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暴雨天气应急工作预案.doc
《台风暴雨天气应急工作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风暴雨天气应急工作预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台风暴雨天气应急工作预案 台风暴雨天气应急工作预案(精选篇1)前言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切实做好防御超强台风的各项工作,及时处置因超强台风带来的突发性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生活,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本预案编制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温岭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定及浙江省防御超强台风战略研究报告。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超强台风灾害及各类次生、衍生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置。1.4工作原则防御超强台风灾害实行
2、行政首长负责制及分级分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部门联动,依法实施,科学调度,立足基层,群防群治”的工作原则。1.5工作重点防御超强台风突出以人为本,以人员安全转移为重点,防避为主,全民发动,统一指挥,必要时可依法强制转移安置。主要内容为:1.5.1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山塘)下游居住人员;1.5.2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影响区域居住人员;1.5.3三、四类危(旧)房户、沿海直接迎风的二类房户、沿海作业(近海养殖、造船企业、施工企业等)人员、易被大风吹倒的构筑物、高空设施及在建工程附近人员、临时房和低洼地及其他危险区
3、域居住人员;1.5.4可能出险的一线海塘(涵闸)内居住的人员;1.5.5各类船只回港避风人员;1.5.6工厂、商店、教堂、庙宇、学校滞留人员,路上行驶车辆人员、街道及道路行人、游客、外来人员;1.5.7水文、气象测报人员、抢险突击队员、救援人员、医护人员、新闻媒体和防台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2组织指挥体系2.1市防汛防旱指挥部防御超强台风,在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指挥、部署和实施“防、避、抢、救”工作。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由市水利局局长、市府办分管副主任、市水利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由市人武部、预备役营、市
4、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工业经济局、市农林局、市卫生局、市建工局、市供电局、市贸易与粮食局、市人防办、温岭海事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温岭市支公司、浙江电信有限公司温岭市分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温岭分公司、浙江移动有限公司温岭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2.2办事机构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下设应急办事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应急办事机构由专家组、抢险救灾组、查灾核灾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防洪抗旱调度组、信息综合组七个机构组成,分别
5、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日常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市三防办)负责防台日常工作。2.3各镇(街道)和其他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各镇(街道)设立防汛防旱指挥部和日常办事机构,落实办公场所和配备2名专职人员。各部门要明确防汛责任人(AB岗)和防汛联系人。城镇社区、村(居)等基层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水工程管理单位、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要设立防汛防旱办事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和职责,按照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指令和预案,做好防台工作。3超强台风防御标准分级超强台风防御标准从低到高分为级、级、级、级四级。3.1一般(级)气象部门预报超强台风正在发展,预计影响我市。3.2较大(级)气象部门预报超强台风紧擦我市海域北上,或在闽中
6、至浙北一带沿海地区登陆,在48小时内影响我市。3.3重大()级气象部门预报超强台风将在闽北至浙北一带沿海地区登陆,24小时内严重影响我市。3.4特别重大()级气象部门预报超强台风将在温州至象山一带沿海地区登陆,12小时内正面袭击我市。4预防和预警机制4.1台风及次生灾害监测气象、海洋与渔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台风、暴雨、风暴潮及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各镇、市防指成员单位提供台风、降雨、水位、风暴潮的实时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及地质灾害监测信息。4.2水利工程巡查水库、山塘、河道、海塘、涵闸及其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明确管理责任人,建立日常巡查制度与安全监测监管制度
