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新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斯维辛没有新闻.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这里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被绞死,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女囚
2、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六英尺宽,三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晚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运输尸体,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门上的格言是“劳动意味着自由”。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开始时默
3、默地、匆匆地走过去“脚步慢慢变得沉重了”,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去看”,否则就会“羞红了脸”,参观纪念长廊时凝视,参观执行绞刑的地牢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导游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经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生命的希望:怒放的雏菊花,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废墟上的鲜花,第二次世界大
4、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里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人在路上谈起观感。甲说:你看他们一定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呢?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是啊,怒放的雏菊花在无声地控诉着纳粹的暴行,地下室的鲜花也在告诉人们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和平是人们永远的追求,战争是人们永远憎恶的。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牢记这充满血腥的屠杀。,探究:,为什么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标题?又
5、为什么“非写不可”呢?,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思考:,受难的人们永远地留在了那里。今天,奥斯维辛一派和平景象。现在这里阳光明媚,白杨树婆娑起舞,孩子们在追逐游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这样的画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这样欢乐的景象和作者愤激的心情相协调吗?,作用:,1、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2、内容上,以集中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来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3、情感上,表达了对集中营遇难者深深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凭吊者在昔日枪决人的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愿悲剧不再重演,让自由与和平成为永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429561.html