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doc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篇1)家访是促进家校沟通、凝聚育人合力的重要方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精神,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切实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促进家访工作成为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美好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特制定本指引。1. 健全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由德育处(政教处、学生处,下同)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家委会代表等组成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以“一校一案”为基本原
2、则完善学校教师家访制度,因地制宜落实教师家访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教师家访工作交流,总结提炼区域家访工作典型案例。2. 实行全员家访。家访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实施,任课(配班)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助参与,分管校领导与德育处主任助力参与。3. 创新家访形式。入户家访是家访活动的主要形式,具体可以采用“一对一独访”“多对一联访”等方式。根据需要,也可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学校要保障教师家访过程中的安全。4. 灵活安排时间。家访应以寒暑假为主,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开展。如遇突发情况,可酌情安排。5. 关注重点对象。原则上三年内对每位学生入户家访一次,重点关注新生、
3、新接班的学生、特殊情况学生等三类学生群体。当学生出现下列情况应重点开展家访:家庭出现变故,学生情绪有明显波动或者冲动,成绩有明显变化,生病或发生伤害事故,亲子、师生、生生间出现冲突等情况。6. 明确家访任务。(1)新生家访主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家庭结构、学习习惯、亲子关系、学生在家表现及生活习惯等;同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沟通渠道、学校活动、教育教学安排、助学措施等。(2)常规家访主要交流家庭情况的变化,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心理状况、思想品德、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注重交流家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3)特殊家访应以解决问题和帮助学生为主要任务。
4、7. 加强过程管理。家访前,教师需要与家长协商确定家访时间、地点与内容,临行前再次向家长确认或告知;同时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家访目的、内容、流程及注意事项。家访中,教师应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一个家庭、每一名学生,耐心平和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协商教育对策和教育方法,促进家校共育合力形成。家访后,教师应及时整理家访档案并上报关键信息。学校应指定人员汇总相关信息,做好后续跟进处置,严禁向无关人员传播与扩散家访信息。8. 规范家访行为。教师家访时应注意形象,仪表整洁,大方得体。与家长交流应诚恳亲切,避免“训导式沟通”“告状式家访”。教师应恪守廉洁自律准则,严格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杭州市中小学(
5、幼儿园)师德师风负面清单信用管理相关要求。9. 加强培训考评。学校应通过师带徒、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开展家访工作培训,规范家访标准和流程,增强教师家校沟通能力,提升家访专业化水平。学校应及时总结家访活动经验做法,组织交流并评选优秀案例与先进典型。学校应将家访工作情况纳入综合性考核,并结合家访次数、家访时间、家访人数等要素,采用折算课时等方式,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10. 促进常态长效。学校可通过开展“家访月”“家访周”“家访日”等形式的主题家访活动,营造全员家访的浓厚氛围,促进家访常态化;开展家访工作相关研究,探讨家访的对象、形式、内容及载体的适切性,不断完善推进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教师家访
6、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篇2)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为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切实发挥家校育人合力,现就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_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双减”工作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考试管理落实落地,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师家访工作,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覆盖全体学生、关注特殊群体和个体的家访工作新格局,切实激
7、活家访的育人效能,不断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二、工作原则(一)全面发展,育人为本。以教育性、整体性、激励性、客观性为评价准则,实事求是反馈学生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商育人对策,助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工作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普访;以特殊群体和个别学生为重点,进行针对性家访,切实增进家校沟通,深入细致做好家访工作。(三)形式灵活,突出实效。在传统家访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家访与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线下家校交流活动。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导向,形成策划、准备、访问、反思、改进等环节不
8、断循环完备的家访流程,保障家访实效。(四)着眼长远,立足常态。强化一线学生工作,科学统筹安排家访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家访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三、工作内容(一)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及家长期望水平等影响学生发展的家庭因素。向家长准确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情况。(二)共商育人策略。根据学生特点,与家长商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尤其是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共同制定具体有效的个性化方案。在尊重家长教育理念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的家长进行教育指
9、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三)介绍办学理念。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向家长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绩,增强家长对学校办学的认同感、信任度。(四)听取家长意见。主动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班级建设、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适当形式,及时向学校、班级、教师反馈,以更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工作要求(一)全员参与。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带头家访,中层干部探索形成家访典型案例;推动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进行普访,提倡任课教
10、师对所任教学科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家访。(二)突出重点。在全员家访的基础上,筛选重点家访对象,以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随迁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特困学生家庭、残疾病患学生家庭以及问题学生家庭等为重点开展家访工作。原则上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入户家访1次;对于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入户家访1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入户家访。(三)注重统筹。学校要对教师家访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好不同教师的家访对象,避免出现不同教师交叉家访、重复家访情况。家访人员要做好家访准备,形成要向家长反馈的情况提纲和要向家长了解的问题清单,做到有的放矢;要与家长进行初步沟通,明确家访的要求、内容和家长的需求,做到协商一致;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家访 工作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5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