7、。4.3预防与预警4.3.1市气象、水文等部门应加强水雨情监测,依托电信、移动、联通、农民信箱等信息平台及时向市有关单位、镇(街道)、社区(村、居)、预警责任人及水库、山塘、海塘、涵闸管理责任人发出预警。4.3.2易发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地区的各镇(街道)和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学校应当确定预警员,落实预警职责。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相关单位建立专业监测与群防群测相结合的预警责任体系,落实观测措施,汛期坚持每天巡查。降雨期间,加强观测巡查,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可能受影响地区发出警报,采取临时应急排险措施,告知群众转移。并及时报告市防汛防旱指挥部。4.3.3海洋与渔业、交通(港航)、海
8、事等相关部门和各沿海镇(街道)要就渔船避风工作综合分析渔船的动力、吨位、停泊位置、港口情况等因素,结合台风的风力和风向,确定渔船和渔民梯度科学转移的具体标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渔船和渔民避风转移方案。加强外来避风船只的安全管理,落实离船人员的安置点。编制避风港建设规划,根据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完善船舶系泊设施,做好日常维护,增强防御风暴潮的能力。对已建避风港的防风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安全容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及时收集各种避风船只的通讯资料,登记造册,根据台风等级动态通过通讯群发、渔政广播等及时向船员发送防台信息。根据市防指的指令及时发布船上人员撤离命令。4.3.4卫生部门
9、组织落实相应数量的救护队,配备好各种医疗设备、药品,明确联系人,尽早到达指定地点,设立临时救护点,一旦有人员受伤能及时开展救助和治疗,从而减少人员伤亡。4.3.5各镇(街道)明确危房、工棚、低洼地、养殖场、海塘外非标准海塘内、危险工地等八类人员的转移人数、转移路线、联系责任人、安置地点,并根据房屋普查成果,在建设、国土、建工、民政、人防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社区(村、居)选定适量相对安全的房屋作为群众集中避险点,建立档案,完善人员转移预案并加强落实工作,确保避灾对象的安全。要结合当前新型社区、新农村建设,建造高标准、高质量避灾人员集中安置房。4.4防台风检查防台风检查分级开展,分单位自查、镇
10、(街道)及部门检查和上级督查。检查主要内容为防台责任制落实、制度建立、预案及应对措施完善、人员转移、机电及设施工况、物资储备等重点。每年汛前定期开展检查,台风来临前重点进行检查,并将结果逐级上报。4.4.1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台风检查,发现有防台安全问题的,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和整改。4.4.2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重点加强在建工程、船只、避风港、地质灾害。台风暴雨天气应急工作预案(精选篇2)为切实做好_镇_危岩体不稳定斜坡及半边山危岩体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点防控,最大限度减轻事故灾害,避免群众人身安全及财产遭受损失,现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应急抢险预案。一
11、、灾害点情况(一)_危岩体不稳定斜坡_危岩体不稳定斜坡位于黎阳镇龙山寺后山,山顶有几处凸起危岩,影响龙山寺人员及财产安全。若遇长时间强降雨可能出现山体滑坡,遇长时间强降雨及时通知龙山寺内人员撤离。(二)半边山危岩体不稳定斜坡半边山危岩体不稳定斜坡位于黎阳镇小龙山南侧,该处半边山几乎垂直,表面有很多凸起岩块,极易坠落,危岩附近有黄山市特警学校及民房。若遇长时间强降雨可能出现山体滑坡。遇长时间强降雨及时通知附近人员撤离。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应急的反应和行动(一)应急人员检测人:_安置点:_联系人:_转移人员:释成中(二)应急队伍:_(三)应急物质储备镇防汛抗灾物资主要有:雨
12、衣12套,钢盔12个,折叠式充电录音喊话筒4个,铁锹10把,麻袋100条,沙子若干。以上防汛物资存放于镇器械室,由林天有同志统一调配。(四)应急反应:1、镇防汛抗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紧急通报辖区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更大灾害,部署辖区救灾工作。立即将辖区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报告区人民政府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请求区政府给予支持。2、组织全镇工作人员根据汛期紧急程度,采用电话、手机短信、喊话筒等方式将汛情信息及时通知居民;特急情况或电源、通讯中断时,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居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3、应急人员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和
13、任务,接到灾害天气预报,要随时待命,不得外出,接到集合命令时,应在15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按照指挥组织救援。4、发布灾情。镇指挥部办公室汇总灾情,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四、灾后救济工作1、及时召开生产生活自救工作会议,迅速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等工作。2、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核查因灾造成房屋倒塌特别是全倒户等特重灾民的损失。3、根据核灾后的灾情,制定灾民救济方案,分步实施。五、防汛抢险工作的基本要求及工作纪律1、防汛抗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防汛期间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严格工作纪律,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及时上报下达。指挥部各成员在防汛期间,若有事外出需离开本地时,必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安排好
