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7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7篇 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向死而生】“有一回记者问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或许铁生二字暗合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但按照某种说法,这样的不死其实是惩罚,原因是前世必没有太好的记录。”这句话出自史铁生。他,一个“职业病人”二十一岁双腿瘫痪坐上了轮椅,四十七岁又患上了尿毒症;他,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中建起了一座座不可思议的文学高峰;他,一个卓越的作家,在同死神抗争中留下了一部最具光辉的生命笔记病隙碎笔。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忍着透析的痛苦写
2、下了一部对于命运、情感、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与价值的抒情散文集。在他的一生中,疾病剥夺了他大部分时间,而对于“职业病人”的感叹,显得如此悲凉。在这长达大半辈子的病痛中,他对于人生领域的探索,对于_时期参加“破四旧”的忏悔,对于朴素爱情的向往,一系列的种种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升华成那一句句耐人寻味的文字,让人感同生受。或许,真如他在这本书中所说,他生来就是为了生病,这看似荒唐的语言,在这本书中却显得如此惨淡。史铁生用向死而生的勇气铸就了这一步哲学著作,他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最难的不是要“接受”这个事实,而是在接受这个事实后,又能从心的角度重新站起来,正是史铁生用不完整的身
3、体撑起的这一片完满的天空,让我们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个能真正审视如何活着的机会,生命给我们每个人的提问都不一样,怎么样去回答生命抛给你的问题正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史铁生,一个平凡的名字,一个不屈的灵魂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篇2】【约伯的信心和救赎】史铁生先生说过:“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们体会到史铁生先生面对病痛打击最初的迷茫,他的脾气变得喜怒无常,他一定是痛苦的。但在病隙碎笔中完全感受不到,亦或说是他看清了什么,明白了现实,从而使
4、“他孱弱的心渐渐强壮了些的时候”他才写下了病隙碎笔。他不再像秋天的怀念中去抱怨生病。他认为生病也是一种游历:“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不生病的时候总是挑嘴,什么都不愿意吃,一旦发了烧,歪倒在床上,一碗白米的粥都是清甜美味的。遇到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谁不会抱怨呢?一些啰嗦的小事,不然就是像史铁生先生一样生病的大事。但是史铁生先生幡然醒悟了:“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有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所以他抱未来以希望。在约伯的信心面前,没有福乐做引诱,有的是接连不断的苦难;在真正的信心面前,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
5、但在最后上帝还是把约伯失去的一切都还给了约伯,终于还是赐福给了那个屡遭厄运的老人。他说:“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书中提到过他已故的好友周郿英先生。同样是恶病缠身、高烧不断。但他就这么闭上眼睛,从不呻吟,从不言死;用一分一分拼接出来的三年,谁人不为之赞叹他的坚强?虽然他满怀信心,但他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也不是对信心的嘲弄。史铁生先生认为,信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才可以领受。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想起故人的经历,或是自己也正在经历着差不多困苦的过程,史铁生先生在后面的随笔中提到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我明白他不想纸醉金迷的活着,他也认为所谓死亡并
6、不是消散于宇宙的虚无。它让我想到了庄周。庄周亦是认为死亡并不是离开和消失,而是回归了自然成为了气、飘在天空的云、花草树木和四季的风。可能庄周更逍遥些,他擦淡了生与死的界限。“所以一切尘世之名都可以磨灭,而我不死。”这是史铁生先生最后给出的答案。病隙碎笔中史铁生先生的文字,写出的是一本真正的救赎,也确确实实能看到史铁生先生生命的光亮,他有一个滚烫的炙诚的灵魂,并将永远饱含希望。天地间的热情不会寂灭,轰轰烈烈的消息也总要传达,人是这热情的载体,永远存在。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篇3】人生,何为残缺,何为完整,这一对比,蓦然发现世间又如何有绝对的完整呢?若说残疾是一种残缺,正常的人又何尝没有残缺呢?
