“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管控措施清单”。3.1制定管控措施管控措施包括风险名称、风
8、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其中,如存在重大风险要单独汇总,登记造册,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作职责等进行详细说明。3.2明确管控责任按照已划分的辨识单元,明确风险管控的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3.3编制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编制宣传资料,落实教育培训经费,组织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健全落实安全培训责任制。4.风险公告警示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制度,一般实行企业、车间(工段)、班组三级公告,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
9、施企业级公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同时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车间(工段):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对较大以上安全风险进行公示,对存有较大以上风险的场所、设备设施,要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对存在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的重点区域或设备设施要增设公告牌,便于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班组: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各岗位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措
10、施等内容;要将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内容作为岗位人员安全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基础资料之一,并在应用中不断补充完善。(二)风险点辨识与分析1.选取风险识别方法以安全检查表法(SCL)、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进行风险识别。2.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的目的是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出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进行检查或评审。2.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和热力行业以往的事故情况。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11、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2.2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设备设施地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
12、有动作。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企业的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2.3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1 设备设施清单表)。、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班组长、技术员、设备员、安全员等。、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
13、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经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详见附录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某项常规作业活动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损害。该方法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等内容。3.1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
14、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日常生产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源、停热源、热力管网爆管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供热生产、工程施工以及设备检维修等其他作业。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3.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见附表3 作业活动清单)。1.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15、)。2.识别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见附表4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三)风险分析方法可以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判定系统内的危险程度。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的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领导小组组成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定,最终完成风险分级。1.分析步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
16、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等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热 行业 安全生产 风险 隐患 双重 预防 体系 建设 实施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7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