14、自己责任范围内的防汛工作。2、各负责人,对防汛抗灾工作负总责,必须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安排好本辖区值班职守,督促做好值班记录、值班交接等工作,发现险情要在30分钟内上报,不得延误抢险工作。3、凡是在汛期值班和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玩忽职守、不负责任,汇报延误或人员不及时到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者,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台风暴雨天气应急工作预案(精选篇3)根据学校关于做好防御台风准备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尽量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确保学校财产及师生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工作预案:一、台风前的预防措施(发布白色或蓝色台风信号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台风前的预防
15、工作是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措施,各部门必须认真落实执行。1、各部门下班离开办公室、教室前,必须全面关闭、加固办公室、教室、各功能室及邻近公共场所的门窗;关闭电源、水源,如门窗已损坏无法加固应汇总学校后勤尽快派人维修。2、实验室、资料室的贵重仪器和重要资料应移至安全角落放稳垫高,防止被风吹落摔坏或被雨水损坏。重要部门的门窗应用旧报纸等软材料填塞,防止暴风雨水灌入。3、学校安全办必须组织人员对宿舍和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并关闭、加固门窗,保证下水道通畅。4、学校安全办应在台风前将学校内悬挂的各种宣传品、装饰物(如彩旗、横幅等)进行清理拆除,并妥善保管。5、后勤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校园的树木、花卉以减
16、少台风造成的损失。6、后勤应加强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及线路薄弱环节的巡查和检修,对易受台风破坏的供电、通讯设备采取保护措施。7、安全办组织有关人员检查关闭加固各公共场所的门窗。二、台风已正面袭击我市应采取的措施(发布黄色或红色台风信号时)台风严重影响或正面袭击我市时,防风工作的关键是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一切工作应围绕这一重点:全校停课、禁止户外活动,防止抛落物损伤行人,非防风值班和抢险人员一律在宿舍、教室、办公室就地休息,并做好住房宿舍、教室、办公室等地的防风工作。三、台风信号解除后1、学校后勤处、德育处、教学处应协助学校水电管理人员尽快对受台风损坏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设施进行抢修,确保灾
17、后尽快复课。2、全面了解灾情,并上报校“三防”指挥部。台风暴雨天气应急工作预案(精选篇4)为加强我校紧急情况应急处置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情况处置的快速反映和协调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呼玛路小学防台风应急预案。本预案的目的和原则:制定本预案是为了提高危机应急反应能力,优化人、财、物等应急资源配置,建立紧急救助体系,提高行动效率,将突发公共事件给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本预案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科学性、
18、严密性、程序性的方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分工:1、职责:根据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行动,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指挥现场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把情况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上级部门报告。与消防等应急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行动协调组_及15年级各班班主任)职责:听从指挥部指挥,负责组织协调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维持现场秩序,负责现场的警戒和保护。医疗救护小组。职责:负责救护受伤人员或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学校防台风事故应急程序: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防范事故,确保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
19、失。一、台风来临的整个时段,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应到位,安排领导小组成员小时轮流在校值班,值班人员应当不断地在校园内巡视,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二、若建筑物在台风中发生倾斜、开裂: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应急人员引导师生撤离现场,疏散至安全区域,同时切断建筑物电源。若有人受伤,医疗救护小组进行现场救治,或打送医院。在危险建筑物周围设置警戒线,派专人密切观察建筑物状况。在城建局安全监察部门和有资质的房屋检测专业机构检测后,经他们同意,方可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搬迁贵重设备和重要资料。三、若电线杆、树木或其它高架物倾斜,应立即组织人力进行支撑和加固。四、对不牢固的空中悬挂物或屋顶材料要进行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台风 暴雨 天气 应急 工作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6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