7、怯懦,自卑是心灵的残疾,是人生的残缺。我们对于所谓的残疾人常抱有同情的态度,却始终忘记,我们所不能克服的缺点也是欠缺是残疾。在白昼的光影里,我们忙于与世间俗人俗世的交互,却忘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漫长,尤其那心流所遭受的黑暗更是辽阔无边。”在自我独处之时,有些话与自己诉说,有些梦与自己相悦。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才能找寻出自己的残缺,像是在无边的黑暗中一点点找寻出微微光刺破的缝隙,在缝隙中挣扎,在挣扎中寻求完美。但完美又只是一个过程,却不可能成为终点。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谈到“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
8、结,拯救的放弃。因为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如此说来,完美便不可能有终点,我们所追求的,也是通往完美的一种永恒的通途。我们对残缺是存在不满的,在对自我的不满中,寻求对完美的追逐。铁生在地坛的老柏树下抬头看天,在静谧中无言对话自我,人生本就是一场赌注,我们迷茫,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在过去与未来的路口仰头望天,过去已逝,前途莫辨。我们是孤注一掷地决绝向前走,尽管肉身和心灵存在着痛苦与残缺,但希望永存。“倘人间的困苦从未消失,人间的消息从未减损,人间的爱愿从未放弃,他们就必定还在。”无时无刻,我们不存在着残疾,尴尬于日夜叨扰自己,在灵魂深处“质问你的信仰,激活
9、你的思想”。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在残缺与完美之间,低头自问,这是现实,还是梦境?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心灵的自我救赎。在追求完美的途中接受苦难,走向精神的超越。铁生在寂静的古园中“感受神明在傲慢的看着你,以风的穿流,以云的变幻,以野草和老树的轻响,以天高地远和时间的均匀与漫长”我便如此,在寂静中,感受你的呼吸,体会你思想的深刻,漫漫长夜,你是那一盏孤灯。曳曳生光。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篇4】常常看到有人在提起史铁生的时候,喜欢强调他是残疾人,并因此对他顽强坚毅的人格大加赞赏。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正确的,但这样容易使没有读过史铁生的人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史铁生人格的全部魅力,都体现在他的顽强坚毅中了,甚至
10、于将他的残疾当作他的著作的全部卖点。在读史铁生之前,我也有过这样的理解,可后来的我才发现仅仅以一个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的角度认识史铁生,实在是有些遗憾了。正如近日读的这部病隙碎笔,若真的只看到这部书是在“病隙”写就的,而忽略其中一些对人生的重要思考,或许就会有遗憾。可是话又说回来,史铁生正是因为“病”,因为“残疾”,才有机会抛却一个健全人一生中要经历的太多纷繁复杂,静下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他的这部病隙碎笔给我的最大感触,便是“静”。面对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一直静静的。而正是他这样的“静”,解答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比如说,信仰。在人们都开始反思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是不是一种可怕状态的年代,有多
11、少人真正去关心过,人们想要有一个信仰,是为了什么?我们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被生活中的许多不称意的事情弄得眼花缭乱。我们总以为自己需要信仰,正是因为需要追求一个事事顺心的世界。但史铁生的生活中便没有那些琐事了,他有的只是这时常被人们拿来用作“乐观坚韧好典型”的坎坷命运。于是他静观由我们组成的健全人的人生百态,并告诫我们,“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人们逃避苦难的心理,因而看不见人的真实处境,也看不见信仰的真意”。他不逃避苦难,因而能够静静地看着这个存在苦难的世界;也不逃避所谓的健全人,因而能够静静地审视健全人的生活,以“旁观者清”的视角在“碎笔”中指引我们。再比如说,发展。保
12、护环境这件事,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宣传标语,环保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蔚然成风,原本是不必由史铁生去提醒我们的。可史铁生提醒我们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身体上已不允许自己、心中也不愿意在社会上争一份地位和财富的人,他告诫在社会中忙碌的我们,要注意我们保护环境究竟是不是出于真心。“现在的生态保护思想,还像是以人为中心,只是因为经济要持续发展而无奈地保护生态,只是出于使人活得更好些,不得已而爱护自然。”这句话对于每天都在纠结着怎么“活得更好”的人们来说,真的会有醍醐灌顶的效果。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免显得俗了,只顾着按照其他人说的方式活着,忘了静下来,思考这样的生活到
13、底是不是对的。如此,读完病隙碎笔,我最深的感受绝不是史铁生的坚强,而是他静观生活的态度。从现实意义上说,这本书告诉我要静下来,用心像旁观者一样看自己的生活,但又很难说能像史铁生一样静下来,因为我们终究是不大可能像他一样的。但这就代表我们不能向史铁生的人格学习、不能静下来看我们的生活了吗?当然不是。我们是健全人,无论和史铁生相比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幸运还是某种意义上的不幸。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是站在他已不会引领正常的人生的角度进行的;而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是站在我们正过着正常的人生的角度进行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去想,怎么能让我自己过得更好?若是没有史铁生的精神在旁激励我们,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便可能
