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学习要点:,1、分析本文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何不同之处。,2、结合文章,播放图片,让学生了解纳粹暴行。,3、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新闻的细节描写。,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心时事。,“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白桦林”死亡集中营里最后一站的等待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巨大的焚尸炉,“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女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运输尸
2、体衣服被剥下来给后来的人穿,运输尸体,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幸存者只有7600人,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会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后来发现了一些精美而奇怪质地的灯罩。如果没有文字说明,谁都不会想到,那些柔和的灯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自由分组讨论:,1.“没有什么新闻”,2.为什么又要写,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
3、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哪一个词表示了作者的惊讶?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一个问题:,“居然”作者心中对布热金卡的想象与现实有很大的不同.(有什么不同呢?),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景色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个曾经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
4、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有这样和平美好的景色,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61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在第三段至第五段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可怕、血腥的历史,他谈到了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年纳粹在集中营里的暴行。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逐渐走近了那个如今美丽曾经恐怖的地方。站在集中营里,身为记者的罗森塔尔又有了一种什么感情?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如果你是记者,你站在集中营里时,你会有什么感觉?),阅读第三段至第六段,思考:,作者再次重复“今天,在奥斯
5、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产生了一种“不安的心情”,他产生了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正如标题所言,奥斯维辛集中营已成历史,只有“旧闻”没有“新闻”,但正是那些恐怖的“旧闻”深深地震撼了记者,催促他写下了这篇报道。,毒气室外景,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集中营。,问题: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众多的参观者(游客),参观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奥斯维辛 没有 什么 新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3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