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年级第四册数学教学进度表项目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题或页次)教学时间备注13.15分苹果分草莓4课时2812租船小熊购物4课时31519花店买花练习二4课时42226过河认识路线4课时5254.2练习课数一数4课时659拨一拨练习五4课时71216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4课时81923练习六走进乡村4课时92630买电器回收废电池4课时105.37115.1014小小图书馆练习七4课时121721认识图形(角)练习八4课时132428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4课时14316.4欣赏与设计运白菜4课时15711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二)4课时161418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4课时172125总
2、复习4课时18287.2复习4课时197.59复习4课时集体备课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一)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主要是介绍除法的试商方法)、“租船”、“派车”(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和“练习一”。(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上册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
3、式的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等实际操作活动,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2、体验除法竖式的抽象过程,能正确地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四)单元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
4、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2、让学生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3、有余数除法的试商。4、解决有余数出发的问题。5、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单元教学难点:1、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2、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除法分苹果教学目标1 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
5、准备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学具:小圆片。切入举偶谈话引入。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对话平台玩中学1 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2 算一算、议一议。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3 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完成第2页
6、试一试中的4题。4 想一想、摆一摆。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1) 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示2。(2) 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3) 汇报分的结果。5 试一试。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1) 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2) 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206=3(盘)2(个)(3) 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学中做1 课件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2 完成试一试(2)。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做中得1 综合练习。(1) 完成练一练1。(2) 完成练一练2。学情分析:首次接触除法的竖式,必须让学生感受分
7、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了除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分草莓教学目标1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教学准备挂图、课件。切入举偶出示挂图,谈话引入。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对话平台玩中学1 想一想。说一说。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1) 看图说图意。(2) 指名汇报。(3) 怎样列式?(4) 估一估,
8、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2 试一试,算一算。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1)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2) 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3) 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学中做1 试一试。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2 练一练。(1) 完成第5页的第1题。(2) 完成第5页的第2题。(3) 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学情分析:分橘子的活动是在分苹果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得经历实际操作,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反思:结合实际操作,学会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体会到余数比除数小。租船教学目标1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
9、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具:挂图、课件。学具:学具盒切入举偶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 情景讲给大家听吗?对话平台玩中学1 说一说,想一想。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 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2 摆一摆,说一说。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3 试一试。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
10、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独立列式解答。学中做1 完成练一练的1、2题。2 完成练一练的3、4题。(1) 独立完成。(2)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分析:学生要团结合作,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练习课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2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教学重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切入举偶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这节
11、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对话平台学中做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综合练习(1) 填一填。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 )和( )。b计算有余数除法,()一定比()小。37里面最多有()个,还余()()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36米长的绳,做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人,至少需要()条船。学情分析:通过一周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了解,会用竖式计算除法算式。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学生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备课一:单元内容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以及两个练
12、习二:编排说明“小熊购物”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买鲜花”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2、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过河”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三:教学总体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
13、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四:单元编写意图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五:要点筛选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中提供了“小熊购物
14、”“买鲜花”“过河”等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可以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六:教学建议1、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创设购物情境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买鲜花”的情境,引导学生说说从情境中获得什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的可能用一步就能解答,教师选择需要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展开讨论。先分步列式,再把两个算式合
15、并在一起先要求学生分步进行解答,这是学生过去已有这方面的练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怎样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在“小熊购物”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写法,346或634。从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从购物算钱的过程及对照分步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并掌握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2、 在问题解决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3、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教材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除一般的混合运算的式题练习外,还有用“森林医生”呈现形式的改错练习;又如21页第6题
16、算出结果后涂色,算的结果正确,涂色后就是一朵美丽的梅花;通过数学游戏,大家经常玩的“24点”,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混合运算。4、有关的应用问题只要求学生分步列式。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计算混合式题。根据课标的精神,结合每部分计算安排了一些相应的应用问题,这些问题只要求分步列式,不要求列综合算式,以免难点集中。二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目标 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重点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切
17、入举偶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对话平台玩中学 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指名汇报。() 如果至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那么小熊应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他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说一说又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教师介绍脱试计算的格式及方法。学中做 做一做。() 大家
18、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任选一题,做一做。() 指名汇报。 想一想,议一议。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熊妈妈有元钱,买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试着做一做。()小组议一议。()说一说。结合刚才的练习,你得到什么结论?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第题。先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列试计算。() 完成试一试的第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完成试一试的第题。学情分析: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得通过实际情景,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体会到了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花店买花教学目标1 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
19、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 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具准备挂图,课件。切入举偶课件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课件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对话平台玩中学1 说一说。初步感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1) 学生自由汇报。(2) 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2 算一算。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1)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教师充分放手,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汇报。(2)
20、观察综合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 卖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汇报。说一说你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学中做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1) 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2) 独立计算。(3) 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2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3 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学情分析: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练习课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计
21、算的能力。2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投影片切入举偶谈话引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话平台玩中学1 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画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在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46+73 29-62 549+3 18-622 算一算,看谁算得最准确。26+37 87-34 42+40590-546 56-26 40+26学中做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 21+7+7+7+7=21+( )( )=21+( )=(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第四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3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