14、无法摆脱主观因素,从而或多或少地带有一点自私的影子。但若是我们能够在史铁生的人格中发现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便可以更客观地看我们的人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感悟。但请同样在病隙碎笔中窥见人生真谛的你记住,首先要静下来。为了向这位老人的“静”致敬,也为了看一看自己的生活。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篇5】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果你喜欢了一位偶像,请你一定要为他写一些文字。对于喜欢的作家,我想我们更应该写点东西吧。于是便有了这些文字。我看过的书不太多,印象比较深刻,对自己思想有过强烈震撼的则就更少了,其中就有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和周国平人与永恒,前者更易懂,后者哲理性强些
15、,稍有些生涩难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这一代人高中语文课本中一定都读到过,而且我们之中很多人是通过这篇散文认识了地坛。这篇*也支撑了史铁生在散文文学上的地位,也更加坚定了史铁生写作的信念。职业是患病,业余才是写作,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调侃自己。病隙碎笔是哲学性的散文,是一个思索的过程,通篇无题,与残疾并无太大干系。所有的文字主要源自一个健康的灵魂对生命的困惑与痛苦的探索,源自一个思想者对人生基本命题的哲学思考与辩析。一直是在寻找,史铁生是一个完全靠自己的觉悟修养自己品行的人,他穷尽自己的一生去思索人生,他不能行走,但他是思想的行者。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16、,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早看透了生死,置之度外,他坚持活下去就是为了寻找活着的信念。为活着而思索,为思索而活着。关于史铁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家笔下对他的文字和他本人的敬畏与推崇。周国平后来为病隙碎笔作的序曾写道:三年前,在轮椅上坐了三十个年头的史铁生,生活中没有出现奇迹,反而又有新的灾难降临。关于残疾,史铁生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在此意义上,残疾是与生俱来的,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这样。看到人所必有的不能和限制,这是智慧的起点。看到并且接受人所必有的限制,这是智慧的起点,但智慧并不止于此。如果只是忍受,没有拯救,或者只是超脱,没有超越,智慧就会沦为冷漠的犬儒
17、主义。病隙碎笔中有许多对于信仰的思考,皆发人深省。一句点睛的话是: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察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所以,史铁生说: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这条路没有一个终于能够到达的目的地,但并非没有目标,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标存在的证明,而且是惟一可能和惟一有效的证明。物质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要用外在的可见的事实来证明,精神理想的实现方式只能是内在的心灵境
18、界。所以,凡是坚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坚定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对于职业是患病,业余才写作的史铁生,如果说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和疾病斗争,我想他一定赢了。命若琴弦,终成绝响。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史铁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史先生一路走好。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篇6】这篇*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断随笔,篇幅很长,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主要涉及到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没有繁琐的考证、推理或判断,也没有精彩优美的语词、段落或引文,只有作者于病痛的折磨中记录下的文字和思考,是平易的又是精辟的,是朴实无华的,又是鲜活无比
19、的。*开始的第一句话就谈到了命运,“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他把生活比作戏剧,诠释的那么准确,“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然而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来组合的。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异,才显示出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可以随意调换,也不可能千般一律。正如他在我与地坛说的“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
20、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生活存在差别的,必须接受上帝安排的命运,不要过于埋怨上帝对自己的不公。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对生活的坦然豁达。“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面对命运的玩笑,他是那样理智,直面命运的挑战与不公。他那调侃的言语,让人觉得这仿佛不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而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都十分顺利的成功人士。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无法把人生的意义想得透彻,而史铁生却把人生的许多哲理问题阐析得那样简单明了。每个活着的人都害
