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_20130406.ppt
《《春日》_2013040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日》_20130406.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日美好,出去走走,感受盎然的春意,春日,朱熹,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字元晦(hu),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诗句理解,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
2、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诗意赏析,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
3、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感情朗读,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早 春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春风拂面 春雨绵绵 春风和煦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春暖花开 万紫千红,描写春天的词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卢道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日 _2013040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3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