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尚书心得感悟.doc
《关于尚书心得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尚书心得感悟.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尚书心得感悟 尚书心得1夏商周距今已经是4000多年,因为这部书,才会使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风貌。尚书这部书记录了尧舜禹及其之后的商周时代的大事记,里边的典故后世阐述的很多。比如牧野之战,周公辅成王。里边的战争动员场景描写详实,很有身临其境感。中国最开始的文学是在史学中孕育的,文学主要记载当时的政治新闻。尚书经过孔子的编纂,到了汉代跻身到儒家十三经的行列,足见该书的文史价值。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时代,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相得益彰,很多学术思想和学术著作蔚然可观,尚书战国策春秋等这些书籍的创作背后,显示了当时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文学和史学创作,着眼于客观的政治立场的需
2、要,是以务实的姿态来著书立言。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才是最为今天的人们所应该去借鉴和学习的。尚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文集,是记言体的史书,这样的题材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人物的说话语气、神态,对后世的读者理解是大有裨益的。尚书心得2自从两年前开始读尚书,我对此书的兴趣一直不减。有朋友问我,尚书不是很难读吗?你怎么看得津津有味?难道你全都能理解吗?我摇摇头,对他说,并非我古文很好,而因为难易是相对的,古人曾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尚书文辞尽管古奥,但是如果你对照着注释,仔细思索,反复诵读,还是能够粗粗地读通一部分的。正如古人所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不可能全部都理解。著名史学
3、大师顾颉刚先生在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尚书之后叹道:我只读懂了一半的尚书。长期以来尚书被奉为儒家经典,人们着重于义理训诂。而一些史学家则将其当作史书看待,正如“六经皆史”的口号,虽不至于“六经注我”的程度,也成了他们研究中国历史的必备材料。朝”的记载是正确的。更为可贵的是它们(包括费誓吕刑秦誓等)记载了西周尤其是周初重要的历史事件,成为了可靠的第一手文献材料。华夏族千年一贯的民族心理(比如儒学等)几乎都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社会大变革中找到回溯点。许倬云先生曾说:“有关西周的史料,比之商代及春秋都远为贫乏。”(西周史前言)要了解西周时代,必须读尚书。甚至可以说,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也必须读尚书。尚书
4、心得3读完尚书易解颇觉其为一部治国之书,该书为记言之文,记载了君王治国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之教训,透露出很强的儒家治国理念。书有虞书 四篇, 商书五篇, 周书上七篇, 周书中七篇,周书下五篇,共 28 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述治国之方法;一类为誓词,即作战前告 军士之词。治国思想一、治国思想首先可从两个不同的对象来看,即官和民官:(一)首先是官吏的选拔1,选官之标准以德为首。德有九, 皋陶谟记载“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官吏“须抑制刚克之臣, 推崇柔克之人” ,选官应以正直之臣为辅佐“其弼直,惟动丕应” 。如尧帝认为 共工巧于言而常
5、邪僻,故虽有功而不用。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2,选官应知人,须广求贤才。 “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离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 (广天之下,至于海内众民,万国众贤,共liuxue86为帝臣,帝宜善举之) 皋陶。在多士中亦可看出广求贤才之义,君王以多方之士为用, “惟我 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惟以王家为敌,而不敌殷之多士)。 ”3, 选官须知人,亦须善任。发挥人之长处,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职位,发挥最大的用处。如尧典中记载的尧任用官员即为如此。命禹治水,命益掌山 泽,命伯夷坐秩宗,命夔典乐。(二)其次是官吏的考核。官吏的任命须有考察期,看其是否能胜任。如舜对禹之考察为期三年, “帝曰:格!
6、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尧典同时官 。 吏之考核须赏罚分明。 “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观其志,考其事, 报其劳) 皋陶” 。“工以纳言,时而扬之,格则承之庸之,丕则威之(纳言,善则称扬之,正则进用之,丕则罚之) 皋陶 。民:(一)为政者的治国思想:顺民,保民为政者顺承天命以治民,应通晓天与民之关系,以顺民为根本理念, “达于 上下,敬哉有土” 康诰中亦阐述尚德保民。 “不敢侮寡(二)治国目标:安民安民之具体要求即“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平安) ,四曰攸好德(遵 行美德),五曰考终命(老而终其性命)洪范皋陶谟则阐述了安民之具 ” 。 体方法。 “皋陶曰:都,
7、在知人,在安民”天叙有典之下,安民之道也。 “五典, 五惇,五服,五章,五刑,五用”二、重视刑法,但须“刑以宽”尧典中“象以典刑,流宥五刑(以流放之法宽宥五刑之罪人) ,鞭作官刑(官中之刑用鞭) ,扑作教刑(掌教之刑用扑) ,金作赎刑(赎罪用金) ,眚灾 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很明确的体现了法当用,刑须宽。 皋陶谟中安民之道则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即施用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但用刑须谨慎。吕刑周穆王之初,滥用刑罚,乱而无功。及吕侯为相,告穆王制定刑律,采用中刑。 “告以当谋敬刑,折狱之方法,惩贪赏中之旨。 ”康诰中说“克明德慎罚”武王尚德慎行而有天下。 “王曰
8、: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即用法之原则 “原情定罪,真心保民,用刑之权集于王,尽心断狱,依法行刑” “破坏治安者 当刑之,不孝不友者当刑之,不循大法之官亦当杀之,大弃王命之诸侯亦当征 讨之” 。酒诰 亦体现了法治思想, 殷人号酒, 周公戒之,故命康叔宣布戒酒之令, 并告以戒酒之法, “司暴掌宪市之禁令,禁其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全 部逮捕送到周京,我将杀之。 ”梓材为周公告康叔治殷之法,其中亦有法治, “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则是告以法当宽。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尚书 心得 感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