21、怕死亡,甚至不敢提及死亡,而史铁生却把死亡想得那么简单。史铁生以一种调侃的口吻说到“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经过了这么多的挫折,史铁生不再像我与地坛里描述的那样,为自己残缺的躯体而发愁,没办法接受身边发生的一切,而是以一种很平静的心态面对病魔,并为自己的生病冠上了另一种名称“生活体验”,曾经那些忐忑不安的想法早已灰飞烟灭,满腔的爱,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学会了以乐观的态度诠释自己的命运。然而试想如果换做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恐怕早已痛不欲生了,不可能还以笑脸来迎接这个世界。也许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情愫吧,生活中很多人一旦遇上挫折或灾难感到无可奈何时,情不自禁地把希望
22、寄托于在我们观念上主宰人类的佛主,求神明保佑,然而史铁生在面临接踵而来的灾难,也从不曾像平常人一样,把希望寄托于佛,他觉得怀着满腔的功利之心去拜佛是对佛的不敬,“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心灵的慰藉在这里,已经超越各种其他东西了,这个世界,从来就拥有着不完美,完美的体现,就是残缺,身体的残缺,却令他的心灵闪现着最神圣的完美。病隙碎笔读后感心得体会【篇7】大约是在_年,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一下子让我喜欢上了这位作家。于是,又陆陆续续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命若琴玄等随笔和小说。看了几篇之后还是觉得病隙碎笔最对我心思,因为第一遍读它时我就被深深打动了。“所谓命运,就是说
23、,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便调换。”命运,有人说那只是像掷股子游戏之类的偶然性产物,有人说是上天注定,还有人说跟前世渊源有关。且不管它是偶然还是必然,当它突然之间强加给某个人难以承受的厄运时,究竟该如何去承受?我们许多人抱怨自己时运不济,没遇上伯乐,没赶上好时光,天生我才竟无用武之地!然而与史铁生比又如何?1969年史铁生赴延安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开始几年还能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病情加重彻底回家。可以想象,一个二十几岁风华正茂雄心勃勃欲指点江山的热血男儿突然间瘫痪是个啥滋味儿。他的轮椅陪着他在他家附近的地坛里转圈(见我与地坛)。一日又一日,仿佛
24、时光停滞岁月凝固,这对于一个内心躁动不安的年轻人来说是怎样的煎熬啊!“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是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但生病通常是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得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得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了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
25、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了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经常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面对灾难,面对厄运,每个人都会问: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是我而不是他?我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惩罚我?命运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史铁生一定也这样想了很久,我相信他一定读了很多宗教的书。他写道:“一个人,身患绝症,科学已无能给他任何的期待,他满心的坚强和泰然牵系于何处?地球早晚要毁灭,太阳也终于要冷下去,科学尚不知那时人类何去何从,可大家还依然要满怀信心地要活下去,又是靠着什么?靠着信心,靠着对未来并无凭据的猜想和希望。难道这就是迷信吗?科学需要证明,但信
26、仰并不需要证明!事实上,我们的前途一向都是隐藏在神秘之中,但我们从不放弃,不因为科学注定的局限而沮丧。那就是说,科学并非我们唯一的依赖,甚至不是根本的依赖。”史铁生说,他对于求神拜佛总是很犹豫,并不是说他不愿意去朝拜,而是觉得佛法博大精深,如果我们满怀着功利之心去烧香拜佛,是否真的是对佛的尊敬呢?难道去跟佛说:您老一时疏忽,错有安排,请求您老发发慈悲做些调整?这跟求人办事有什么两样?佛门清静,凭一肚子委屈和一叠账单还算什么朝拜?说到圣经,史铁生由衷地赞叹上帝的智慧。他用约伯的故事来说明宗教信仰对人的意义: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对上帝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为什么还要遭受如
27、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没有许诺他任何福乐,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真正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给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单单从中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约伯终于醒悟。是的,难道我们有什么理由只享受这个世界给你带来的福乐而不肯承受其中的苦难吗?我们都是凡人,就连耶稣基督也要承担原罪的惩罚,凡人又怎能摆脱得了现实的苦难?苦难不可避免,死亡也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人们还要相信未来?为什么还要有信仰?史铁生在宗教故事里深深思索:可是上帝终于还是把约伯失去的一切还给了约伯,终于还是赐福给了那个屡遭厄运的老人,这又怎么说?关键在于,那不是信心之前的许诺,也不是信心的回扣,那是苦难极处不可以消失的希望啊!上帝不许诺光荣和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人也不可以放弃希望恰在这个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想起自己这些年苦苦追寻的路,我终于明白,我是在寻找希望啊!人不可以放弃希望,哪怕科学已经说明它的无能为力,哪怕权威已经把你逐出门外,你还是要相信:相信好人自有好报,相信天地自有道理,相信上帝与神灵会还给世界公正与公平。因为那是希望啊,是活下去的理由啊!又怎么能放弃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4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